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芬,王月霞
(陜西省神木縣林業(yè)局,陜西 神木719300)
樟子松,又名海拉爾松、蒙古赤松,是松科松屬常綠喬木,自1978年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以來,樟子松一直作為陜北地區(qū)最主要的綠化和防風治沙先鋒樹種。樟子松耐寒耐旱耐瘠薄,生態(tài)適應性很強,生態(tài)作用顯著。樟子松壽命長,樹齡可達150~200年,栽植6年即可進入高生長旺盛期,在神木縣水磨河林場調查發(fā)現(xiàn),15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平均高達5m,胸徑8cm,9年生樟子松根系可下扎到4.7m深,水平擴展達6m左右,可有效改善當?shù)厣郴h(huán)境,本文總結了沙地環(huán)境下,樟子松育苗和造林管護技術,以指導林場生產(chǎn)實踐。
沙地苗圃土質瘠薄,育苗前需要改土、施肥。首先在苗圃均勻鋪一層厚約5cm黃土或者紅泥,用整地機對苗圃地進行修整、施肥,底肥多施用腐熟廄肥,播種前畝施1萬kg廄肥或牲畜糞均勻撒在地面上,混拌于耕作層,大田漫灌后育苗。
沙藏催芽:將當年調運回來的種子通過精選,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2h,陰干后即可進行催芽處理。在播種前14d左右,選擇干燥向陽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40cm寬50cm左右,將種子混濕沙置于坑底,經(jīng)14 d催芽處理發(fā)芽率高達60%。
溫水催芽:先將種子消毒,在播種前10d左右,將種子置于45~50℃溫水浸泡1~2d,撈出混濕沙置于溫暖處催芽7d左右即可播種。
播種時間以4月為好。播種量,條播行距8~10cm,播幅3~4cm,下種量為每畝4~4.5kg,覆土厚度0.5cm。
從播種到幼苗出土前,覆土要保持濕潤,2d澆1次水,幼苗出土30d后根據(jù)沙地特點,3d澆一次水為宜,7月為高生長旺盛期,根系伸展,蒸騰大,每天都需要供足水分,到9月份高生長停止,可適量或者停止?jié)菜I车仞B(yǎng)分流失嚴重,要適時追肥,從6月中旬開始施用硫銨8~10g/m2,以后每15d追肥一次,8月停止追肥。在風沙較大地區(qū),需要設置防沙帳,防止風沙摧毀幼苗。
樟子松造林適宜春季3~4月或者雨季造林為佳,在新稍旺長期不宜移植,主要是此時樹體需要大量養(yǎng)分水分,根系受損會降低樟子松成活率。
樟子松苗高50cm,此時即可栽植,苗木運輸時要注意遮蔭,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到目的地后及時栽植。栽植坑提前挖好,一般50cm苗木栽植,株距4m行距5m。將松苗扶正于栽植坑一側,填土踩實,填平后在樹坑周圍作圍堰,當天澆一遍透水,以后要根據(jù)樹木生長情況及時補水。
栽植1.5m以上樟子松大苗,還需要設置三角支架固定主干,以防止大風吹晃。
移栽后的幾個月水肥管理是關鍵,如果根干缺水,會導致死亡,澆水時間要視土壤干旱程度而定,炎熱夏季還需要遮陽防曬,冬季要加強抗寒保暖等措施。
幼苗期易發(fā)生松苗立枯病,注意對苗圃地進行消毒,常用于土壤消毒的藥物有0.5%高錳酸鉀、五氯硝基苯、代森鋅等。
蟲害主要是大皺鰓金龜子,幼蟲啃食根部,成蟲喜食樟子松幼芽松針,嚴重發(fā)生時,僅1~2d,樟子松林被啃食僅剩木質化莖,危害極大,化學防治多用50%辛硫磷乳油、60%雙硫磷乳油噴灑幼樹;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捕殺;紫穗槐葉片對大皺鰓金龜有胃毒和拒食作用,營造紫穗槐樟子松混交林,可以提高生長勢,防治病蟲害。
近年,樟子松中幼林鼠、兔害發(fā)生頻繁,對此可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土埋法:冬季凍前土埋幼樹,可以防啃食,亦可防幼芽風干;涂抹防啃劑,地凍前枝干處涂抹防啃劑,防效顯著。
[1]楊玉文.樟子松沙地育苗技術[J].陜西林業(yè)科技,2011(4):73~74.
[2]韓國忠.緩坡丘陵風沙區(qū)樟子松育苗與造林技術[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12(4):47~48.
[3]張清華,任寶軍.遼西地區(qū)樟子松育苗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8(1):30~31.
[4]高 峰,屈寶林.淺談紫穗槐四種提取液對大皺鰓金龜子的活性分析[J].綠色科技,2013(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