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杰
(河南省周口衛(wèi)校附屬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
李舒杰
(河南省周口衛(wèi)校附屬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分析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方法 隨機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為A組,并選取同期非冠心病患者45例作為B組,對比兩組患者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結果 A組患者左冠脈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冠心病組右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最高,左冠脈主干鈣化積分最低,其次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結論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中應用效果顯著,為冠心病臨床治療提供必要參考依據(jù)。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冠心病;臨床應用
冠心病是現(xiàn)今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fā)病隱匿,發(fā)病驟然,若未得到及時診斷,延誤患者治療時機,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冠心病主要特征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鈣化是其常見標志及早期征象,對冠狀動脈鈣化的檢測,可反映冠脈粥樣硬化程度。現(xiàn)筆者以冠心病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多層螺旋CT定量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評價,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診冠心病患者48例為A組,經(jīng)臨床診斷,患者與WHO中[1]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6.3±3.7)歲;B組非冠心病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7.4±4.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檢查方法
采用西門子64層螺旋CT和配套工作站行圖像處理,心率超過80次/min患者需口服倍他樂克25~50 mg,待心率降至70次/min后行掃描。先于胸廓入口開始掃描至心臟隔面胸部定位像,使用心電門控于氣管分叉下10 mm處掃描冠脈至心臟隔面,120 kV,55 mA,準直器寬1.5 mm,螺距0.24,掃描時間8~10 s,層厚2.5 mm,重建間隔2.5 mm,矩陣512×512,視野25~28 cm,兩組患者均在吸氣后一次屏氣完成掃描。
在GE ADW4.4工作站處理所得圖像,以軸位連續(xù)平掃圖像進行冠脈鈣化積分處理,CT值為130 HU,鈣化灶為0.5 mm,對各支冠狀動脈鈣化區(qū)域進行計算和標記。冠狀動脈分支:左冠脈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對角支鈣化為左前降支進行計算,鈍緣支鈣化為左回旋支計算,計算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值。
1.3 評價標準[2]
根據(jù)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值進行分級,0分:無鈣化;1~10分:微量鈣化;11~100分:中度;重度:400分以上。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對比,A組患者左冠脈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右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最高,左冠脈主干鈣化積分最低,其次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對比(±s,分)
組別 左冠脈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右冠狀動脈A組 38.6±11.3 90.5±24.8 72.3±18.9 224.9±34.9 B組 4.5±1.2 54.6±21.6 46.7±17.5 68.7±45.3 t 3.5641 3.6418 3.6417 3.8561 P <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是目前危及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起病突然,進展快,預后差。因此對于冠心病必須要及早診斷,早期治療。且冠心病在臨床診斷時必須要采取無創(chuàng)、簡單、有效合理的診斷方法。
冠心病患者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冠狀動脈鈣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特征,冠狀動脈鈣化分布在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部,大部分在動脈內(nèi)膜中,早期以脂質(zhì)沉積、脂紋形成為主要特征,病情進展過程中,內(nèi)膜中帶有細胞毒性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則會大量產(chǎn)生,形成破壞細胞壞死,致平滑肌增生,膠原沉積產(chǎn)生及彈力纖維性質(zhì),使冠脈壁逐漸增厚,并形成纖維斑塊突向管內(nèi)[3],病情進展則會發(fā)展為粥樣斑塊,且血栓、出血以及斑塊破裂等,會有復合斑塊形成。因此冠狀動脈鈣化則為冠心病早期病理改變。在此次研究中,A組患者左冠脈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明顯高于B組,(P<0.05)。由結果可以看出,冠心病患者基本特征為冠狀動脈鈣化,通過對鈣化情況分析,為冠心病的診斷以及治療提供必要參考價值。
臨床診斷冠心病時,檢測出動脈鈣化,則可基本判斷為存在冠脈粥樣硬化斑塊。在計算鈣鹽沉著數(shù)量,并探查鈣鹽沉著范圍后,可判斷冠脈粥樣硬化程度,大范圍冠狀動脈鈣化,血管破裂性較低;鈣化早期和中期,斑塊脆弱性增加[4]。因此對于冠狀動脈鈣化定量分析,可判斷冠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以及改善情況。通常動脈鈣化積分與狹窄程度、動脈狹窄支數(shù)關系密切,一般認為鈣化積分越高,其發(fā)生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且鈣化分布在冠狀動脈分支中也各不相同,在此次研究中,右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最高,左冠脈主干鈣化積分最低,其次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診斷冠心病中取得顯著效果,隨著CT技術的發(fā)展,掃描容積的增加,其掃描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高。對冠狀動脈鈣化積分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計算,可有效預測冠心病發(fā)型危險性,動態(tài)評估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狀況[5]。但在診斷時,鈣化陰性并不能完全排除非冠心病。臨床認為動脈硬化斑塊為軟斑塊或纖維斑塊形態(tài)時,對鈣化積分的掃描則為陰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冠心病的檢出率。因此在螺旋CT計算鈣化積分時,若高度懷疑患者為冠心病,但鈣化積分為0,需采取其他方式進行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以此提高冠心病確診率,確?;颊吣軌虻玫郊皶r有效的治療。
[1] 孫奧松,孫 鋼.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8):1401-1403.
[2] 田希存.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2,34(13):1996-1997.
[3] 張 劍,韓雅玲,荊全民,等.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1,19(6):318-321.
[4] 姜勝東.胃神經(jīng)鞘瘤的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3):424-426.
[5] 李 強.小網(wǎng)膜病變的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2):175-176.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 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I Shu-ji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ukou Health School of Henan Province,Henan Zhoukou 466000,China)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07.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