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強
(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林業(yè)局,云南 貢山673500)
旱冬瓜屬于樺木科,又稱之為尼泊爾榿木,其生長迅速而且適應能力較強,是良好的食用品包裝木材。旱冬瓜屬于固氮樹種之一,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質(zhì)量,并且旱冬瓜喜愛溫涼氣候,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以及西藏等地。另外,旱冬瓜具有較好的更新能力,經(jīng)過砍伐后,旱冬瓜的伐樁容易產(chǎn)生新芽。因此,旱冬瓜值得在山地中應用和推廣。
2.1.1 形態(tài)特點
旱冬瓜屬于落葉喬木,其樹干高度可達25m左右,直徑可以達到1m左右,樹木老時為深灰色,樹皮向內(nèi)彎曲,外表粗糙。旱冬瓜冬芽有樹脂,葉卵呈現(xiàn)橢圓形狀,萌芽的枝葉具有粗鋸齒。旱冬瓜雄花花序呈現(xiàn)細長形狀,并且呈現(xiàn)下垂趨勢,雌花的花序分布于樹枝的總柄上,果序呈現(xiàn)矩圓形。旱冬瓜果苞較厚,堅果側(cè)面有窄翅,窄翅的寬度大約是過寬的2倍。
2.1.2 氣候生長規(guī)律
旱冬瓜分布地域較為廣泛,其存在的區(qū)域氣候變化較大,旱冬瓜冬季落葉,在春季發(fā)芽,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旱冬瓜的花期一般在9~10月,以云南地區(qū)為例,旱冬瓜在4月份可以出葉,在8月份之前屬于營養(yǎng)時期,8~12月屬于果實的發(fā)育時期,果實在第2年1月份成熟,3月份脫落。
2.1.3 生長條件和規(guī)律
旱冬瓜生長迅速而且適應性較廣,主要以混交樹林的形式出現(xiàn)在各地。但是由于各地的生長條件各不相同,導致旱冬瓜的生長狀況也各不相同。旱冬瓜的幼樹對生長條件要求較低,可以適應酸性土壤和中性土壤,同時,旱冬瓜可以在肥沃土壤、干旱土壤、石山、山谷等地生長。在普通的種植環(huán)境下,2年樹齡的旱冬瓜樹木可以達到2m高度,7年樹齡的樹木高度可以達到13 m,胸徑平均可以達到0.11m,20年以上樹齡的樹木高度可以達到22m,其胸徑可以達到0.23m左右。旱冬瓜的栽種前2年生長較為緩慢,但是在以后的時期生長較快,在25年左右可以達到體積最大,因此,旱冬瓜的人工采伐周期平均為25年[1]。
旱冬瓜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區(qū)、四川西南地區(qū)、西藏東南地區(qū)、廣西西部地區(qū)和貴州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2 800m之間,但是在1 500~2 300m之間分布最為廣泛。旱冬瓜分布地區(qū)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最低溫度在-13℃,最高溫度在34℃。旱冬瓜分布地區(qū)的空氣相對濕度必需在70%以上,并且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上[2]。
旱冬瓜的種子形狀相對細小,在樹木成熟后容易脫落,旱冬瓜的種子千粒重平均在0.25g左右,種子經(jīng)過采集后,處在常溫狀態(tài)下容易降低種子的發(fā)芽率,應該儲存在干燥通風處或者5℃左右的冰箱中,但是旱冬瓜種子不宜長期儲存,一般采集的種子在第2年進行播種。
旱冬瓜的采種期在每年的12月,在種子成熟時,應該及時進行采種,否則種子成熟后容易脫落而喪失發(fā)芽率。在進行采種時,應該選取樹齡在15年以上的樹木,并且要保證種樹樹干挺拔、樹干分枝角度小并且無病蟲害侵擾。由于我國的氣候情況和海拔不同,因此采種期也各不相同,但是同一地域的種子成熟期基本相同,當旱冬瓜的果序變?yōu)辄S褐色時,說明種子已經(jīng)成熟,需要及時進行開采[3]。
在采種時,剪下帶有果序的樹枝,置于混凝土的地板上日曬1~2d,之后放置于干燥通風的地域陰干3d,當果苞開裂后,將種子取出置于干燥通風處保存。
播種時,可以選擇箱床播種或者地床播種來培育種子。箱床播種使用的箱床用3cm厚度左右的木板訂制成為長度1.2m、寬度0.7m和高度0.1m的木箱,在箱內(nèi)添置土壤,平整后進行種子種植。但是在實際播種中,大量的育苗通常選用地床播種。地床的選址一般在8°以下的坡度或者平原地區(qū),同時要保證土質(zhì)的疏松肥沃和透氣性。在11月份對苗圃地進行翻土處理,并且清理周邊雜草及石塊。
