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娥+楊麗珠+宋芳+王素霞
【摘要】研究者對基于教師評定的兒童行為問卷縮略版(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進行中文版修訂,隨后對這一中文修訂版的內(nèi)容、項目以及信度、效度進行檢驗,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探索性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并進行構(gòu)思效度檢驗。結(jié)果顯示,問卷的各項指標均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由此,研究者認為,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可以作為兒童努力控制發(fā)展水平的測評工具。
【關鍵詞】兒童行為問卷縮略版;努力控制;教師評定;問卷修訂
【中圖分類號】G6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10-0030-06
兒童行為問卷(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CBQ)由Rothbart教授及其團隊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編制,于1996年正式發(fā)布。2006年,Putnam和Rothbart教授對CBQ進行了修訂,并發(fā)布了兒童行為問卷縮略版(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CBQ-SF)。CBQ-SF 由94道題目組成,共分3個維度(努力控制 、外傾性、負向情緒)、15個特質(zhì)。其中,努力控制維度包括4個特質(zhì),分別是專注、知覺敏感性、抑制控制和低強度愉悅。外傾性維度包括6個特質(zhì),分別是活動熱情、活動水平、強運動活動、歡笑、沖動和負向羞怯。負向情緒維度包括5個特質(zhì),分別是不適感、傷感、挫折沮喪、懼怕和恢復寧靜。同年,Putnam和Teglasi教授把基于家長評定的CBQ-SF修訂為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具體來說,CBQ-SF中的努力控制指的是抑制優(yōu)勢反應、執(zhí)行劣勢反應、錯誤檢測和計劃的能力。〔1,2〕本研究之所以選擇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進行中文版修訂,主要是因為努力控制被公認為是評價兒童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的有效指標之一?!?〕因此,對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進行中文版修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從努力控制維度去評價兒童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并為進一步研究兒童的氣質(zhì)發(fā)展提供依據(jù)。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被試
預測被試是在遼寧大連的兩所幼兒園隨機選取的276名3~5歲幼兒。其中,3歲組95名(男孩52名,女孩43名),4歲組92名(男孩31名,女孩61名),5歲組89名(男孩44名,女孩45名)。
正式施測被試是在北京和遼寧沈陽、大連的10所幼兒園隨機選取的1415名3~5歲幼兒。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被試1025名,包括3歲組327名(男孩176名,女孩151名),4歲組405名(男孩194名,女孩211名),5歲組293名(男孩160名,女孩133名);驗證性因素分析被試390名,包括3歲組94名(男孩52名,女孩42名),4歲組146名(男孩59名,女孩87名),5歲組150名(男孩78名,女孩72名)。在參加驗證性因素分析的390名幼兒中,又隨機選取了其中的223名幼兒由兩位教師同時測評,以便進行信度分析。這其中的215名幼兒又參加了4周后的重測。問卷構(gòu)思效度的檢驗在遼寧大連的一所參加CBQ-SF測評的幼兒園進行。研究者分層選取了150名幼兒,3、4、5歲各50名,男女各半。
(二)修訂過程
努力控制分問卷的中文修訂工作得到了Putnam教授的大力支持。他不但同意本研究者對問卷進行中文版修訂,而且為修訂工作提供了CBQ標準版、縮略版和精縮版的所有資料,以及CBQ標準版臺灣和大陸的中文翻譯版。
1.問卷的翻譯和回譯
對問卷進行翻譯和回譯,有利于保證問卷在詞意、觀念、習俗等方面的表達符合原義和適合中國文化背景。具體做法是,本研究者和一位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先對英文問卷進行中文翻譯,然后請一位在美國留學8年的中國研究生把所翻譯的中文回譯成英文,由本研究者對出現(xiàn)歧義的句子再進行一次翻譯,形成第一版中文問卷。然后,研究者請長期在美國俄勒岡大學從事心理學研究的華裔教授對問卷再次進行回譯,修改不合適的表述。最后,研究者把回譯好的問卷發(fā)回給問卷作者,即Putnam教授,并向他介紹翻譯過程,請他的團隊再次進行核對。
