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異
留下那只馬蠅
□張穎異
以前我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認識兩位很有意思的同事,暫且稱呼為甲同事和乙同事。
兩位同事的資歷差不多,都是同一批進入公司的,區(qū)別只在于甲同事工作勤奮,乙同事卻有些消極。乙同事不但工作消極,還喜歡八卦,嫉妒心強,因為甲同事工作勤奮,部門經(jīng)理在例會上表揚兩次,乙同事心情就非常不爽,開始挑甲同事的毛病。乙同事工作沒什么積極性,但挑人毛病還真有一套。乙同事到處說甲同事雖然工作看著勤奮,但是工作效率不高,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瞎忙!還說甲同事對公司心懷不滿,因為經(jīng)常聽到他唉聲嘆氣的,發(fā)牢騷說交通和午餐成本那么高,應該有交通補助和午餐補助。還說甲同事一口改不掉的方言口音,以后怎么參加重要活動?就憑他那難聽的方言,也只能在公司旮旯里雪藏。
乙同事的閑話很快就傳到了甲同事的耳朵里,起初甲同事有些悶悶不樂,這個同事怎么這么無聊,盡挑我的毛病,后來想了想,覺得他說得很對。改變了心態(tài),甲同事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時開始重視抓大放小,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平均分配時間了。另外,以前自己嘴巴也不嚴,愛發(fā)些牢騷,以后不能再落人口實了。其次,他改不掉的方言口音確實是個問題,公司里人人都講京片兒普通話,就自己還說著帶口音的普通話,雖然大家能夠聽得明白,但確實會影響職業(yè)的發(fā)展。于是,甲同事每天晚上回家跟著北京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練習京片兒普通話。這樣一下功夫,同事們都贊他的普通話有了很大進步。
甲同事在市場部工作,經(jīng)常要去出差巡檢公司產(chǎn)品銷售的實際情況,有時候還要假裝消費者與其他購買本產(chǎn)品的消費者攀談,然后才能得到真實的反饋意見。乙同事曾經(jīng)指出甲同事性格“太悶”,不太活絡,甲同事就開始重視自己這一缺點了。之前,他靦腆是因為自己方言口音重,讀大學時就比較自卑,平時盡量少說話,也盡量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一心埋頭于學習?,F(xiàn)在他為了好好工作,把普通話練好了,信心增加不少,又報了一個口才培訓班。在口才培訓班里,他學到了不少說話、與人交往的實用技巧,很快,他的口才在公司里漸漸有了名。
因為普通話不錯,談吐又機智,當年公司的年會,公司領導指定甲同事主持。甲同事自然不放過這次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主持得非常成功。
半年后,甲同事因為業(yè)績和口才都不錯,被公司提拔為市場部經(jīng)理,甲同事做得更加努力。后來有好幾次,老總與客戶談判,需要業(yè)務精通、口才好的同事陪同,挑來挑去,挑的都是甲同事,而甲同事次次都很勝任。這樣下來,甲同事升職成了董事長助理。
一次,跟甲同事聊天,我就問他:“乙同事這幾年一直和你作對,你現(xiàn)在都高管了,還不找機會開除他?”甲同事樂了:“萬萬不可,我可不舍得趕走這只馬蠅!”見我詫異的表情,他解釋道:“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年輕的時候,有次牽著馬在自家農(nóng)場耕玉米地。這匹馬喜歡偷懶,一直慢悠悠地在地里走,但是有段時間走得很快。林肯感到奇怪,經(jīng)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居然是一只很大的馬蠅飛舞著追趕這匹馬,追上了就在馬身上叮一口,這匹馬想甩掉馬蠅,所以才走得那么快……后來,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馬蠅效應’。我現(xiàn)在就像那匹馬,乙同事就像那只馬蠅,因為他一直在后面飛舞著追我,一直想找機會叮我一口,我呢,為了躲避他,只能拼命往前奔。這兩年,我在職場上的進步還真得感謝乙同事呢!”
(原載《風流一代·青春》2015年第5期 河南李金鋒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