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生》
作者:賈平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讀者:文世奎
賈平凹的長篇新作《老生》,是一部題材獨特、構(gòu)思縝密的精品,運用文學的形式表現(xiàn)了中國近代的百年歷史。小說中淵雅的地域文化與完美而奇詭的藝術(shù)想象力,同時,字里行間融入生活中的真善美煥發(fā)出的時代的正能量,使這部作品成為藝術(shù)長河中的又一個亮點,讀者會情不自禁地在情節(jié)的推進中渴望探究事實的真相,從而獲得心靈的諸多啟迪。
人物形象鮮明,活靈活現(xiàn),是《老生》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小說中的靈魂人物老生,是一個先知先覺者,身在兩界,長生不死,超越了現(xiàn)世人生的局限。作者選擇這個智慧的人物,就等于給作品預設了廣闊的敘事空間,為小說情節(jié)的展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故事的新穎性與吸引力也就不知不覺地產(chǎn)生了。小說中的老生似乎有些特異功能,神乎其神。由此出發(fā),作者將筆觸擴展開來,滲透陰界、陽界以及江湖,小說中的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個性,連番登場,在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將自己的意圖乃至人格與靈魂暴露無遺,悲劇與喜劇交替上演,從而鮮活地展示出一幅陜西南部小山村的社會風情圖。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唱師的敘述,合理地大膽地進行藝術(shù)上的虛構(gòu),寫作視角就天然具有了某種程度的超越性。與作者以往的作品相比,《老生》有了更多的藝術(shù)上的突破。在謳歌新社會和表現(xiàn)真善美的同時,讓讀者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幸福生活。作者在小說中,還盡力表現(xiàn)了一種藝術(shù)的原生態(tài)的寫法,目的在于體現(xiàn)一種藝術(shù)的真實性,給小說的主題添加了含金量,便于正能量的有效傳播。
《老生》是一部立體的藝術(shù)品,可供探討的話題還有很多。這部小說,博大精深,應該說是一部能夠震驚世界文壇的典范之作。
讀者:趙大民
平凹老師的小說,我?guī)缀踝x了個遍,是特別鐘愛的。《老生》也是如此。中國百十年來的故事,通過一個唱師的訴說,讓我們一點點地了解,了解老百姓眼中的中國故事,這是很不容易的。
這部小說的人物眾多,有讓人讀了就能記住的人物,比如“老黑”,比如“匡三”,還有“戲生”“馬生”等,當然還有這個“唱師”。小說就是要寫人物的,平凹老師在這部小說中,依然用他樸實的文字,向我們描畫出了一個個真實的,讓我們可以觸摸到的人物。人物活了,小說也便活了。
當然,對于平凹老師在小說中植入《山海經(jīng)》的片段,我總覺得生硬了點,與小說本身聯(lián)系并不是十分密切。雖然平凹老師在小說“后記”中特別提到了為何要植入這些內(nèi)容,但我還是覺得有點牽強,讀者在讀到這些內(nèi)容時,總難免會想,如果要讀《山海經(jīng)》,我們可以去找原著?。?/p>
二、《愛歷元年》
作者:王躍文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讀者:竹溜溜
開篇第一頁,你就知道這不會是一個轟轟烈烈的故事。壓抑和寡淡的氣味不由地就從紙頁間漫溢,或者庸俗點說,這是一個有關(guān)婚外情的家庭故事。
世俗點想,本來一個不是好男人和不是好女人的故事結(jié)局應該也不會太圓滿。然而作者讓結(jié)局圓滿了。即使是用特別復雜的那么多意外組合起來,他們始終是溫柔相待的一對人兒,甚至用溫柔鋪滿了下半輩子的人生路程。但那些意外也不是憑空冒出的,它們井井有條,經(jīng)過作者的梳理和鋪墊,蓄積到最后一刻相繼點燃。
書中的很多真實情境和現(xiàn)實重疊,有時看著就覺得,作者帶著濃厚的個人價值觀念,伸入到了社會暗角和人性的黑洞當中。會有錯覺,覺得這本書是因為真實的社會氛圍才書寫的,它并不是那么的感情用事,而是夾雜了說不清的尖銳力道。可是,描寫情情愛愛的場景又是一一道來的,男女之間的差異被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書里的感情主導一直在女性手里。書中的女人心理層面的道德枷鎖更加深重,她們就必須攥住那一股決絕的力量,斬斷沒有未來的情絲由她們完成,給自我留出尊嚴。于是奸情在這里得到化解。似乎作者置女性于一種更清醒的質(zhì)地上,也許在感情上,相應地要比男人更理智和果斷。但無論如何,愛情被另一種形式收藏了,婚姻在平靜的水面下祥和悠游。一切不被打破,一切不致破碎。孫離和喜子是個大團圓結(jié)局。他們各自遭遇的愛欲情潮,可以說也是一種大團圓收場。
整個故事,都不乏理智的牽絆,幸而沒有以愛之名的扭曲和傷害,才讓書中的愛,尚可保存。
讀者:糖豆小姐
這本書很平淡,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上面的人物就好像是身邊的鄰居、朋友,抑或是自己,你看著他們,總發(fā)現(xiàn)有熟悉的影子,這一刻只是抽離出來做個旁觀者,把自己從過去看到現(xiàn)在甚至能預測到未來。
故事里,喜子是一個文藝女,她的清高、浪漫、單純、冷漠、文雅,還有略微的刻薄讓人愛之難愛、恨之難恨。和孫離的戀愛,是自由、含蓄卻又浪漫的。年輕時,誰都受得了誰的臭脾氣,吵架肯定是會和好的,然后會接著吵架、和解、吵架……隨著時間的前進,好像一旦開始老夫老妻的節(jié)奏,相互之間要么是感情的大爆發(fā),要么就是淡然安靜下來,不再與對方交流,沉默成了面對問題的唯一方式。小說中的喜子和孫離也難以逃脫這樣的悲哀。他們各自有了讓自己重新找到光亮的戀人,喜子在小安子的眼睛是年輕有魅力的,李樵也讓孫離魂牽夢繞,時常有一個毛頭小伙子戀愛的緊張心動與失戀的心慌憂傷。只是他們終究都是善良的,在放縱的同時內(nèi)心也不停地掙扎,在愛與欲之間一邊貪歡一邊嘆氣,道德倫理也在炙烤著這些知識分子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要高尚,卻在低俗,他們看似知識淵博,其實精神也一貧如洗。
