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玨
場景,記敘文“立身”的根本
錢玨
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曾呼吁:“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都內(nèi)蘊著寫好記敘文的潛力。他們有獨特的少年視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實到試卷上,就會有股子動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所以,我懇望:高考學生應當以寫記敘文為主!”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面對何教授的“懇望”,應者卻很寥寥??忌鸀楹尾辉笇懹洈⑽??因為記敘文需要以描寫見長,而描寫是非常見功力的,尤其是關鍵之處的描寫。南師大文學院院長駱冬青教授認為,“要把記敘文寫好,最重要的是要有描寫的過程,要有過程的描寫,需要我們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最重要的那個關鍵的情節(jié)點上?!倍澳莻€關鍵的情節(jié)點”很多時候就是場景,精致的場景,是記敘文“立身”的根本,是記敘文有股子動人心弦力量的源泉所在。
場景,就是常說的“場面描寫”。它與單純的環(huán)境描寫不同,它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環(huán)境描寫,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構成。
學生寫作記敘文,并不是原生態(tài)生活的再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因此,精心抓取場景,描摹場景,讓場景通過形象的說事、立體的描人、合乎情理的環(huán)境來含蓄地表達作者的識見,從而取得感染讀者的效果,這正是中學生必須有的寫作能力。
遲子建在《光明在低頭的一瞬》里就描繪了這樣兩個對比鮮明的場景:
城邊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羅斯大畫師安德烈·魯勃廖夫的壁畫作品。教堂里參觀的人并不多,我仰著脖子,看安德烈·魯勃廖夫留在拱頂?shù)漠嬜鳌!宋锏男螒B(tài)如刀削般直立,其莊嚴感一覽無余,是宗教類壁畫中的翹楚。
就在我收回目光,滿懷感慨低下頭來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畫面所打動了:有一位裹著頭巾的老婦人,正在安靜地打掃著凝結(jié)在祭壇下面的燭油!
她起碼有六十歲了,她掃燭油時腰是佝僂的,直身的時候腰仍然是佝僂的,足見她承受了歲月的滄桑和重負。她身穿灰藍色的長袍,戴藍色的暗花頭巾,一手握著把小鐵鏟,一手提著笤帚,腳畔放著盛燭油的撮子,一絲不茍地打掃著燭油。她像是一個虔誠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窩深陷,臉頰有兩道深深的半月形皺紋,微微抿著嘴,表情沉靜。教堂里偶爾有游客經(jīng)過,她絕不張望一眼,而是耐心細致地鏟著燭油,待它們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掃到鐵鏟里,倒在撮子中。她做這活兒的時候是那么虔誠,手中的工具沒有發(fā)出一聲刺耳的響聲,她大概是怕驚擾了上帝吧?!?/p>
這里有兩個對比鮮明的場景,一是宗教壁畫的宏大、莊嚴,但需要人仰視,因而缺少震撼心靈的力量,作者對此作了簡筆勾勒。另一個場景同樣在靜默的教堂里,主人公是一個彎腰低頭虔誠掃燭油的老婦人,作者對她的肖像、神態(tài)、動作進行了細致的刻畫,作者從佝僂的老婦人身上看到了一種內(nèi)蘊的精神——作為普通人在塵世中承受苦難與滄桑的堅忍,在平凡辛勤勞作中的安然與對信仰的堅守。兩相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宗教類壁畫中翹楚的安德烈·魯勃廖夫的畫作難敵一個彎腰低頭虔誠掃燭油的老婦人給予人的靈魂震撼力。人物、事件與環(huán)境水乳交融地組合在一起,這就是場景刻畫的功效。
場景之與記敘文猶如心臟之與人體,因此,中學生要想記敘文出彩,就一定要在場景描寫上下重力。選好場景,是寫好場景的第一步,場景的抓取,應該符合“三契合”原則。
契合時代,具有藝術的真實感。時代,是一個大的時間概念,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生活特點。中學生在構思場景時,首先要考慮我所寫的人物、事件、環(huán)境是不是符合我所生活的時代,即使虛構,也要有藝術的真實,讓讀者感到這確實是這個時代人身上可能發(fā)生的事。比如“奶奶寫微博”這樣的事件就只能發(fā)生在本世紀初,你把它搬到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就缺少了藝術的真實;而“爺爺熬夜排隊售棉”的場景也只有在改革開放初期見到,挪到現(xiàn)在就不合適。所以,構思場景時還得注意是否與時代相吻合。
