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中圖分類號:G86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通過對國內游泳200m距離的達標的運動員做出調查,了解運動員配速模式的現狀,從日常訓練、國內比賽和教練員訓練時的教學模式等問題來分析國內200m距離游泳運動員的不同主觀配速模式的優(yōu)點和不足,調查出國內200m距離游泳運動員的主觀配速模式的大趨勢,為其他運動員和教練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游泳 配速 200米距離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國內的200米距離主項的游泳健將級別或以上的運動員主觀配速模式現狀。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200米主觀配速的現狀
1.運動員對配速的認識。配速主體是運動員,要了解運動員的主觀配速問題必須首先了解運動員對配速是否認識,通過調查得出表1。從表1中了解到調查的28名優(yōu)秀的游泳運動員,有27的運動員都能夠比較清楚什么是配速。這說明了在平時的訓練或者比賽中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對配速的知識有著一定了解,根據調查了解,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或者是在訓練后從教練的講解和通過長時間專業(yè)的訓練逐漸的認識配速。
2.對現階段運動員采用主觀配速的調查。從統(tǒng)計可以看出在調查的過程中96%的運動員在比賽前,大腦都有一個主觀配速模式,把200米的主項完整距離和成績分解成若干分段距離,制定每個分段距離需要達到的成績,以便于比賽中能夠按照賽前所預想的分段距離成績,把每個分段成績目標達成,最后相加得出一個完整的200m距離成績,而不是只有200m的完整距離游程的比賽成績,沒有分段距離成績。這就說明主觀配速是存在的。
(二)主觀配速在比賽中的應用
1.不同項目泳姿運動員主觀配速的使用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問調查到,不同項目的運動員所采用的配速模式也不太一樣,如雖然四種泳姿的運動員采用4×50m為主觀配速模式的比較多一些,但是在四種姿勢中以2個100m為主的配速模式也占據了28%,其中蛙泳、仰泳和蝶泳三種泳姿在2個100m的用的也比較多,這也體現了不同的項目在主觀配速的模式上也有著不同的體現,不同項目之間主觀配速模式也較為明顯的區(qū)別。但是總體的結果來看,4×50m為主的主觀配速是目前大多數運動員都采用的,這是主觀配速的大趨勢。
2.運動員在比賽中主觀配速的調查。根據調查的27名的運動員在比賽中有59%的運動員不會改變自己的配速模式,有4%的運動員是由于心理負擔過大臨時改變自己的配速模式, 15%的運動員由于身體狀態(tài)不佳改變自己的配速模式,還有22%會根據對手情況改變自己的配速模式。。
(三)訓練中的配速練習
1.運動員對配速模式訓練重視程度。通過了解運動員在訓練中對配速的重視程度不是很高。在調查中只有44%的運動員對配速練習比較重視外,有37%的運動員對配速練習抱著一般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還有根本不重視的占調查總人數的19%,在這種情況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成績完成程度不夠,和對配速的重要性理解不夠。這跟配速練習一般都不會作為訓練課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有著較大的關系,和專項能力練習相比起來不能夠引起運動員的重視程度,畢竟一節(jié)課的主要訓練量通常是不為定位為配速練習。
2.配速模式訓練的階段性。在通過訪問和調查運動員在其自身練習配速的階段基本都集中在賽前期,配速訓練的密度會比較大,而在準備期和專項提高期相對比來說,練習的會比較少一些,在訓練中的比賽配速的練習也像階梯一樣逐漸增加起來,原因是接近于比賽要結合實際,早些進入配速模式訓練對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發(fā)揮更好的成績起到幫助。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主觀配速的存在及模式應用情況。在比賽中運動員的主觀配速是存在的,大部分運動員都以4×50m為主的主觀配速模式中,還有4×100m,100m+50m+50m,50m+100m+50m,50+50+100共五種的主觀配速模式的出現,2個100m的配速模式在實際操作時中同樣能較好的掌握時間和體力分配,而50m和100m結合的配速模式在比賽和訓練的出現次數較少目標達成率較低。
2.比賽中配速模式的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比賽中教練的主觀給運動員制定的配速模式和種種外部因素如身體狀況,對手情況等,都會影響到運動員的主觀配速模式。大部分運動員會按照制定的主觀配速去完成比賽,但是還是有一部分運動員在比賽中改變自己的配速模式,導致在比賽中發(fā)揮也受到一定影響。
(二)建議
1.雖然目前來看4個50的配速主觀配速模式從操作上和對時間的把控上都較為準確,但是在作為教練員要多鼓勵運動員嘗試多種比賽配速模式,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主觀配速模式。
2.在比賽前教練員應該以運動員的主觀配速為主,運動員則要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多體會對時間把控和整個動作的節(jié)奏感,在比賽中更要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做到不要受對手的影響和干擾。
參考文獻:
[1] [美]杰姆斯·依·康希爾曼.美國游泳技術和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5:151-161.
[2] 楊智翼,楊杰.中長距離自由泳項目配速研究現狀[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02).
[3] 遲愛光,馬格利索.配速[J].游泳季刊.200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