在進行播種前,應該將種子置于2%的石灰水中浸泡1d,之后在清水中侵泡1d,以便保證種子的發(fā)芽率。同時,在播種時,將浸泡過的種子均勻播撒在苗圃地中,播種后覆蓋細土,澆水時應該使用噴霧器進行澆水。在完成播種后,應該搭建塑料棚來保溫保濕[4]。
當旱冬瓜長出第3片真葉時,可以施加氮肥,以便促進幼苗的生長。在旱冬瓜幼苗成長至5~6片真葉,并且幼苗達到5~6cm時,可以將幼苗移入營養(yǎng)袋來繼續(xù)培育。
3.3.1 旱冬瓜營養(yǎng)袋苗培育
旱冬瓜營養(yǎng)袋苗培育的營養(yǎng)土用5∶1的森林土和農(nóng)家肥配制而成,將營養(yǎng)土放置于長0.16m,寬度0.12 m的營養(yǎng)袋中。如果營養(yǎng)袋過小會影響旱冬瓜的生長,過大則不利于運輸。將營養(yǎng)袋裝滿,整齊擺放在苗床內(nèi),并且要將袋子靠緊,以便防止水土流失。在地床上方,要搭建遮陽棚,防止幼苗受到灼傷。
3.3.2 移苗
在進行移苗前,應該對營養(yǎng)袋多澆水,用竹片插入營養(yǎng)袋中心,制作一個空穴,將旱冬瓜幼苗置于空穴中,注意不要損傷根系。之后利用竹片回土壓實,在移植后及時進行澆水。
在播種后,每隔5d左右澆水一次,在出苗期間,每隔2d澆水一次,當幼苗出齊后,可以適當減少澆水量。當旱冬瓜出苗后,為避免塑料膜內(nèi)溫度過高,每天中午將塑料膜打開,要控制溫度保證在28℃左右。另外,在出苗期間,必須經(jīng)常除草,以便促進幼苗的生長。在施肥方面,當苗高低于5cm時,可以施用復合肥,肥料濃度保證在0.1%最為適宜,當苗高在5~10cm時,肥料濃度保證在0.3%最為適宜。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應該噴灑濃度在0.2%左右的百菌靈。當達到高溫季節(jié)時,要打開塑料棚,搭建遮陰網(wǎng)來防止幼苗受到灼燒。
當旱冬瓜幼苗達到20cm以上時,成活能力較高,可以出圃進行造林。但是選擇的幼苗必須上下均勻、枝繁葉茂并且無病蟲害侵擾。
旱冬瓜的造林一般選擇在6~8月,造林后正處于多雨季節(jié),植物生長茂盛,如果造林選擇時間過早,不利于保證雨水的供應,會增加旱冬瓜的生長難度,不利于造林管理。造林的密度間距一般在2m左右,以便保證樹林的透氣性。
在造林前3個月,工作人員要平整山地,挖掘水平臺地,臺面的寬度保證在1m左右,一般在種植樹苗時,樹穴的規(guī)格在長0.4m、寬0.4m、高0.3m。在造林前1個月完成平整工程,可以增加土壤溫度并且截獲地表肥力。
5.3.1 栽種樹苗
在進行栽種樹苗時,需要進行認真的規(guī)劃,否則會影響樹苗的生長質(zhì)量。在栽種時,應該選擇6月份雨季旺盛的陰雨天,并且當天移苗完成栽種,在進行移苗時,要注意不能損傷旱冬瓜的根部,避免陽光的暴曬,造林的密度應該保證2m的間距,如果使用裸根栽種時,造林的時間應該選擇在春季樹木落葉時最為適宜。對于留在苗圃的樹苗,要做好防曬防寒措施,在寒冷的冬季,植物的根系抗凍能力較差,根莖接近地表,容易造成皮層凍傷。因此,要搭建保溫膜來提升溫度,在雨季較少的季節(jié),要適量進行澆水,以便防止樹木枯死。
5.3.2 直接播種
直接播種樹苗首先應該平整土地,在透雨幾次后進行播種,播種時,可以選擇和蕎子同時播種,旱冬瓜屬于較好的混交品種,采用帶狀混交方式利于樹苗的成長。在旱冬瓜幼林成長期間,要進行適當?shù)乃赏梁统?,以便保證樹苗的合理成長。旱冬瓜的萌芽能力較強,一次造林可以采伐3次左右。
旱冬瓜的幼苗期間,應該防止動物的迫害,并且要適當除草和人工整枝,以便促進樹苗的合理生長。旱冬瓜的主要害蟲是榿木金花蟲和金龜子,可以用90%的敵百蟲千倍稀釋液對樹木噴灑,對成片的樹林,可以施放煙霧劑來進行除蟲。同時,旱冬瓜的幼苗較為細嫩,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例如枯葉病,可用濃度0.1%的退菌特來進行預防和處理。另外,對于樹木的病蟲害,可以通過保護瓢蟲和寄生蜂等害蟲天敵來進行除蟲。在春季,風力較大,應該加強對植物的修剪、培土以及支撐,以便防止旱冬瓜由于風力較大而造成樹木的折斷。在除草方面,如果雜草相對較少,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進行除草,如果雜草較多,可以適當選擇化學藥劑進行除草,但是在除草的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化學藥劑的劑量,以避免農(nóng)藥施放過多而影響樹木的生長。另外,應該安排專門的巡查隊伍來保證旱冬瓜樹林的安全,在幼苗時期,樹木容易受到家畜或者野生動物的迫害,加強巡查力度,可以有效保證樹苗的發(fā)展。在樹木長成階段,會有一部分不法人員砍伐樹木,不利于樹木的合理規(guī)劃,并且會破壞樹林的生態(tài)平衡。只有加強對樹林的監(jiān)管力度,才可以促進樹林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5]。
