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人來說,碳排放所導致的全球變暖更多只是一個遙遠模糊的學術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多個經濟學研究小組日前詳細列出了碳排放可能帶來的社會與經濟代價。數據顯示,假如不采取措施遏制目前的全球變暖趨勢,全球人均收入到2100年時將比預期減少23%,而位于溫熱帶的發(fā)展中國家將首當其沖。此外,由于氣溫上升會導致生產力下降,一項針對125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年平均氣溫每增加1攝氏度,貧窮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會降低1.4個百分點。全球農業(yè)、工業(yè)和政局穩(wěn)定都會因此而橫生變局。
美食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牛津大學的動物學研究小組針對17對大山雀進行的觀察實驗顯示,當一對伴侶中僅有一只可以進入特定的喂食器獲取食物時,另外的一只不但沒有飛走另行覓食,反而會在旁守候更長時間。而當兩只鳥都能獲取食物時,它們相處的時間反而較短。
雖然人體中僅有2萬余個基因,但它們的變異重組卻令我們成為形形色色、各自不同的人。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的遺傳學研究小組日前發(fā)現(xiàn),在這2萬個基因中,有3230個基因是幾乎從不變異的。這些基因的任何突變都會導致胚胎死亡或擁有者失去生殖能力。
發(fā)表于《科學》上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距今3.6億年前,地球的海洋中曾到處可見長達數米、類似《莊子》中描述的冥海巨魚。但在發(fā)生于泥盆紀末期的大滅絕中,由于海平面急劇下降,超過九成的大型魚類和脊椎動物滅絕。在這場滅絕后幸存的大多數生物身長都不超過40厘米。
雖然魚蝦螃蟹的大腦中沒有與人類感知疼痛區(qū)域相對應的部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不知道疼。發(fā)表于《生物學通訊》上的最新論文對40只螃蟹進行的對照實驗顯示,被電擊后的螃蟹血淋巴中乳酸含量是未受損傷的螃蟹的3倍,這是疼痛應激反應的明確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