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平壤的打車體驗
□ 張 一
當一些城市還在為“單雙號限行”爭議多多時,在朝鮮首都平壤,至少在出租車行業(yè),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就規(guī)定:單數(shù)日車牌尾號為單數(shù)的出租車行駛,雙數(shù)日尾號為雙數(shù)的出租車上街。
至于為什么要實行“單雙號限行”,這是因為截至2013年底,平壤市出租車數(shù)量已到1500余輛。有外媒報道說,出租車數(shù)量飽和、空駛率較高是平壤出租車限行的主要原因。
平日在朝鮮出行,我們主要靠自駕,為一探平壤出租車“真面目”,我與同事在平壤進行了一次“打車初體驗”。
介紹體驗前,還是先普及一下朝鮮出租車常識吧:
車型:大多數(shù)為中國的比亞迪;
顏色:以黃綠車身為主,還有紅黃、藍灰等多個組合色;
計價標準:起步2美元(2公里內(nèi)),超過2公里每公里約0.56美元。晚上9點后,價格翻倍;
付費幣種:美元、歐元、人民幣、朝幣;
叫車服務(wù):可直接與司機聯(lián)系。司機視距離接客地點的遠近收取叫車費;
打車地點:主干道路口或賓館飯店門口等。
平壤市內(nèi)并非所有道路兩側(cè)都允許出租車??俊?1月30日,我們來到金日成綜合大學(xué)后門,這里允許出租車??浚瑩?jù)說比較容易打車。
但是站了半天,我們發(fā)現(xiàn),路過的大多數(shù)出租車上都有客人,20多分鐘后,終于成功打到一輛出租車,定睛一看,車牌尾號居然是單數(shù),再一看,車后座上已坐著一位男士。
司機看了一眼記者一行4人,問清目的地后,果斷指示:“上車!”
就這樣,我們和朝鮮客人擠在了同一輛出租車里。上車后,司機未打表,我們也沒有強求。
坐在車里,仔細打量一番:車內(nèi)很干凈,司機耳朵上掛著藍牙耳機,造型小巧時尚,車載電視屏幕上正播放著俄羅斯音樂。
我們的目的地是凱旋門附近,距離上車地點約2公里。在有限的時間和距離里,我們爭分奪秒地和司機套近乎:“您每天幾點上下班?”
司機:“早6點半至晚9點。每周休息一天。”
我們:“您開出租幾年了?”
司機:“干了15年貨車司機,前不久剛開始開出租?!?/p>
我們繼續(xù)追問:“為何干出租?喜歡這一行嗎?”
他回答:“工作都是國家分配的,沒有喜歡不喜歡。”
交談中,我們得知,今天雖是雙數(shù)日,但司機的車隸屬于高麗航空公司(朝鮮唯一一家航空公司),是唯一一家被允許不用限號的出租車公司。
我們繼續(xù)問司機:“您每天大概拉多少客人?”他說沒算過,問他月收入多少,他表示這是機密,不能說,再問他每天能拉多少錢,他說不知道,所有收入都上交公司。
到目的地后,我請司機開張發(fā)票。“發(fā)票?”他一臉驚詫,好像從沒有客人提出過。在我們的要求下,司機手寫了一張收據(jù),并留下手機號,方便以后我們叫車。
“給我回撥一個?!彼緳C說,他可能還不知道,在朝鮮,外國人手機網(wǎng)絡(luò)與朝鮮民眾手機網(wǎng)絡(luò)之間不互通,我們也就無法享受這份“私人訂制”服務(wù)了。
(摘自《環(huán)球》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