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
幾日前晚歸,驅車經過長安街,午夜的天安門,金水橋兩側的華表映照在兩側高聳的路燈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駛過建國門橋下看到懸掛的橫幅寫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匆匆一瞥而過的十五個字立刻就記住了,聯想起我們成長路上與國家共同經歷的悲慟和榮耀,一路走來不正是因為人民堅定了愛國的信仰,才伴隨我們的國家在被列強欺凌割裂,在飽受戰(zhàn)爭瘡痍之后,重新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嗎?
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以一個大國和強國公民的姿態(tài),不卑不亢地抬起頭,說出:“我是中國人?!?/p>
通過勝利日大閱兵活動,本刊編輯部有幸與八 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攝影指導任鵬老師結識,通過了解得知,他已經連續(xù)參與過四次閱兵式,并在今年擔任八一電影制片廠為閱兵式制作的紀錄影片《勝利大詞兵》的總攝影師。與此同時,任鵬老師的身影還經常出現在重大突發(fā)災害事件、新司事件、國防、科研、演習等的現場。如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他的身影都第一時間出現存現場,并用鏡頭記錄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從士兵到導演
充滿鮮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會去我想在那里最高的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懸崖峭壁
與任導見第一面,他穿著一身筆挺的軍裝,肩章上兩杠四星表明他已是大校軍銜。任導的父親任旭東就是我們從小熟知、被億萬觀眾津津樂道的戰(zhàn)爭教育影片《地道戰(zhàn)》的導演,受家傳的耳濡目染,他1976年參軍,在東北六十四軍做通信兵,后調至北京軍區(qū)測繪大隊做繪圖員,隨后考入八一電影制片廠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從攝影助理做起,裝膠片、擦機器、扛三腳架,一直到副攝影、攝影師、攝影指導。歲月如梭,如今已三十九年過去了,參與拍攝了數不清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軍事教育片、保密片等影片。
入行初期,任鵬接觸更多的并不是紀錄片,而是具有時代鮮明特征的軍事教學片,包含了武器使用、戰(zhàn)術教學、軍事教育、防化知識等。國家重大的科研、演習和需要保存影像檔案資料,都是以膠片為介質記錄下來的,不過當時任鵬參與拍攝的這些影像檔案大多是國家涉密資料,大眾并不能看到。
隨著改革開放的興起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文藝市場變革,慢慢地作為軍隊新聞工作者,承擔拍攝國家重大活動如香港、澳門回歸、歷屆閱兵式、抗洪、非典、地震等等,才慢慢地公開到公眾視野中。
任導熱情,并且健談,采訪前帶我們參觀八一電影制片廠廠史館,耐心講解每一樣拍攝道具背后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地道戰(zhàn)場景還原景觀,各種有文物價值的槍械及模型坦克車、飛機等縮小版道具,1984年建同35周年閱兵八一廠拍攝使用的紅旗轎車,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模型。采訪時我們隨身帶了臺小攝像機記錄采訪全程,他還幫助設計機位角度并布置光源,卻忽然恍然大悟道:“喲,瞧我這職業(yè)病”大家不禁都為這名“可愛”的軍人莞爾一笑。
任導有一份極為豐富的個人藝術簡歷,自打從事攝影師這項職業(yè)以來,除了本職工作的紀錄片和新司攝影外,還在他的履歷上看到了各種斑斕的參與項目,從體育賽事轉播到體育專題節(jié)目拍攝,從綜藝節(jié)目現場攝像到MV拍攝,從紀錄片到故事片,從電視劇到電影,跨度之人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從影三十多年間參與的大小項目幾百個,似乎是個精力永遠不會耗盡的人。