契合地域,產(chǎn)生撲面而來的熟悉感。汪曾祺的散文之所以受到江蘇廣大中學生的喜愛,是因為他筆下描寫的鄉(xiāng)村生活,讓中學生會產(chǎn)生似曾相識的感覺。高郵一帶的水鄉(xiāng)地理環(huán)境,容易使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焦屑(糊鍋巴磨成粉末)、炒米糖、葡萄串,萵苣、莧菜、黃芽菜……讀著讀著,香的、甜的、酸的,脆的、澀的、酥的……各種感覺一齊涌上心頭,口角不覺濕漉漉的,這就是爺爺奶奶、左鄰右舍曾經(jīng)的生活,地道、瓷實、較勁。汪老先生談吃的散文,別有情味,雖然是幾十年前寫的,但歷久彌新的地域元素依然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因為熟悉,所以喜愛,進而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覺得韻味十足。因此,構思場景時,濃郁的地域特色,會不由自主地讓讀者產(chǎn)生“似曾相識燕歸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
契合生活,贏得高度的認同感。生活,尤其是現(xiàn)在進行時的生活,所見所聞,是你我他共同經(jīng)歷的;所感所悟,是人同此心的,往往最能贏得讀者的首肯。2015年江蘇的高考滿分作文《寫作的智慧》,就地取材,以考場這一特殊場景下自己如何完成高考作文的復雜心理抉擇為刻畫重點,對考生彼時彼地的矛盾心理作了詳盡的描摹,“真正的寫作,是捧出一顆至誠之心的赤子純真”這樣的場景思考所得贏得了閱卷老師的高度認同。難怪,專家們總是呼吁,中學生作文應該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生活!活在當下,寫出當下,這樣的場景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選好了場景,呈現(xiàn)場景時,如果只是平鋪直敘,那還是一本事件流水賬,難登優(yōu)秀記敘文之大堂;只有借助描寫,才能使場景進入一個境界,一個散發(fā)著勃勃生命力的境界!描摹場景時必須處理好三對關系。
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教堂里有絡繹不絕的游客經(jīng)過,但遲子建沒有在他們身上浪費筆墨,而是集中筆力對掃燭油老婦人的衣著、神態(tài)、清掃動作進行刻畫,在圣潔靜穆的環(huán)境映襯下,一個虔誠卑微的信仰者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對重點人物用墨如潑,在非重點人物身上惜墨如金,這在場景呈現(xiàn)時一定要謹記。
點與面的關系。所謂“點”,指的是對最能顯示人事景物場面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場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jié)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jié)合。一個場景中,有了面上的鋪陳、渲染,就有了氣氛、氣勢;有了點上的強調(diào)、突出,就有了靈動、支撐?!都t樓夢》第四十回里“劉姥姥象牙鑲金筷夾鴿子蛋”的發(fā)笑場景描摹,前后各進行一次面上的描寫,中間選取了湘云、林黛玉、寶玉等八個點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這樣點面結(jié)合的框架,對于當時滿堂的歡快情境便讓讀者有可視、可聞、可感、可知而生身臨其境之感,產(chǎn)生了動人心弦的力量。
瞬間與動態(tài)的關系。好的場景描寫不僅要呈現(xiàn)出瞬間的精彩,還要呈現(xiàn)出發(fā)展變化之美。陳忠實的《馬羅大叔》里有一個關于馬羅大叔發(fā)現(xiàn)我偷啃玉米棒后的場景描寫:
突然間,他放聲大哭起來,那粗啞的男人的哭聲,從他喉嚨里奔瀉出來?!一帕?。不知該怎么辦才好……馬羅突然伸出雙臂,把我抱住,碩大的腦袋壓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的中年人的粗壯的身體顫抖著,兩條鐵鉗一樣的手臂夾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開抱著我的手臂,哭溜著聲兒顫顫他說了一句:“咱們……好苦哇……”
我此時才理解了這個老光棍粗莽的舉動中所表達的感情的含義了。
老光棍馬羅,像瘋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罵:
“我日你媽——‘假積極’!你胡閻欺哄毛主席,放你媽的臭‘衛(wèi)星’!你得了獎狀,得了表揚,叫俺社員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馬羅蹦著,罵著,聲音漸漸遠了,鉆進包谷地里去了,那兒隨之傳出咔嚓咔嚓的斷裂的脆響。
馬羅大叔放聲大哭——伸出雙臂,把我抱住——跳起又落下,破口大罵——鉆進包谷地里去,一連串的動作把馬羅大叔率真耿直、仁慈善良的人性之美展露無遺。
抓取場景,精心構思場景,調(diào)動藝術手法描摹好場景,是中學生寫好記敘文必須苦練的內(nèi)功。
(作者單位:海門市中小學教師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