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嘯,孫 潔,周 云*
(1.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鄭州450000;2.河南中醫(yī)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指發(fā)生于食管、胃、小腸、結腸、直腸、胰腺、膽囊以及腹腔的惡性疾病[1]。本病臨床表現多不典型,早期可無明顯癥狀,中晚期出現腹部隱痛、惡心嘔吐、腹瀉、便秘、排便習慣改變、消瘦、貧血、腹部腫塊等癥狀[2]。本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據調查統計[3],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發(fā)病率占惡性腫瘤的60%以上,胃癌的年平均死亡率為25.53人/10萬,大腸癌的死亡率達30.12/10萬人,并有逐年上升趨勢。隨著診斷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更加重視疾病防治及預后,發(fā)現早期診斷的胃腸道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可達到90%左右[4],腫瘤的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fā)現,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大量存在于腫瘤組織內,能夠提示腫瘤細胞的分化、組織增生[5],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能夠準確的鑒別是否腫瘤患者,能夠早期檢出腫瘤患者,CEA、AFP、CA50和CA72-4為消化道惡性腫瘤常見的腫瘤標志物[6],為了評估其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做了有關研究。通過觀察不同腫瘤患者CEA、AFP、CA50和CA72-4的水平,來探究其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以消化道惡性腫瘤為診斷而收入院患者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齡在35-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2±8.1。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消化道內鏡以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其中66例為胃癌,37例為腸癌,27例為肝癌,20例為胰腺癌;同時選取100例同期于消化科住院的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男61例,女39例,年齡咋37-69歲,平均年齡46.1±9.4歲,其中胃炎為19例,腸炎為20例,胃潰瘍?yōu)?3例,十二指腸潰瘍?yōu)?5例,肝炎為17例,肝硬化為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自愿參與本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方案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過程跟蹤。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和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均經過病理學、影像學檢測確診[7];首次發(fā)??;年齡在35-70歲。
入組前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心、腦、腎嚴重疾??;其他惡性腫瘤;神志異常以及近2個月來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靜脈血3ml,置入含有分離膠的采血管中,靜置30min使其凝集,保持溫度為15℃,離心機設置為3 500r/min,離心5min,取血清進行檢測。采用放射免疫法[8],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上的步驟進行操作,檢測血清中CEA、AFP、CA50和CA72-4的含量。正常參考值為:CEA:0.0-0.5ng/ml;AFP:0.0-10.0ng/ml;CA50:大 于 10U/ml;CA72-4:大于6.9U/ml。超出參考值范圍即為陽性[9]。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處理,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四項腫瘤標志物在各惡性腫瘤組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CEA在腸癌組含量最高,為37.1±5.7ng/ml;AFP在肝癌組含量最高,為209.6±31.2ng/ml;CA50在胰腺癌組含量最高,為101.4±10.8U/ml;CA72-4在胃癌組含量最高,為25.6±3.1U/ml;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差異(P<0.01),如表1。
表1 各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含量比較情況(±s)
表1 各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含量比較情況(±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n CEA(ng/ml) AFP(ng/ml) CA50(U/ml) CA72-4(U/ml)胃癌組 66 32.5±4.4△ 57.1±6.2△ 73.8±11.4△ 25.6±3.1※腸癌組 37 37.1±5.7※ 67.3±6.1△ 84.3±10.2△ 8.3±1.7△肝癌組 27 10.5±1.9△ 209.6±31.2※ 49.8±7.7△ 8.5±1.1△胰腺癌組 20 9.4±1.9△ 16.9±2.7△ 101.4±10.8※ 7.1±1.3△對照組100 3.9±1.3 1.2±0.1 2.3±0.8 1.5±0.1
四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胃癌的檢出率為75.8%,對腸癌的檢出率為89.1%,對肝癌的檢出率為81.5%,對胰腺癌的檢出率為80%,對照組檢出率為7.0%,均明顯高于單一腫瘤標志物的檢出率,且惡性腫瘤的檢出率高于良性疾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各組患者CEA、AFP、CA50和CA72-4檢出率比較情況(%)
