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蓉蓉
【摘 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如何設計好數學家庭作業(yè),給學生提供富于實踐性、操作性、趣味性、層次性、綜合性的作業(yè)材料,提供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機會,是提高數學家庭作業(yè)的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環(huán)。
【關鍵詞】數學作業(yè)設計 ? ? 實踐性 ? ? 趣味性 ? ?層次性 ? ? 綜合性
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新理念指導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該如何看待作業(yè),如何讓學生完成作業(yè)時思考并快樂著,使作業(yè)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呢?現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作業(yè)設計的一些嘗試和體會。
一、聯系生活,注重數學作業(yè)的實踐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實踐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要靠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來完成,這樣,學生才能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從多渠道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
2.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課后的實踐練習。如三年級學習了《對稱、平移和旋轉》這一知識后安排的課后實踐活動:(1)收集一些對稱的圖案;(2)用紙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制一幅圖案。
3.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社會調查。
二、做中求解,注重數學作業(yè)的操作性
例如,教學《認圖形》后,作業(yè)布置的重點可以放在各種操作活動上:①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四、五、六邊形的概念;②圍一圍、搭一搭,加深認識;③通過折、剪、拼的操作,進一步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圖形的聯系,使作業(yè)活動更加開放。這種關注學生動手操作的作業(yè)設計,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富有創(chuàng)造性。
三、以趣激思,注重數學作業(yè)的趣味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眰鹘y作業(yè)往往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學生感到乏味。怎樣才能設計出具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yè)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下手:
1.設計游戲式作業(yè)。比如教學完新課程《可能性》這一課后,可以設計如“猜球”“猜硬幣”等游戲作業(yè),課后相互之間玩一玩。學生在玩中學習,體驗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
2.設計競賽型作業(yè)。競賽是按照人的自尊需要和獲得成就的需要而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努力、力求上進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適當的競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因人而異,注重數學作業(yè)的層次性
分層次布置作業(yè),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具體體現。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作業(yè)要求,尺度不能統一。比如,在教學完《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能夠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設計了這樣的兩份作業(yè):
有余數除法練習——水平一
解決實際問題:
1.53個南瓜平均放在7個筐里,每個筐里放幾個,還剩幾個?
2.28個小正方體搭右邊的物體,最多可以搭幾組?
3.每個盒子能裝8塊巧克力,30塊巧克力最少需要幾個盒子?
4.有一些糖果,比20塊多,比30塊少,平均分給8人,還余1塊。想一想,一共有( ? ?)塊,每個孩子可以分到( ? ?)塊。
有余數除法練習——水平二
解決實際問題:
1.28個小正方體搭右邊的物體,最多可以搭幾組?
2.每個盒子能裝8塊巧克力,30塊巧克力最少需要幾個盒子?
3.筐子里有51根胡蘿卜,最少拿出幾根后,可以正好平均分給8只小兔?每只小兔最多分得多少根?
4.有不到50塊糖果,平均分給6人或是8人都少1塊。想一想,最多有( ? ?)塊糖果。
五、學科整合,注重數學作業(yè)的綜合性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不應是一門孤立的學科,應融入各學科組成的大知識之中,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應是相互開放、相互作用、彼此關聯的?!睌祵W作業(yè)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課內外聯系。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余、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yè)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2.學科間融合。把語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淡化知識分割,盡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3.體驗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設計“大作業(yè)”?!按笞鳂I(yè)”沒有規(guī)定的內容,允許在一段時間內通過查閱資料相對獨立地完成一項具有鮮明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的作業(yè)。
作業(yè)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的、花樣的復合體;它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的愉快而豐富的經歷,將學生認知學習上升到情緒學習的高度,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協調發(fā)展。花樣的年華,應該有花樣的作業(yè)。
【參考文獻】
[1]程功,陳仙梅.教育心理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
[2]新評價編寫組.數學課程標準.新課程、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