陳琳琳
摘 要: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精心編制“導學案”,運用“學案導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高效的學習。
關(guān)鍵詞:學案 導學 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眾多教師嘗試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因為方法不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筆者精心編制“導學案”,嘗試運用“學案導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一、案例:
《“生命橋”》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用心品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羚羊們在絕境面前舍己為人、團結(jié)合作的偉大與震撼。
學法指導:
1.初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順、課文讀通。
2.用心品讀,抓住重點詞句,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
自由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二)細讀感悟。
自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再細細讀兩遍,想想感動的原因,說說讀完的感受。
第一句話: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輕羚羊叫了一聲,一只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了懸崖邊。
這一叫一應,你聽懂了嗎,他們會說些什么?(聯(lián)系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推想老羚羊和年輕羚羊說的話。在羚羊排隊之前,已經(jīng)有一只羚羊試圖跳過懸崖,可惜墜入了懸崖。原來這個懸崖有6米寬,而羚羊一般只能跳4米寬。)
說說自己讀完這句話的感受。(提示:老羚羊決定做年輕羚羊的橋墩,說明它心里想的是什么?老羚羊不是被別人推出來的,而是自己主動站出來的,可以看出老羚羊?年輕羚羊面對摔下懸崖的危險絲毫沒有猶豫,它心里想什么?)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
二、“學案導學”的理論思考。
維果茨基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fā)展能起到主導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fā)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應該在這兩種水平之間為學生搭一把梯子,讓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獲得前進的動力?!皩W案”就是這把梯子,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引導從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一步一步登向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案例中細讀感悟句子“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輕羚羊叫了一聲,一只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了懸崖邊”導學設計中“聯(lián)系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推想老羚羊和年輕羚羊說的話” 以及“老羚羊決定做年輕羚羊的橋墩,說明它心里想的是什么?年輕羚羊面對摔下懸崖的危險絲毫沒有猶豫,它心里想什么?”都是在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梯子。
三、“導學案”的編寫策略。
1.準確定位教材,幫助學生確定目標。
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diào)控功能。目標數(shù)量以2-3個為宜,不能太多??稍谀繕酥袠俗⒊鲎詫W中會涉及的重、難點及易錯、易混、易漏等內(nèi)容,以便引起重視。案例中的學習目標簡明,能很好地引領(lǐng)課堂。
2.精確提煉話題,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設置的問題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回應,預習和學習過程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導學案的內(nèi)容不是簡單的基礎(chǔ)知識的填空,應該多設置“綜合應用型”和“拓展型”問題,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3.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在編寫導學案時,一切要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題海中走出來。導學案能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編寫導學案要注重學法指導,無論是復習還是預習都要有學法提示,著眼于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要進行預設,給其解決的方法。
四、“學案導學”的操作要領(lǐng)。
1.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先學后教”是“學案導學”的核心所在,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只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提煉方法。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課前根據(jù)“導學案”自主預習,二是學生在課堂上根據(jù)“導學案”自主學習。例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查閱資料等可以讓學生課前預習。關(guān)于“合作探究”,強調(diào)的是學生小組學習,對于個體很困難的學習任務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討論。
3.交流展示,點撥提升。
學生有了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chǔ),交流展示就會成為學生才能的展示舞臺。把展示交流貫穿整個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有交流的機會,展示的舞臺,而教師適時地予以點撥,做好評價導學工作,掌握文本的主流價值觀以及方向,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激發(fā)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