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說“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是否太大言不慚?
但只以客場對卡塔爾之戰(zhàn)評價佩蘭、并讓其下課并不公平——中國隊歷史上從未客場擊敗卡塔爾,甚至神奇如米盧者、當年率國足以不敗戰(zhàn)績從亞洲十強賽出線,多哈客場亦最后關頭靠“大頭”李瑋峰頭球,才驚險逼和保全不敗金身。
最早國足客場難敵“西亞狼”始于蘇永舜那支“最好的中國隊”。1981年世界杯預選賽亞大區(qū)四強賽,國足0比0、0比1新西蘭,4比2、2比0沙特,主場3比0科威特,最后一輪客場對科威特平即出線,卻0比1飲恨。然后才有沙特0比5“恥辱比分”、國足加賽憾負新西蘭“一只已邁進世界杯的腳被拉了回來”之千古奇冤。國足先工體主場3比0大勝過“亞洲霸主”科威特,容志行、沈祥福、古廣明各進一球,李富勝撲住“金頭”亞古布點球。一支精兵良將滿營,打法賞心悅目、特色十足的中國隊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但客場卻立即判若兩人,縮手縮腳,加之裁判黑哨連連,場面狼狽不堪,遠在千里外的中國球迷看至郁悶至極。
1997年十強賽,戚務生率郝海東、范志毅……之史上最強陣容(其實亦4年后“米家軍”主要班底),客場靠郝海東進球,才勉強扳平狀態(tài)低迷之卡塔爾;2005年世預賽,阿里漢率隊客場0比1不敵科威特;2010年20強賽,杜伊率隊客場0比0平卡塔爾;2014年20強賽,卡馬喬率隊客場0比1負伊拉克……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隊世界杯預選賽對西亞沙特、伊朗、卡塔爾、伊拉克、科威特“5大苦主”,僅1997年十強賽靠郝海東進球客場1比0擊敗過低谷中的科威特,其余無一勝績。其中既事關實力,也與西亞客場兇險之氣氛、氣溫、裁判,及國足骨子里“怯客場”有關,絕非一個神奇教練、或一撥好隊員即可輕易脫胎換骨。
米盧尚且沒做到,戚務生帳下那么多精兵強將也做不到,要佩蘭做到、做不到就下課?除無法“以德服人”,如此臨陣換帥只會自亂陣腳、把事情弄到更糟?而一些非常沉不住氣之媒體列出的繼任者更不靠譜,帕切科、曼薩諾……還有個莫名其妙賦閑在家的葡萄牙人。
實際上,這么多屆世界杯預選賽經(jīng)驗還告訴我們,客場不勝非“世界末日”,只要主場能生擒“西亞狼”,“留給中國隊的時間和希望還很多”。
2001年,回到主場國足3比0擊敗卡塔爾,確保了進軍世界杯;2005年中國隊主場1比0擊敗科威特,最后只是算錯凈勝球數(shù)沒能晉級下一輪;1997年若大連主場拿下卡塔爾,中國隊完全可能在主客場兩負伊朗之下,至少以小組第二出線;2008、2012年,亦皆因主場全輸給伊拉克、卡塔爾而喪失最后的機會。
若佩蘭能率隊最后主場生擒卡塔爾(另3場全勝應沒問題),則有很大機會以4個成績最好小組第二晉級十強賽,前提是其余7個組中有4個組符合以下條件中的一個:A組阿聯(lián)酋負、平沙特,或對巴勒斯坦丟分;B組,澳大利亞主場勝約旦,約旦、澳大利亞對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丟分;D組阿曼再負、平伊朗、對土庫曼斯坦丟分;E組敘利亞負、平日本,F(xiàn)組科威特負、平韓國;G組科威特平、負韓國;H組烏茲別克斯坦負、平朝鮮,或對巴林、也門丟分。
簡言之,其余小組第二再輸小組第一,中國隊勝卡塔爾即可;若平,則中國隊還需多爭取凈勝球。
如此“大好形勢”,中國隊最需要做的是“每臨大事有靜氣”,而非像1997年主場對卡塔爾前以為玩完了,2比3輸后一算勝幾可直接出線;2005年7比0大勝香港以為凈勝球夠了,哨響后才知道還差一個,場下犯比場上更愚不可及的錯誤,那才叫“惡心到家了”。
我曾對高血壓患者如此說,“任何一次血壓很高、或正常皆非偶然”。佩蘭率隊亞洲杯小組賽三戰(zhàn)全勝之規(guī)律、之必然究竟何在?以那種狀態(tài),國足將可能從十強賽中出線?
先沉住氣,讓佩蘭主場“刷完卡”再蓋棺定論之。(文/周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