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毅梅
江蘇省哈龍保有量調研及統(tǒng)計分析
閔毅梅
閔毅梅 杜星妍 曹志宏
江蘇省環(huán)境經濟技術國際合作中心
閔毅梅(1966-),女,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國際公約履約。
概述了中國及江蘇省哈龍?zhí)蕴ぷ魅〉玫某尚?,通過設計調查表、查閱歷史檔案、實地走訪原有哈龍生產廠商、哈龍服務中心及哈龍用戶,分別匯總統(tǒng)計哈龍使用與消費數據,準確掌握了江蘇省哈龍保有量現狀,分析了江蘇省不同區(qū)域、不同行業(yè)的哈龍分布情況。提出未來應加強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管理及加快研究替代品,以滿足必要場所需求,鞏固哈龍?zhí)蕴晒?/p>
哈龍是一種鹵代烷滅火劑,其性能優(yōu)良、滅火效能很高。由于哈龍1211和哈龍1301具有清潔及安全的特性,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哈龍1211和哈龍1301在電子計算機房、歷史博物館、船艦和飛機等要害場所大量使用。但是科研人員后來的研究表明:哈龍滅火劑在滅火時分解生成氯、溴原子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促使較活潑的臭氧分子轉化成穩(wěn)定的氧分子。每個游離的氯溴原子可以破壞高達10萬個臭氧分子,并且哈龍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長達數十年,它在平流層中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將持續(xù)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在認識到臭氧層遭到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破壞后,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總署(UNEP)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了保護臭氧層外交大會,并通過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為落實公約,1987年UNEP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國家淘汰計劃
我國1989年加入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正式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倫敦修正案)。此后,我國政府開始建立組織機構,執(zhí)行保護臭氧層工作,研究哈龍整體淘汰戰(zhàn)略,制定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 。在詳細地統(tǒng)計分析了我國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消費現狀,科學評估其發(fā)展趨勢上,1995年制定了《中國消防行業(yè)哈龍整體淘汰計劃》,并于1998年正式實施。該計劃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全球第一個消防行業(yè)消耗臭氧層物質整體淘汰計劃,標志著哈龍?zhí)蕴M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為達成計劃目標,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按淘汰進程逐年關閉哈龍1211和1301滅火劑生產企業(yè);對哈龍滅火器企業(yè)實行關廠或轉產非哈龍滅火器;哈龍1211和哈龍1301滅火系統(tǒng)廠轉產非哈龍滅火系統(tǒng)。根據我國國情,在未開發(fā)出能完全替代哈龍的替代品之前,必要場所可繼續(xù)使用哈龍滅火劑,并建立哈龍銀行以保證在哈龍停止生產后必要場所的需求。
江蘇省淘汰工作
江蘇省經濟繁榮,教育發(fā)達,文化昌盛。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qū)發(fā)展與民生指數均居全國各省第一,是中國綜合發(fā)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在經濟發(fā)達的同時,哈龍產品在江蘇的使用非常普遍。為了保護人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實現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根據原國家環(huán)??偩趾凸膊康囊?,江蘇省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周密和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從生產和消費兩個環(huán)節(jié)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哈龍?zhí)蕴ぷ?。通過一系列示范項目的實施,江蘇省提前完成了所生產哈龍產品的淘汰工作,保證了國家履約計劃的貫徹和落實。2006年蘇州、南通、鎮(zhèn)江三市被授予全國首批“保護臭氧層示范城市”稱號。
調研流程
為更好地保護臭氧層,鞏固哈龍?zhí)蕴疤娲ぷ鞯某晒鞔_中國整體哈龍消防設備的用戶和哈龍保有量的情況,2013年,江蘇省在環(huán)保部對外合作中心的支持下,率先開展了省內哈龍(非原料用途)社會保有量的全面調查工作。江蘇省精心組織人力,將調研工作重點放在哈龍使用單位、從事哈龍業(yè)務相關的服務中心和可能參與生產哈龍系統(tǒng)的生產廠家,調研內容包括設計調研表格和現場核查和調研數據統(tǒng)計匯總等。擬定的調研工作流程見圖1。
圖1 哈龍調研工作流程簡圖
根據哈龍調研工作流程,調研人員設計了針對不同調查對象的調查表。首先開展了哈龍用戶、服務中心及生產單位的名錄統(tǒng)計工作,通過大量查閱江蘇省消防總隊及所轄13個省轄市支隊歷史檔案,實地走訪、電話調研以及專家咨詢等方法,走訪在消防一線工作多年的原總隊及支隊負責人,調查統(tǒng)計了江蘇省哈龍用戶、服務中心及生產單位的情況,最終統(tǒng)計篩選出和哈龍相關的生產企業(yè)、服務中心及用戶信息。
由于20世紀90年代哈龍生產企業(yè)較少,因此,調研人員確定了優(yōu)先對生產企業(yè)開展調研。當時的服務中心還未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yè),產品的維修更換等工作主要依托廠家進行。調研人員在服務中心的選取中主要選取當時從事工程、施工的一些單位,部分單位通過改制、脫離現在仍然從事消防方面的業(yè)務,也被列入調研的對象范圍;哈龍用戶方面嚴格按照當年消防產品在建筑審查、登記備案過程中上報的信息來進行統(tǒng)計。在經過統(tǒng)計和電話、快遞、郵件預調研后,調研人員啟動現場調查和核查工作,赴蘇南、蘇北和蘇中,開展實地調查,獲得了哈龍保有量的第一手資料。在獲得現場核查資料以后,為進一步確定哈龍用戶信息的準確性,調研人員調閱和比對原哈龍產品生產單位的資料,最終形成了“哈龍生產企業(yè)一覽表”,“哈龍服務中心名錄”和“哈龍用戶名錄”。
統(tǒng)計數據表明,哈龍2013年江蘇省在用哈龍用戶使用單位總數為125家,哈龍1301保有量4.5t,哈龍1211滅火劑的保有量7.7t。江蘇省哈龍用戶單位區(qū)域分布、行業(yè)分布情況如圖2和圖3。
圖2 江蘇省哈龍用戶單位區(qū)域分布情況
圖3 江蘇省哈龍用戶單位行業(yè)分布情況
從地域分布上看,省會城市——南京市哈龍使用單位的數量最多,比其余12個市數量之和還要多。從單位屬性上看,安裝哈龍氣體滅火系統(tǒng)的主要為郵電局、銀行、國家機關等。
從現有保有量情況分析看,目前設備尚能正常使用的,都是2000年左右安裝的系統(tǒng)。2000年以前的系統(tǒng)由于拆遷、場所用途變更、系統(tǒng)升級改造等因素已基本不再使用,即使部分設備還在使用中,也存在工況較差、使用受限等情況。
本次調研發(fā)現,江蘇省哈龍現狀保有量約12t。由于缺少相關政策措施的引導,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哈龍的保有量將越來越少。作為目前在滅火性能和適用范圍上無法完全取代的滅火劑,哈龍的回收、精制、貯存和使用管理已迫在眉睫。我國應參照歐美國家經驗,對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管理實行兩手抓:一方面,要摸清全國哈龍保有總量,加強哈龍再循環(huán)利用,建立哈龍銀行,保障必要場所的消防安全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開發(fā)新型有效的哈龍?zhí)娲?,減少對哈龍的依賴,鞏固來之不易的哈龍?zhí)蕴晒?,樹立起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蒙特利爾多邊基金贈款《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管理調研項目》(C/III/S/13/336)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