他解釋到,年輕時候為了積攢閱歷,想把整個行業(yè)的各種類別都接觸到,于是參與拍攝了大量體育項目,球類賽事的快速轉換節(jié)奏也對日后于拍攝實效性極強的時政紀實片有著重大幫助。在現場,扛著膠片機的任鵬總是會先于所有攝影記者、攝像師到達事件發(fā)生地,拍到最佳角度的畫面。在重大政治事件現場,所有事務都是時刻發(fā)生、進展的,往往只有次機會記錄下寶貴的影像畫面,這需要攝像師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同時具備優(yōu)秀的政治嗅覺,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些素質任導早已在之前的各種項目經歷中被鍛煉了出來。
在參與過眾多影視項目后,仟鵬開始從攝影師轉型成為一名導演,如今,他的身份更多的是導演和攝影指導的劇組“雙重大腦”,具有大量軍事題材拍攝經驗的他能游刃有余地駕馭拍攝中的各種細節(jié),譬如各類武器軍械道具是否符合故事背景史實,炸點的安放及爆破效果呈現預估,作為攝影師對各種拍攝設備的臨場調度能力和熟練度,作為導演對戰(zhàn)爭題材故事的解構能力,都使他成為各影視制作部門拍攝軍事題材的首選導演,同時,多年來身為高素質、有文化的軍人養(yǎng)成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好習慣又使他能充分給予劇組各部門成員尊重和寬容,不強加、不強求、不強迫,和 位以理服人的導演共事,總能讓人感到舒服。
任鵬導演的作品有《從將軍到土兵》《陳賡晉南大捷》《秀水河子殲滅戰(zhàn)》這樣的軍事題材,也有像《江南愛情故事》這樣娓娓道來的愛情電影,仟導說“我愿意涉足各種類型的題材,不光是軍事類,還有言情片、都市片?!弊屛覀兏惺艿揭晃蛔穳舫嘧拥臏厍?。
命令至上,鐵漢柔情
目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求饒
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服從命令”,就是軍人的天職,金山銀山也難換 身戎裝。無論身在何處,只要部隊聲召喚,再遠再急任鵬也要趕回去,他說“鐵 般的紀律鑄就了軍人的品格,軍旅牛涯培養(yǎng)的自律、責任感和紀律感,這些品質也會帶入到一作當中,遇到困難不退縮,努力完成任務?!币舱擒婈犢x予他已經融進血液里的責任感,鑄就了顆錚錚朗朗的鋼鐵之心。
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在中國大面積爆發(fā),看著新聞里每天增長的感染、死亡人數,人們頓感恐懼。這時,身為軍人的任鵬站出來,他帶領了幾支拍攝隊伍深入抗擊非典的第線,與留守存醫(yī)院奮斗的醫(yī)生和護±共同工作、生活,在武警總醫(yī)院、海軍、空軍總醫(yī)院、地壇醫(y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301醫(yī)院),為接受過非典病人醫(yī)院進行拍攝、記錄下了極為寶貴的影像資料,譜寫出一曲生命的贊歌。
任導回憶道,存疫情最嚴重的 段日子里,整個醫(yī)院空蕩的走廊一個人都沒有,兩邊過道滿是消毒水噴灑后留下的白色藥漬。有時只能聽見急促的腳步聲和病人大口猛烈的呼吸聲,干燥刺眼的陽光下,連最細微的灰塵都會成為致病的因子。那時的陽光雖然熾烈但卻冰冷,鋪灑存空寂的醫(yī)院走廊里,已經醫(yī)治無效過世的病人被送出病房,房間里所有非金屬的家具被統 收集焚燒,為了防止二次傳染,鐵制家具被遍又遍消毒后拉鋼廠焚化,不能回家的醫(yī)生和護士穿著多層的防護服在各個病房間奔跑,每天換下的廢棄口罩堆得像山樣高,他們恪守著身為醫(yī)者的準則,即使自己被感染患病,也要拖著日益沉重衰頹的身軀照看并救治病人,他們中的很多人,就真的“戰(zhàn)死沙場”,病故在抗擊非典第一線。
任鵬有時候會帶著膠片攝像機跟蹤拍攝病人的病情,他說即使全身套著防護服,頭戴面罩,依然不能讓自己感受到安全,進駐醫(yī)院時為了便攜他只帶了幾只定焦鏡頭,為了拍攝病人的近景,就必須要把攝影機離到病人很近的位置。那些感染了非典已到晚期的病人,肺部已經被病毒菌蛀蝕得像破爛的棉絮一樣干瘡百孔,即使用最大力氣也喘不上氣,很多病人都是因為窒息而亡。隨著喘息,各種體液、嘔吐物從嘴里噴出來,打在任鵬的機器上和面罩上,非典在早期有著驚人的致死率。頂著隨時會被感染的生命危險,身為 名軍人,仟鵬步都沒有退縮,持穩(wěn)手中膠片攝影機,在幾個月里沒日沒夜的拍攝,記錄下寶貴的影像。