在旱冬瓜的生長中,為了培育壯苗的生長,可以在施加底肥后,進行合理的追肥來促進樹木的生長,以便可以補充旱冬瓜的成長養(yǎng)分,當旱冬瓜成長到4片真葉時,可以使用稀釋的糞便來進行追肥,或者可以使用1%的復合肥。施肥完成后,必須以清水沖洗樹苗,以免對樹苗造成灼燒,影響樹苗的生長[6]。
旱冬瓜在出苗時,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在苗高3cm左右時,容易出現(xiàn)根瘤和換根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進行間苗。但是當幼苗長出6片左右真葉時,可以進行間苗并且移植,間苗要依據(jù)保大去小的原則,將過小的根莖去除,同時對旱冬瓜進行澆水管理,當移植樹苗開始成活,可以在移植10d后追加一定的農(nóng)家肥來促進樹苗的生長。另外,對于過厚的苗木,應該進行間苗,要在栽種地區(qū)保證每畝10萬株樹苗左右。通過間苗,可以保證樹苗的成長養(yǎng)分,并且可以保證樹苗的透氣性,進而可以促進樹苗的健康生長[7]。
旱冬瓜樹身內(nèi)具有根瘤菌,通過造林,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的性質(zhì)。成片的旱冬瓜樹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進而可以促進其他生物的生長。另外,旱冬瓜萌芽能力較強,適合采伐,其樹木結(jié)構(gòu)細致,紋理美觀而且不易變形,適合制作成為家居用品。
在南方的樹林中,容易發(fā)生火災和病蟲害,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和對環(huán)境的保護。旱冬瓜與華山松等樹木進行混栽,可以互相促進生長,并且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另外,旱冬瓜樹皮較厚而且不易燃燒,在旱冬瓜的樹林地帶,可以成為天然的防火帶。
在樹林中單獨種植華山松等樹木不利于生長,而且存在病蟲害和火災的風險。在對華山松等樹木進行采伐時,可以在砍伐區(qū)域種植旱冬瓜來調(diào)整樹林結(jié)構(gòu),進而可以改變樹林環(huán)境,減少樹林災害。
希望通過本文對旱冬瓜的相關(guān)介紹,我國林業(yè)人員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地選擇旱冬瓜樹種,并且以合理的技術(shù)來建設樹林。只有合理地完成選種、育種、栽培和管理,才可以更好地促進林業(yè)的發(fā)展,保證人們的開采效率。
[1]熊天容.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及地理分布[J].現(xiàn)代園藝,2015,6(3):200~201.
[2]胡尤瓊.斯美地在旱冬瓜育苗中的應用試驗[J].現(xiàn)代園藝,2013,2(11):11~15.
[3]許 飛,劉 勇,李國雷,等.我國容器苗造林技術(shù)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yè)研究,2013,1(17):64~68.
[4]龐岳燕,李蓮芳,王智斌,等.不同處理對旱冬瓜苗木生長的影響研究[J].西部林業(yè)科學,2013,2(28):67~72.
[5]張彥飛.榆林沙區(qū)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術(shù)分析[J].現(xiàn)代園藝,2014,2(19):59~60.
[6]丁貴喜.旱冬瓜旱地育苗技術(shù)研究[J].綠色科技,2014,3(26):173~175.
[7]朱仁剛,楊明志,趙航文,等.輕型基質(zhì)網(wǎng)袋育苗造林試驗研究初報[J].林業(yè)實用技術(shù),2014,9(3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