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平
《芒來的兒馬子》這篇小小說,是我自己比較喜愛的作品之一。這篇作品最初發(fā)表在《文學(xué)港》上,隨后被《小小說選刊》等多家報刊轉(zhuǎn)載。2013年,榮獲首屆“鐘宣杯“全國小小說優(yōu)秀作品獎,2015年再獲2013——2014年度全國小小說優(yōu)秀作品獎。評委給這篇作品的頒獎詞是:《芒來的兒馬子》有著神秘的地域文化、濃郁的民族風(fēng)情與冷峻的批判精神,打破動物小說的慣常寫法,賦予一匹馬以性格、思想和命運(yùn),讓馬的一生與人的一生交錯輝映、互為鏡像,從而傳達(dá)出深沉的人生況味與深遠(yuǎn)的哲理意蘊(yùn)。
除上述評價外,我還贊同責(zé)任編輯謝志強(qiáng)先生的話,他說:這篇小小說好就好在狂野。我們的小小說就應(yīng)該寫出一些狂野之氣來。
文似觀山不喜平,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你給讀者講故事,四平八穩(wěn)肯定不行。你的人物,你的情節(jié),總得有點出人意料的東西,抓人的東西,這樣才能吊起讀者的胃口。不然,人家看了個開頭,就會翻篇了。這年頭可看的東西太多了,為什么要看你的平鋪直敘呢!我以前在一篇創(chuàng)作談中也談到,我寫小小說就是喜歡講故事,而且喜歡把故事講得有點傳奇色彩。講不出故事的小小說,一般來說我是寫不了的。
所謂傳奇色彩,是指你的題材、你的人物,你所營造的氛圍,一定要有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大漠孤煙也好、挖墳掘墓也好、月黑風(fēng)高也好、草原蒼狼也好,你的故事一開始,就得讓人眼前一亮,頭皮一麻,甚至是心一驚、肉一跳。一句話,就是要整出一點“狂野勁兒”來。就像《動物世界》里的《狂野非洲》一樣,讓人充滿無盡的期待和想象。
“狂野勁兒”也不是說整就能整出來的。這首先要取決于你胸中的人物是否狂野。假如你要寫的對象是個文弱書生,或者是一只綿羊,就算你使盡渾身解數(shù),你也整不出那個勁兒來。我寫《芒來的兒馬子》,剛好我胸中的芒來特別是他的“黑旋風(fēng)”,本身都是桀驁不馴的家伙。這樣的描寫對象一旦闖入你的腦際,潛入你的筆下,你就是想不狂野都做不到。
那么,狂野題材是從哪里來的呢?當(dāng)然天上不會掉餡餅,你得深入生活,去挖掘、積累生活素材,親自去感受狂野人物或動物生活的環(huán)境,甚至要了解那里的地域文化。也就是說,假如你的人物是狂野的,你的語言也應(yīng)該是粗獷的,所營造的氛圍也應(yīng)該是豪邁的。這樣才能配套,那股“狂野勁兒”才能出來。
我寫的芒來,原型就是我們村里的一個馬倌,他每天好像總是吊兒郎當(dāng)?shù)?,滿嘴的粗話臟話,但是到了關(guān)鍵時刻,特別是訓(xùn)那些渾身野性的生個子馬,他卻毫不含糊,多難整的牲口到了他的手里都得服服帖帖的。還有那匹“黑旋風(fēng)”,這種馬在草原上雖不多見,也不少見。它們自由豪放,一般只服一個人。我把這兩個充滿野性的生命放在一起來寫,就形成了“互相輝映,互為鏡像”的效果,再加上夸張渲染,“狂野勁兒”自然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