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崇云
(開封市中醫(yī)院 體檢中心 河南 開封 475000)
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是臨床常見急腹癥,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脹等[1],起病急驟、演變迅速、病情危重,必須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否則極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2]。在腹腔鏡技術出現(xiàn)前,臨床醫(yī)師普遍采用急診開腹探查以及穿孔修補手術為患者治療,創(chuàng)傷較大,且容易造成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康復極為不利[3]。隨著腹腔鏡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推廣應用,其應用優(yōu)勢日益凸顯,受到相關醫(yī)師的重視。本研究選擇80例急性胃及十二指腸穿孔的患者為對象,分別行腹腔鏡術、開腹術治療,對比手術效果與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急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均為開封市中醫(yī)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穿孔直徑均小于1.0 cm。根據(jù)術式的選擇,隨機將其分作腹腔鏡組(40例)、開腹術組(40例)。腹腔鏡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5~59 歲,平均年齡(36.1±2.3)歲;穿孔病程3.5~7.8 h,平均病程為(5.0±0.4)h;21例為胃潰瘍穿孔,19例為十二指腸穿孔。開腹術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0~57 歲,平均年齡(35.4±2.6)歲;穿孔病程3.8~7.5 h,平均病程為(5.0±0.4)h;20例為胃潰瘍穿孔,20例為十二指腸穿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穿孔病程、穿孔類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腹腔鏡組:行全身麻醉,取右側(cè)斜臥體位,建立氣腹(12~14 mmHg);于后臍下部置入1.0 cm 的觀察鏡,分別在左鎖骨、右鎖骨的中線肋緣下部1~2 cm 處做操作孔,置入0.5 cm 的觀察鏡;探查腹腔內(nèi)情況,吸取腹腔液,并獲取胃穿孔的活體組織,將其送交病理檢驗;在腹腔鏡指引之下,對穿孔部位進行縫合,以肝圓韌帶或大網(wǎng)膜對穿孔部位加以覆蓋;完成之后,進行包扎與腹腔沖洗處理;將引流管置入腹腔,術后常規(guī)引流1~2 d。開腹術組:行全身麻醉,于右上腹直肌做約12 cm 長的切口,肉眼下對穿孔實施修補,待修補完成后,放置引流管,術后引流1~2 d,待未有液體排出,且切口未感染之后,拔除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分別統(tǒng)計腹腔鏡組、開腹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比較各項手術指標的組間差異,同時,記錄兩組中術后使用止痛藥、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數(shù),計算使用率、感染率,行組間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 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s)表示定量資料,開展t 檢驗,定性資料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見表1,除手術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外,腹腔鏡組的各項指標均顯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腹腔鏡組中5例(12.50%)患者術后使用止痛藥,2例(5.00%)有切口感染癥狀,對照組分別為38例(95.00%)、10例(2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h下床活動時間/h術后排氣時間/h腹腔鏡組 40 60.1±4.7 15.2±1.3 12.4±4.1 14.2±1.8 22.5±4.6開腹術組 40 63.5±4.2 50.6±1.5 26.3±3.8 46.8±4.7 36.8±4.9
胃及十二指腸的急性穿孔在潰瘍合并癥中占10%~25%,發(fā)病后,患者上腹部有急性劇烈痛感并持續(xù)加重,可彌漫到整個腹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且胃穿孔還可造成腹膜炎,需要盡早實施治療[4]。20 世紀90年代,腹腔鏡技術開始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之后逐漸推廣,并且不斷完善。據(jù)報道,在胃及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治療中,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技術具有切口小、組織創(chuàng)傷小、肌體影響低、術后恢復快、患者耐受度高、探查視野廣闊清晰、術后感染率低等優(yōu)勢[5]。
開封市中醫(yī)院此次以腹腔鏡術治療40例急性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患者,并以開腹術為另40例患者進行對比治療,腹腔鏡治療下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切口感染率、術后止痛藥使用率均顯著低于開腹治療,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術為急性胃及十二指腸患者治療,既可以保證手術療效,還能夠有效減輕術中患者所受損傷,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值得推廣。
[1] 胡運河.應用胃十二指腸穿孔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0):269-270.
[2] 王朝剛.急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22):149-150.
[3] 丁文慶.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手術治療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7):95-96.
[4] 胡威.急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3):230-231.
[5] 陳昌貴.腹腔鏡下急性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手術12例病例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