后來,八一電影制片廠將任鵬等人拍攝到的影像素材,編成將中國人民抗擊非典的故事片《驚心動魄》,紀實紀錄片影片《我們萬眾心》,搬上大熒幕,反映了全國軍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抗擊非典疫情為背景,書寫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壯麗詩篇,表現了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偉大民族精神,獲得了2004年華表獎評委會獎。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04秒,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fā)生了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地震后第一時間,任鵬就帶領八電影制片廠的攝制組開始打包、準備拍攝設備、膠片和應急物資,并于12日午夜在西郊機場乘坐軍用飛機抵達四川綿陽,經過與前線救援人員的了解,得知北川縣城的災情最為嚴重,在確定能夠通車后,任鵬立刻請示上級調派車輛拉著設備、和人員奔赴北川, 路卜他們推開攔路的巨石,清理被掩埋的道路先于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臺等所有媒體提前天抵達北川地震現場,拍攝到了第 手災害發(fā)生后的場面。
任導回憶說,他在北川陸續(xù)進出拍攝了五次,約十二天里,即使身為 名軍人也無法控制住情緒,面對災害感受到人的渺小無力。十多天里,他每天都是流著擦也擦不掉,止也止不住的淚水扛著電影機拍攝的,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到夜深,入夜后強迫自己休息也久久不能入眠,閉上眼睛都是那些殘垣斷壁和不斷被抬出的死者和傷員,然后淚水再一次決堤。
北川鎮(zhèn)寬廣的街道被震得支離破碎,僅余一條車道供往來搶險救援車輛通行。道路兩旁躺臥著傷員停放著成排的死尸,僅僅是走過都能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沉痛。據任鵬講:整整一個月時間別人不可在他面前提問汶川一事,心痛的淚水像決堤洪水,無法止住。
有一次在汶川拍攝時,任鵬聽到通訊員說前方中學,他趕忙走發(fā)現,這哪里是廢墟捷徑?踩上去的每一腳都是踩在尸體上,殘肢和斷瓦混在一起,人們已經冰冷的難以辨認的面容半露在泥土中,家人抱在一起相擁死去,父母護住孩子的身體,鋼筋就這么穿過了他們的身軀,一家三口被倒塌的房屋埋葬。
就連我聽到這些細節(jié),寫下這一筆時都不禁熱淚盈眶。身處當場的人兒,再是鐵骨錚錚的漢子,怎能叫人不悲傷? 任鵬放下攝影機,對著廢墟敬了個筆挺軍禮,灑落一地的淚水,繞路而行。
我能想象得到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在面對彼時難以想象的場景時的感受,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滿目瘡痍和廢墟就讓他不忍目睹。但是不可以,必須要拍下來,必須要拍下來,必須要拍下來!告訴后人,我們的國家就是經歷了這樣悲痛慘烈的災難,依然堅強、堅定、堅韌地挺立著。
任導告訴我們,到后來,他會有意避開那些過于悲切的畫面,著力于拍攝反映正面能量的場景,在他鏡頭的跟蹤下,一批又一批傷員被從廢墟里搶救出來,被送外醫(yī)院治療,他們克服了生理和心理里上的雙重磨難,從災難的陰影中走出來,痊愈出院,回到故鄉(xiāng),并在廢墟舊址上重建家園。莊任鵬的拍攝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根據汶川地震中真人真事的紀錄片《為了生命》獲得了2008年意大利國際軍事電影節(jié)“最具有襯會影響力”一等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國軍隊傾其所有,全力搶救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的真實故事,樸實的影片風格,悲壯的史實場面,感人的真情流露,感動了評委,也感動了國內外每位觀眾。
與歷史并肩
三十九年的從影生涯,任導經常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見證他們的誕生。1984年建國35周年閱兵式上,他第次作為攝影助理站在天安門城樓下,見證了三起三落的鄧小平總書記存改革開放后第一次檢閱軍隊,見證了高舉著“小平你好”條幅的首都大學生山呼海嘯地走過長安街,迎接新時代。