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為33.7%,特異性為36.3%,明顯高于各標志物單項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表3 各標志物在惡性腫瘤診斷中的靈敏度及特異性(%)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的發(fā)展,環(huán)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使得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成為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脅,其中消化道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研究發(fā)現[10],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預后與治療時機關系密切,早期診治能夠明顯的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其臨床癥狀早期不明顯,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隨著現代醫(yī)學技術發(fā)展,腫瘤標志物檢測作為新的診斷手段出現在人們眼前,大大提高了腫瘤的早期診斷率[11]。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或腫瘤與人體作用后產生的物質,能特異性的表達在腫瘤患者體內[12],與消化道惡性腫瘤相關的標志物包括 CEA、AFP、CA50、CA72-4等。本研究即通過觀察比較 CEA、AFP、CA50、CA72-4在腫瘤患者體內的表達水平,來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
研究結果顯示,4項腫瘤標志物在各惡性腫瘤組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CEA在腸癌組含量最高,為37.1±22.7 ng/ml;AFP在肝癌組含量最高,為519.6±531.2 ng/ml;CA50在胰腺癌組含量最高,為251.4±170.8U/ml;CA72-4在胃癌組含量最高,為25.6±38.1 U/ml;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差異(P<0.01),四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胃癌的檢出率為75.8%,對腸癌的檢出率為89.1%,對肝癌的檢出率為81.5%,對胰腺癌的檢出率為80%,對照組檢出率為48.0%,均明顯高于單一腫瘤標志物的檢出率,且惡性腫瘤的檢出率高于良性疾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同的腫瘤標志物對不同部位的腫瘤具有特異性。資料顯示[13],CEA又稱癌胚抗原,是一種糖蛋白,存在于胚胎期的結腸黏膜上皮細胞和結腸癌組織,在腸癌發(fā)生時含量明顯增高;AFP即甲胎蛋白,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其在肝癌中表達最多,而在其他腫瘤中升高不明顯,為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公認標志物[14];CA50 和 CA72-4都屬于糖抗原,是組成腫瘤細胞膜的結構,本研究顯示CA50在胰腺癌中含量最高,與文獻報道其用于胰腺癌早期診斷相符[15],CA72-4在胃癌中的檢出率與含量較高,可見對于胃癌的診斷具有特異性。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為98.7%,特異性為86.3%,明顯高于各標志物單項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各項腫瘤標志物可存在于不同的組織中,單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結果有偏差,聯合檢測能夠提高敏感性與特異性。
[1]柏 愚,李兆申,鄒多武,等.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和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偏高的中國消化不良患者中報警癥狀對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預測價值[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5):439.
[2]黃富麟.老年胃癌診治進展[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1,15(3):119.
[3]項永兵.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流行與現狀[J].腫瘤,2002,22(4):336.
[4]王曉飛,王玉潔.多腫瘤標志物蛋白芯片檢測系統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7):1111.
[5]Yang Hao,Zhang Fan,Zhou Ping et al.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AFP,CEA,CA199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 and diagnosis value of[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5,12(2):296.
[6]黃玉凱,周 進,徐 斌,等.聯合檢測CA19-9、CEA、AFP和Fer對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16):2203.
[7]岑 朝,王 超,周喜漢,等.胃鏡診斷上消化道惡性腫瘤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7,24(6):451.
[8]楊忠明,丁顯平.多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消化道惡性腫瘤診斷中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9,36(11):2165.
[9]李湘英.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9):2415.
[10]Li Wenbing,a high wave.Combined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combined magazine,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J].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in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4,(18):1954.
[11]胡 雁,Ken Sellick.初期診斷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病人的癥狀特征和生命質量研究[J].護理研究,2003,17(13):747.
[12]張麗冬,沈 佼,施 欣,等.血清 CEA、CA19-9、CA125聯合檢測診斷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價值[J].胃腸病學,2003,8(6):378.
[13]陳紅宇,鮑揚漪,朱 婷,等.CEA CA242CA199AFP聯合檢測對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學,2009,30(5):517.
[14]王 剛.腫瘤標志物 CEA、AFP、CA50、CA19-9和 CA72-4在消化道惡性腫瘤診斷中應用價值[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15]楊曙梅,周錦紅.CEA、CA19-9、CA50、CA24-2聯檢對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1,14(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