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高
古詩詞鑒賞有它自身的規(guī)范,只要按規(guī)范操作,注意一些基本的答題模式,組織好語言,是完全可以讓平庸的答案升級成滿分的。下面通過例題進行解說。
例1 閱讀李華的《春行即興》一詩,請從“情”和“景”的角度來分析這首詩。
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學生答案 本詩情景交融,通過寫景來抒發(fā)自己漂泊、傷感、孤獨的情感。
解析 該同學的不足之處在于僅僅只對情作了一些說明;而對景卻一筆帶過,缺乏具體描述。這是古詩鑒賞最常見的題型,屬于“情景類”。答題時應從詩句描寫的具體景中衍生出情,切不可愛惜筆墨,籠統(tǒng)地談。解題模式:描圖景(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案 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描圖景);但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點氛圍),從中更透露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析情感)。
例2 杜牧的詩《初冬夜飲》中第二句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詩人形象?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初冬夜飲①
淮陽②多病偶求歡③,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
注:①本詩作于會昌二年,當時杜牧受人排擠,被外放黃州,又轉池州、睦州等地。 ②淮陽,指西漢剛直敢言、數被外放的汲黯。 ③歡:指酒?!兑琢帧罚骸熬茷闅g伯,除憂來樂。”
學生答案 第二句描繪了一個抑郁不得志的詩人形象,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傷感之情。
解析 該答案的不足之處在于概括詩人的形象后缺乏分析論證,并且對詩人的傷感之情傷在何處感在哪里缺乏具體的闡述。古詩的形象(意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類。分析詩中的形象(意象),要根據詩歌描繪的具體物象或畫面識別意象、意境的特征以及情與景的交融,進而理解詩歌蘊含的思想情感,或體會其哲理內涵。答題模式:概特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形象的總體特征)+列論證(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論證)+析功效(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案 第二句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孤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概特征);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順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等復雜的情感(列論證),耐人尋味(析功效)。
例3 南宋詞人史達祖的《留春令·詠梅花》中“點”字用得很好,請賞析這個字。
留春令·詠梅花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學生答案 黃昏時分,月光傾斜下來,點破了初夜的暮色,給人一種迷離朦朧的美感。
解析 該同學的不足之處在于雖有景象的描述,但缺乏情境的深層分析。這是古詩鑒賞中煉字類題,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要求品味這些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看,應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模式: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情境(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 “點”,點破之意(釋含義),“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照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描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點情境)。
例4 下面是姜夔①的《次石湖書扇韻》一詩,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簡要說明。
次石湖書扇韻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②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②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
學生答案 同意,范成大去職歸隱石湖,那些趨炎附勢之人不再來到,反映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
解析 該同學的不足之處在于印證看法的理由過于抽象,闡述不具體,條理性不強。這是古詩鑒賞中觀點類題。此類題要依據原詩作答,一定要從原詩中找到理由、原因。要明確三、四兩句,寫景即是寫人,寫出了人的品格、胸襟、情趣。答題模式為:亮觀點(表明自己的觀點)+分條述(結合具體詩句分條陳述理由)
答案 觀點一 這種說法有道理(亮觀點)。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人”是指勢利小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后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tài)度相契合(分條述)。
觀點二 這種說法不確切(亮觀點)。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叭恕敝皇欠褐福瑹o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后的世態(tài)炎涼(分條述)。
以上談了古詩鑒賞的四個類別,其實,古詩鑒賞還有“語言特色類”“表現(xiàn)手法類”和“作用類”等模式,限于篇幅,不能一一陳說,我們在作業(yè)中布置下去,請仔細體會。
[練習]
1.讀南宋羅與之的《商歌》,說說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商歌
東風滿天地,貧家獨無春。
負薪花下過,燕語似譏人。
注:《商歌》是古代樂府舊題?!吧獭痹谖覈糯逡糁邢笳魇捝那锾?,所以,這是一種哀怨悲涼的歌曲。
2.下面是關漢卿的《[雙調] 大德歌·秋》,有人說:“懊惱傷懷抱”是本曲表現(xiàn)的重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請結合全曲簡要賞析。
大德歌·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注:陳摶:宋代人,曾在華山修道,相傳經常長眠百日不起。
3. 讀明朝詩人茅坤的《夜泊錢塘》,說說最后一句在詩歌結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夜泊錢塘
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
樹里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離心迸落葉,鄉(xiāng)夢入寒流。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
[參考答案]
1.這首詩運用了烘托、對比等手法(明手法)。一方面渲染春天無處不在,一方面又用“貧家獨無春”來表明唯富家有春;另外還有詩題秋與詩里“春”“負薪”與“花下”兩處對比;最后一句特別尖刻,說樹上呢喃的燕子,好像是在譏笑這些不懂珍惜春光的人(闡運用)。正是這些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烘托,使詩意動人心魄(析效果)。
2.同意(亮觀點)。本曲借景抒情“風飄飄、雨瀟瀟”營造了“秋風愁煞人”的意境;“撲簌簌淚點拋”是“懊惱傷懷抱”的直接表現(xiàn),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悲涼心境?!扒飲葍涸肓T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又是以景寫情。因此說,“懊惱傷懷抱”是本曲表現(xiàn)的重點(分條述)。
3.最后一句總括全詩,卒章顯志(思結構)。詩人借助“孤燈”“一雁”“落葉”這些意象抒寫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產生的思鄉(xiāng)之情(突主旨)?!岸坛睢敝改欠N縈繞心間,難以驅散排譴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