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歡 孔祥倫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對宿州市幼兒園開設跆拳道課所具備的條件進行調查。并提出開設該課程的意義。
關鍵詞 跆拳道 宿州市幼兒園 可行性
張繼生、雷軍蓉、吳天佑在《韓國學校跆拳道發(fā)展的調查與思考》中指出,在韓國,跆拳道運動開展的很普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參與練習,學生都是從小就開始接受跆拳道的學習和訓練,而且動作技術很高,8歲兒童就能夠較好的運用“空中旋轉540度旋踢”擊頭的技術。這對跆拳道運動在我國發(fā)展有很好的啟示。目前,跆拳道項目已列入國家體育總局《奧運爭光計劃》。劉慶華、陳南生在《跆拳道動作技術練習對幼兒身體和心理行為能力影響的研究》中指出,通過研究表明,跆拳道運動還沒在青少年階段成為大眾化,通過數(shù)據(jù)庫檢索得知許多國家也開展了一定程度的跆拳道運動,但很多都將其定位在6到17歲的人口中,而他通過研究得出,在幼兒期開展跆拳道運動會體現(xiàn)更高的價值,因為它不僅僅是體育活動的鍛煉,或是對幼兒軀體形態(tài)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它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提高學習效率,對幼兒性格的影響極為有益,能夠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品質。跆拳道在幼兒園開展是非常合適和可行的。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宿州市翰林幼兒園、路林幼兒園、金色童年幼兒園、藍天幼兒園、旭日幼兒園等5所幼兒園為研究對象,其占地面積均在1000平米以上,幼兒人數(shù)在150人以上。
(二)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科研方法,對宿州市幼兒園開設跆拳道課的可行性分析進行了研究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宿州市幼兒園幼兒對跆拳道的認知情況
幼兒園幼兒對跆拳道認知情況調查顯示,通過對5所幼兒園體育教師的調查發(fā)現(xiàn),宿州市幼兒了解跆拳道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觀看比賽或表演、宣傳廣告、參加跆拳道培訓班或選修課等途徑。有38%的幼兒對跆拳道了解的基本途徑是觀看比賽或表演,27.2%的幼兒對跆拳道了解的基本途徑是參加跆拳道培訓班,在了解跆拳道途徑中所占比例較大,這就說明跆拳道運動在宿州市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26.1%的幼兒對跆拳道的了解的途徑是觀看宣傳廣告。
(二)宿州市幼兒園幼兒家長對開設跆拳道課程的態(tài)度
家長對幼兒園開展跆拳道運動態(tài)度調查顯示,83.4%家長支持幼兒園開設跆拳道運動,其中強烈支持的占46.7%,在宿州市幼兒園開設跆拳道課程是必要的。
(三)對宿州市幼兒園體育教師專業(yè)教學能力的調查
教師的專業(yè)是跆拳道,11.1%的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是散打,38.9%的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是球類,22.2%的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是田徑。但是散打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曾修過跆拳道課程,有一定的跆拳道教學能力。幼兒園有38.9%的體育教師具有直接教學跆拳道課程的能力,為宿州市幼兒園開設跆拳道課程奠定了教師基礎。
(四)宿州市幼兒園開設跆拳道課程的場地器材資源
據(jù)調查顯示,通過對5所幼兒園的跆拳道場地進行調查得知,在調查的5所幼兒園中都具有跆拳道場地,40%的幼兒園已經開設跆拳道課程并具有標準的跆拳道場地和齊全的跆拳道器材,40%的幼兒園具有舞蹈房,領導有意愿購買跆拳道器材開設跆拳道課程。20%的幼兒園具有空場地,加上跆拳道墊子,就可以進行跆拳道課程。通過對宿州市5所幼兒園的實地考察和對5所幼兒園園長的訪談,2所幼兒園已經開設跆拳道課程,其他3所幼兒園園長均有在幼兒園開設跆拳道可的想法和投資跆拳道項目意愿,并且5所幼兒園均有適合跆拳道練習的場地,這為幼兒園開設跆拳道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跆拳道集娛樂、運動、藝術于一體,具有較強的健身功能、防身功能和修身功能,是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運動項目。
2.宿州市幼兒園順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充分利用優(yōu)越的軟件與硬件條件,開設跆拳道課具有可行性。
3.宿州市幼兒園的幼兒和家長對跆拳道運動有著較高的主觀認識和喜歡程度,這對跆拳道運動進入宿州市幼兒園課堂有著積極的作用。但他們主要的認知途徑是通過觀看比賽或表演獲得的,所以認知程度僅僅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師規(guī)范化的教學進行指導并教授跆拳道運動包涵的精神內涵。
(二)建議
1.學校應聘請專業(yè)的跆拳道教練或專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編寫跆拳道教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為跆拳道在宿州市幼兒園全面開展奠定理論基礎。
2.學校領導要重視跆拳道運動的開展,不斷完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果,使跆拳道課程發(fā)展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
3.各級領導重視起來,做好跆拳道運動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參加跆拳道練習,跆拳道運動在宿州市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學軍.少兒跆拳道訓練探[J].教育探索.2008.8(12):43-44.
[2] 張繼生等.韓國跆拳道發(fā)展的調查與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