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平
摘 要 面對省教育廳下發(fā)的《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調整后的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試行)的通知》要求,一線思想品德教師要認真研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深刻領會通知精神,吃透新課程課標,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育 觀念 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13-02
2014年11月14日,云南省教育廳下發(fā)了《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調整后的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試行)的通知》,在附件《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試行)》第四部分第(三)條中規(guī)定:依據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的原始成績,通過一定比例折算量化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分數。1.語文、數學和英語3個學科卷面分值均為120分,按實得分的100%記入高中錄取總分。2.物理、化學和體育3個學科卷面分值滿分均為100分,分別按實得分的80%、50%和50%計入高中錄取總分。3.歷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和信息技術5個學科,成績達合格及以上者每個學科按10分計入高中錄取總分,低于60分者按實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數)計入高中錄取總分。
一、認真領會,轉變觀念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認真研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目的、功能和任務,才能真正領會《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試行)》的精神,才不會在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改革的浪潮中感到困惑和迷惘。
《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試行)》的出臺,并沒有違背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而正是對國家課程標準的正確解讀?!斗桨浮分兄赋觯骸盀榱艘龑W校全面有效地執(zhí)行國家課程方案,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推動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省教育廳對原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直行了進一步調整、完善和優(yōu)化?!薄俺踔袑W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是全面衡量反映初中學生在學科學習方面量否達到畢業(yè)要求的水平考試?!睆闹形覀兛梢悦鞔_地看到,學業(yè)水平考試,其性質是學科學習的達標考試,并不是選拔考試;學業(yè)水平考試改革的目的是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推動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考試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分值中占10分,并沒有淡化思想品德課的地位,也沒有弱化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和德育性,而是以考促學,減輕學生對知識的背誦,解放教師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讓教師放手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從而真正達成思想品德課的課程目標,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和德育性功能。
二、更新理念,提高實效
1.研讀課標,精心備課?!冻踔兴枷肫返抡n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教學應準確把握課程的綜合性,以學生健康成長需要處理的主要關系為線索,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科學設計,避免將這些內容割裂開來,分塊進行教學;應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傳授和記誦知識,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需要?!睘榇?,教師備課必須先備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并把握課程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簡言之,教師只有通過研讀熟悉課程標準才能勝任教學。
2.聯(lián)系生活,學科融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眰ゴ蟮慕逃姨罩邢壬岢觯骸吧罴唇逃??!辈娬{:“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qū),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學會運用這些要求和規(guī)范來觀察個人、他人與社會現象,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開發(fā)資源,優(yōu)化教學。《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課程資源既包括學校內的教育資源,也包括學校外的各類社會機構和各種教育渠道所蘊含的多種教育資源,教師應建立融合、開放、發(fā)展的課程資源觀,整合并優(yōu)化課程資源,充分發(fā)揮各種課程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為課程實施和教學服務?!?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以實現課程目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1)從教材本身開發(fā)資源。教材中的許多材料都是編者精心篩選的、比較典型的教學資源。只要我們能靈活處理、運用的話,教材上的許多資源也可以被開發(fā)和有效利用,從而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2)從社會需求開發(fā)資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從社會生活的課程資源中,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從學生身上開發(fā)資源。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導向,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自己談體驗,談體會,這往往比老師的說教更為深刻,更能打動學生的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睂W生愛不愛學思想品德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吸引學生,我們老師的出發(fā)點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分析學情,設計出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結構。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一言堂,空洞說教,要改變教師只是講講寫寫,學生只是聽聽記記的現狀,要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提高他們的道德踐行能力,從而真正達成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和德育性的主要功能。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