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稅減半初顯成效
今年10月1日起,國家對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開始實施長達15個月的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時隔一個月,政策效果初顯。10月,乘用車共銷售193.69萬輛,環(huán)比增長10.60%,同比增長13.34%。與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車銷量有所下降,其他三大類品種呈不同程度增長,多功能乘用車(MPV)增速更快。10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0.68萬輛,環(huán)比增長15.49%,同比增長19.4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65%。與上月相比,韓系品牌銷量呈較快增長,其他外國品牌增速略低。
滴水石穿
中國品牌緊湊級別轎車的發(fā)展還是不錯的。10月份,吉利帝豪EC7成功沖進前十,取得了本年度最好的成績,其另一款車型遠景也以同比319.2%的增長比例突破萬輛,成為吉利的又一款拳頭產(chǎn)品。與吉利相比,比亞迪10月份也表現(xiàn)不俗,不僅比亞迪F3同比增長達到了35.3%,比亞迪速銳也取得了同比56.3%的增長,成功進入中國品牌緊湊型轎車銷量的前五。
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增長,筆者分析,一方面中國品牌的緊湊型轎車在價格上優(yōu)勢較大,其低價基本與合資品牌小型車價格重合,而在空間、配置等方面中國品牌緊湊型轎車明顯要優(yōu)于合資品牌小型車,同等價格錯位競爭的方式讓中國品牌緊湊型轎車贏得了發(fā)展機遇;另一方面,中國品牌近兩年的品質(zhì)開始得到國內(nèi)消費者的認可,這也使得國內(nèi)消費者在選車時,開始關注性價比更高的國產(chǎn)車型,消費理念的成熟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品牌的發(fā)展。
嘉年華:嘉年華定位于時尚小型車,個性的外形的確在小型車中獨樹一幟,但是在致炫和飛度的圍剿下,銷量只有不到1500輛,確實有點寒酸。一方面是因為嘉年華處在換代邊緣,因此在配置上有些落后,另一方面,是小型車們的逐漸邊緣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自己的第一輛車鎖定在緊湊型級別內(nèi)。
比亞迪S6:相比7座的S7,8萬-12萬售價的S6在性價比上確實略輸一籌。另外,在有限的成本范圍內(nèi),比亞迪的策略就是全力追求配置,而在性能和工藝方面只維持基本水平。希望改款S6能夠在價位上和S7拉開距離,畢竟低價切入才是緊湊型SUV的關鍵。
廣汽傳祺GS5:與GS4的2.11萬輛相比,GS5恐怕有點抬不起頭,可誰讓它賣得比人家貴呢。傳祺GS5的設計和做工都不錯,底盤調(diào)校也挺到位,雖說品牌可能是掣肘,但GS4的熱銷讓品牌不能再成為車型失敗的借口。
雪鐵龍C5:C5初段加速動力稍有欠缺,但中后段完全跟得上節(jié)奏。底盤表現(xiàn)扎實,座椅乘坐舒適,降噪處理也不錯,這些是C5的優(yōu)勢,它的劣勢在于后排空間不如許多同級別對手。另外,C5車型偏老,設計感已經(jīng)有點跟不上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