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沈陽市胸科醫(yī)院 手術室,遼寧 沈陽 110044)
在手術中無菌無影燈廣泛使用,其燈柄在中心位置,對燈柄細菌的動態(tài)檢測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菌燈柄可以通過高壓高溫滅菌的方法,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細菌滋生的問題,需要進行檢測與調(diào)查。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在手術過程中使用的無菌燈柄404個,表面積為288 cm2。在手術室的選擇上,百級手術間148個,萬級手術間162個。手術見溫度在23 ℃左右,濕度在50%~60%。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要保證開啟層流30 min,空氣評定標準符合國家對層流手術室的要求(細菌菌落總數(shù)<10 cfu/m3),此時測得無菌燈柄打開時無細菌生長。手術種類的選擇為屬于Ⅰ、Ⅱ無菌手術,手術時間要超過4 h,患者在手術之前半個小時注射抗生素,主要為青霉素類或者頭孢類抗生素,在手術進行3 h時在注射一組抗生素,同時要保證患者沒有其他病癥影響檢測。
1.2 方法:按照《醫(y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guī)范》中所示,在無菌燈柄的各個不同階段涂抹無菌棉拭紙,其中棉拭紙使用前要浸在無菌的生理鹽水采樣液中,選擇的時間段分別為未使用時,使用3、4、5、6 h后,在擦拭結束后去掉手接觸部分,余下部分置入無菌的生理鹽水試管中(10 mL),在微生物室培養(yǎng)48 h,觀察后記錄細菌動態(tài),同時要記錄燈柄表面是否存在血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將記錄的數(shù)據(jù)采用專業(yè)的SPSS2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無菌燈柄細菌檢測情況在不同手術室中的比較:各手術間從第4 h開始檢測到細菌,共測得標本1084例,百級手術間404例,其中陽性率為20.05%,萬級手術間438例,陽性率為18.49%。雖具有差異性,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手術室中無菌燈柄細菌檢測情況比較(n)
2.2 無菌燈柄細菌檢測情況在有無血跡之間比較:在有血跡情況下通過細菌檢測出陽性細菌168例,陽性率達到27.72%;在無血跡情況下通過細菌檢測出陽性細菌40例,陽性率達到8.37%,明顯低于有血跡情況下的細菌陽性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手術室內(nèi)保持無菌對手術的順利進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防止微生物感染。手術過程中的人員的流動、器具的活動等都會影響空氣中細菌的數(shù)量。所以,保證手術間內(nèi)的無菌狀態(tài)不僅要減少人員的流動,還要保證手術器械的無菌管理,使患者在最有利的環(huán)境中進行手術[1]。
表2 有無血跡之間無菌燈柄細菌檢測情況比較(n)
本院此次對無菌燈柄在層流手術中的細菌動態(tài)檢測與李先鋒,魏先,陽世偉等人所著的《層流手術室中浸血鹽水細菌含量研究與分析》的結果相同[2]。在不同手術室中無菌燈柄細菌檢測情況比較,百級手術間與萬級手術間的手術環(huán)境中細菌的陽性率為20.05%和18.49%,各級手術間細菌陽性率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無血跡之間無菌燈柄細菌檢測情況比較,有血跡無菌燈柄的細菌陽性率為27.72%,高于無血跡無菌燈柄的細菌陽性率8.3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要縮短無菌燈柄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在各級手術間中,3 h以內(nèi)均無細菌生長情況測出,由此可以得出在手術不超過3 h時,燈柄不會成為細菌感染源,若手術時間延長,可以在手術開始時打開燈柄[3]。在器械的擦拭中,只注意到手術器械中的血跡清潔,燈柄的血跡經(jīng)常被忽略,通過檢測得,在有血跡的情況下,呈陽性的細菌增加,與血跡的存留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手術過程當中,護士也要時刻注意無菌燈柄的血跡情況,及時擦拭,延長使用時間[4]。
綜上所述,無菌燈柄在使用過程中的細菌動態(tài)與所處的不同手術室沒有關系,但是在使用無菌燈柄是要注意表面的血跡,及時擦拭,防止滋生細菌,形成感染。同時也要注意手術室內(nèi)無菌環(huán)境的保持,保證患者處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中進行手術。
[1]陳小娣,錢小毛.手術室環(huán)境消毒質(zhì)量現(xiàn)狀及其監(jiān)督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4):532-533.
[2]李先鋒,魏先,陽世偉,等.層流手術室中浸血鹽水細菌含量研究與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8):2.
[3]Hussein JR,Villar RN,Gray AJR,et al.Use of light handles in the laminar flow operating theatre is it a cause of bacterial concern?[J].Ann R Coll Surg Engl,2001,83(5):353-354.
[4]常后嬋,戴紅霞.手術室空氣細菌來源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8):7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