隨后,研究者請10位經(jīng)常在幼兒園進行觀察研究的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和20位具有1年以上主班經(jīng)驗的幼兒園教師,對問卷題目進行逐一的評定,看問卷題目表述是否恰當,是否有利于測量想要測量的內(nèi)容。之后,研究者在不改變題目主要意思的前提下進行適當修改,請2位中文專業(yè)的研究生對問卷進行語法審核,并酌情對相關詞語進行潤色,既為防止出現(xiàn)語法錯誤,更為避免出現(xiàn)生僻詞匯和過于學術化的詞匯。此外,研究者還隨機請了一些幼兒園教師對問卷題目進行評價,看問卷題目所描述的情境是否在幼兒園經(jīng)常出現(xiàn),即考察行為場景是否具有普遍性。在經(jīng)過如上多項修訂工作之后,形成了初始問卷。
2.預測
對被試預測之后,研究者對預測的結(jié)果進行了初步的效度、信度、頻次檢驗,刪除遠離正態(tài)分布、區(qū)分度不高的題目,最終形成努力控制分問卷的26道題目。
3.正式施測
由已經(jīng)帶班半年以上的幼兒園教師對本班幼兒進行問卷測評。同一班的被試幼兒測評工作在1個星期內(nèi)完成。其中,在參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的390名幼兒中隨機選取的223名幼兒由兩位教師同時進行測評。
4.構(gòu)思效度檢驗
由于問卷法有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所以,本研究又通過具體的實驗和觀察加以驗證,以考察問卷測評結(jié)果與實驗和觀察結(jié)果的一致性程度。
二、研究結(jié)果
(一)項目分析
研究者對本努力控制分問卷的測評總分由低到高作了排序,低分端取27%的被試為低分組,高分端取27%的被試為高分組,對低分組和高分組的被試在每道題目上得分的平均數(shù)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以此檢驗各題目的區(qū)分度。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努力控制分問卷26道題目的區(qū)分度均達到顯著差異水平。研究者又進一步考察了計算題總相關、校正題總相關、問卷題目的共同性與因素負荷量,綜合各統(tǒng)計結(jié)果,在作了項目分析之后,最終保留了24道題目。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24道題目再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問卷的潛在結(jié)構(gòu),減少題目數(shù)量,并將題目歸為若干組變量,一組變量內(nèi)的題目具有較強相關性?!?〕經(jīng)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刪除具有雙重載荷和不能準確解釋相應維度的題目共5道,最終留下了19道問卷題目。隨后又對這19道題目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方差極大旋轉(zhuǎn)法再次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表明,偏相關性較強,因素分析效果較好;變量間具有較強相關性,適合做因素分析。研究者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共4個,發(fā)現(xiàn)19道題目的共同度在0.427~0.707之間,說明19道題目在四因素模型中都具有比較滿意的表達。具體載荷表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經(jīng)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努力控制分問卷的中文修訂版可以將因素1命名為專注特質(zhì)。專注特質(zhì)用于考察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持續(xù)程度,共包括6道題目。這6道題目分別從兒童的游戲活動、學習活動(聽故事、繪畫之類)等方面考察兒童的專注程度。因素2被命名為知覺敏感性特質(zhì)。知覺敏感性特質(zhì)用于考察兒童在廣泛情境中對微小、低強度刺激的覺察程度,共包括5道題目。這5道題目從視覺(注意到他人穿了新衣服)、聽覺(能聽到非常細微的聲音)、觸覺(能感知到自己觸摸的物體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等多種感知覺通道考察兒童在廣泛、微弱環(huán)境中的刺激敏感程度。因素3被命名為抑制控制特質(zhì)。抑制控制特質(zhì)用于考察兒童做計劃或抑制不合適目標的能力,共包括4道題目。這4道題目從兩方面考察了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一方面考察兒童是否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活動,借此考察兒童的正向控制能力,例如“善于按照要求行動”“在開始新活動之前,能夠按要求等待”等。另一方面考察兒童是否能夠即時停止活動,借此考察兒童的反向抑制能力,例如“在被告知‘不可以時,能否很容易停止某項活動”等。因素4被命名為低強度愉悅特質(zhì)。低強度愉悅特質(zhì)用于考察兒童對低刺激、小運動量的活動的喜好程度,共包括4道題目。這4道題目主要從音樂(喜歡歌曲,比如童謠)、言語(喜歡別人對他講話)兩種典型的日常低強度活動來考察兒童的低強度愉悅水平。經(jīng)驗證,這19道題目的載荷都在0.35以上,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