作者還是安排了很多小小的意外和事故,就像是一道家常的清炒豆腐,再撒上些翠綠的蔥花,味道又別樣的香。所慶幸感懷的是,在吃完這道菜之后,家人都回歸了,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弟弟和弟媳,孫離和喜子,血親兒子和真正兒子,信心十足尋找親媽的江陀子和被兒子江陀子不明就里親手殺了的小英……這一片片破碎的感情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作者補起來了,讓你看到最后,只覺得一生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愛的真諦就是一生的陪伴。
三、《三個三重奏》
作者:寧肯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讀者:王威廉
這個題目耐人尋味,就像音樂中的無題,或是第幾號鋼琴協(xié)奏曲,引人無限遐想。實際上,《三個三重奏》是將小說的結(jié)構(gòu)和盤托出,讓讀者在漫長的閱讀之旅中,腦海中反復回響起三個旋律。從具體的故事層面而言,國企總裁杜遠方的逃亡之路、腐敗官員居延澤的審判過程、坐在輪椅上的敘述人“我”對1980年代的追憶,這三者是故事上的三重奏;他們所象征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三個領(lǐng)域,是思想上的三重奏;而他們各自的愛情故事則是人性上的三重奏;在小說的細部,同樣還有三重奏,比如居延澤、譚一爻、巽,這三個人同為體制權(quán)力的代表,卻有著不同的性格,因此我們意識到即便是權(quán)力本身也并非鐵板一塊,而是有著多樣的運作方式,以及取決于具體而多樣的人性。小說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三人關(guān)系,它們之間彼此呼應勾連,構(gòu)成了葳蕤繁茂的社會景觀,以至于讓我想到老子說的“三生萬物”。——上述所有的聲音匯聚在一起,都圍繞著“權(quán)力”這個內(nèi)核旋轉(zhuǎn)展開,小說的主題與思想空間就此被完全打開。
《三個三重奏》實際上是近年來非常難得的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這種現(xiàn)實主義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反映論,而是一種深度現(xiàn)實主義,它以小說獨有的方式聚焦并呈現(xiàn)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特質(zhì)??梢哉f,在寧肯筆下綿密的敘事中,豐富的現(xiàn)實細節(jié)與內(nèi)省的思辨深度交相輝映,抵達了象征與寓言的高度。
中國長篇小說的總體敘事總要讓位于一個給定的歷史邏輯,而《三個三重奏》并沒有屈服于這樣的歷史邏輯,而進行了一次重構(gòu)時間起點的卓越努力。1980年代,一個已經(jīng)失落和遺忘的年代,它的歷史遺產(chǎn)重新成為小說中歷史與思想的起點。這是《三個三重奏》最用力探索和呈現(xiàn)的部分。小說還提到了未來,盡管那出自想象,但作者的語氣卻充滿了信心,因此,那便是希望所在,是信念所在。這種開闊的時間觀,無疑是對當下歷史時段的深刻反思。
如何敘述我們的時代,如何建構(gòu)我們的現(xiàn)實,如何反思我們的內(nèi)心,《三個三重奏》都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啟示。
讀者:張元
一部與音樂有牽連的文字,是出于對人性的思考,當然不存在任何“不存在”的世界,就如認同的宇宙也仿佛是圖書館的樣子,迫切地想要去改變些什么,但結(jié)局又好像是提前注定的終點,從不曾有任何懺悔。
寧肯的這部《三個三重奏》比《蒙面之城》更加細膩;比《沉默之門》更加柔情;比《環(huán)形山》更增加了可讀性。從小說的本位出發(fā),《三個三重奏》不光是講述,而且是講述的重疊,故事的折疊連貫性被作者運用得爐火純青,三個故事,像音樂的三重奏,通過“我”第一人稱敘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故事之真、夢幻之美、惋惜之情,評書般的回味悠揚隨處可見。故事雖相互獨立,但內(nèi)容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作者特意在交代人物背景時增添很多現(xiàn)實的熱門話題,看似是“我”天馬行空的想象,想在圖書館里度盡一生,并且到中年時已經(jīng)朝這個目標進取,并獲得了不小的安慰,但又意料之外地牽扯入很多真正感興趣的生活話題,并畫龍點睛地在小說結(jié)尾章節(jié)里解釋新的“我”。
這本書在編輯推薦時被贊為“一部透視權(quán)力與人性的純文學力作”。的確如此,全書以驚心動魄的手法渲染氣氛,從開頭起就開門見山地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并巧妙地把各種意想不到的因素都包含容納進去,讓讀者不但沒有感覺到純文學的枯燥,反而是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深刻結(jié)合在一起,這在當下的閱讀環(huán)境中并不多見,這也是這部小說的又一成功之處。就如作家閻連科說的那樣:“寧肯創(chuàng)造的世界充滿思考和令人不安的驚訝?!蔽蚁脒@也就是對寧肯最好的,也是最真實的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