1997年6月任鵬進駐香港,用膠片拍攝了大量英軍撤離前和香港回歸前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并在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用紀錄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駐港部隊進駐香港的影像,為影片《香港明天更好》及《請祖國放心》《軍旗耀香江》提供了珍貴的第手影像資料。
1998年,長江流域發(fā)生有史以來特大洪水,他用攝影機記錄下軍民眾志成城,奮起抗洪, 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影片《揮師三江》,在中華兒女用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鑄就的身軀下,在一段段驚心動魄又感人至深的畫面中,譜寫了曲氣吞山河的抗洪壯歌,并榮獲19屆金雞獎優(yōu)秀紀錄片特別獎。
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的閱兵式上,已經是業(yè)務骨干的仟鵬作為攝影,再次站在天安門下,在被譽為“世紀大閱兵”的盛大儀式上,拍攝下我國最高精尖端的戰(zhàn)車、裝備、導彈緩緩沿長安街駛過,見證了十萬只氣球升上天空,見證了首都萬名少年兒童奔過金水矯,跑向天安門城樓的歡騰景象。
同年,澳門回歸,仍然在現場,仍然是這臺攝影機,仍然是同樣的心情,離開太久的故十,擄去肉體卻不能擄走靈魂的大地,那j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終于在那 天高呼聲,澳門。同一時期,任鵬用膠片跟蹤紀錄下我國神州飛船 號至五號科研、發(fā)射,第一時間拍攝到楊利偉從太空返回地球的全部過程。
2009年,任鵬第三次參加國慶閱兵,承載著富強民主、繁榮復興的中國軍隊,以恢宏、磅礴之勢,再度震驚世界。參加六十年國慶閱兵慶典影片《盛世大閱兵》及《祖國請柃閱》,存兩部影片中擔任總攝影師。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重頭越。時間來到2015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仟鵬作為反映閱兵風貌的紀錄片《勝利大閱兵》的總攝影師。我問他總攝影師的工作職責是什么,他回答:“這次弼兵共申請了45個機位,其中20臺機位設置在天安門的核心區(qū)域,使用了ARRI ALFXA攝影機和索尼PMW-F55電影攝影機,力求達到4K標準。在核心區(qū)域外部的隊列方陣,為了確保機位能夠靈活移動,采用了索尼PXW-FS7攝影機,同樣能夠達到4K水準,機身重量義足夠輕。同叫,為了合理安排每個機位拍攝的畫面,我需要為全部45名攝影師寫出拍攝分鏡頭,為每一人配置助理和機械員,根據每位攝影師的能力合理安排他們能夠勝任的工作。而這其中有很多攝影師已經是成名已久的大導演和攝影指導了,其中不乏很多老同事甚至已經退休了,為了這次閱兵我們八一廠特地將這些老同志返聘回來參與拍攝,他們二話沒說就接受組織召喚,所有參與進來的攝影師都表示堅決服從安排,這個時候大家不分身份、地位高低,都是八廠的攝影師?!?/p>
任導表示,隨著技術進步,今年閱兵拍攝也用到了很多新技術,譬如360度無障礙‘飛鷹攝影機,它比傳統的‘飛貓攝影機還要靈活高端,飛貓攝影機只能在同一軸線上做來回運動拍攝,而‘飛鷹是由四條牽引繩連接,攝影機可以存3600的全角度自由移動拍攝,并且由纜繩系統允許機位下沉拍攝。這樣 套最高端的影視拍攝設備,研發(fā)廠商存聽說要用來拍攝閱兵式后,幾乎是無償地借給八廠使用。同時,他們還在武一19直升機上,紅旗跟拍車上使運用了F-16軸陀螺儀穩(wěn)定器、大型機械搖臂等設備,保證了這次閱兵拍攝能有全新的視角。
作為一名軍人出身的攝影師,任導特別能夠了解從什么樣的角度,多長的焦段,何種景別才能把部隊的氣勢、行進、司的V字型線條、隊列的縱橫整齊程度、每個方陣的莊嚴肅穆感拍攝出來。幾十年來技術在變,拍攝手法在變,不變的是幾十年來不斷錘煉出來的,軍人骨肉里的對力與美的極致追求。
采訪結束時我問任導,最近的計劃是什么。他說,3D電影版的《地道戰(zhàn)》已經在籌備中了,這部被重新改編、搬上銀幕的大電影,一來是為了滿足已經92歲高老齡的老父親的心愿,二來是任導覺得,這么好的題材和內容,應當用新技術、新影像更好地表現出來,讓更多年輕人看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們誠摯地表達了對這部電影期待之情,也祝愿任導這顆幾十年不變的追夢赤子心永遠年輕。向鐵骨錚錚的軍人致敬,愿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武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