(三)驗證性因素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四因素模型與問卷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好的關系,即本研究將因素1、2、3、4對應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的4個特質(zhì)是符合實際的。GFI(Goodness of Fit Index,擬合優(yōu)度)、AGFI(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調(diào)整后的擬合指數(shù))、NFI(Normed Fit Index,正態(tài)化擬合指數(shù))、IFI(Incremental Fit Index,遞增擬合指數(shù))和CFI(Comparative Fit Index,比較擬合指數(shù))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相對擬合指數(shù)。相對擬合指數(shù)用以比較一個模型與另一個模型的絕對擬合程度,即通過比較目標模型與一個基本模型的擬合情況來檢驗所考察模型的整體擬合程度?!?〕這些相對擬合指數(shù)的指標范圍均在 0~1之間。越接近1,說明擬合程度越好。從表2看,GFI、AGFI、NFI、IFI和CFI均在0.8以上,說明這一四因素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性。SRMR(Standard RMR,標準化的殘差均方根)也是檢驗模型擬合性的一個指標。SRMR數(shù)值越小越好,通常要求低于0.08。在本研究中,SRMR值為0.0548,表明這一四因素模型可以接受。
(四)信度分析
研究者進一步檢驗了問卷的信度。研究者以Alpha系數(shù)為問卷項目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的指標;將問卷題目分成前后兩半,以檢驗項目的分半信度;請兩位教師同時評定1名幼兒,以檢驗評分者信度;4周后對215名被試進行重測,以被試兩次測驗所得分數(shù)的皮爾遜積差相關為問卷的穩(wěn)定性指標,結(jié)果見表3。
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總體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67,分半信度為0.817。表3中四個特質(zhì)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評分者信度和重測信度表明,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
(五)構(gòu)思效度分析
本研究在參考Kochanska(2000)努力控制實驗室實驗方法〔6〕的基礎上,根據(jù)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4個特質(zhì)的操作性定義,分別設計了情境實驗,對問卷的測評結(jié)果加以驗證。實驗由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計分。
1.專注實驗
(1)目的:考察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持續(xù)程度。
(2)材料:每名兒童一張之前他們沒接觸過的圖畫、一張圖畫紙、若干蠟筆、攝像機。
(3)實驗過程:每個年齡段兒童5人一組進行實驗。兒童看圖畫畫。研究者記錄兒童從開始畫畫到結(jié)束畫畫的時間,并觀察兒童的表現(xiàn)。
(4)計分標準:能專注于繪畫活動1~3分鐘,但經(jīng)常講話,計1分。能專注于繪畫活動4~6分鐘,有時講話,但經(jīng)提醒后能停止講話,計2分。能專注于繪畫活動7~8分鐘,按主試要求畫完,計3分。
2.抑制控制實驗
(1)目的:考察兒童做計劃或抑制不合適目標的能力。
(2)實驗材料:5個玩具、1個包裝盒、1張包裝紙、攝像機。
(3)實驗過程:桌子上放5個禮物。研究者讓兒童從最喜歡到最不喜歡排序。研究者告訴兒童,“我要包裝一個禮物送給你,在我包裝的時候你先背過身去不要回頭看”。研究者在包裝好后,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后假裝出去拿東西,讓兒童坐在椅子上等待,要求兒童在研究者回來之前不要觸摸包裝好的禮物。研究者離開3分鐘,攝像機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xiàn)。
(4)計分標準:兒童觸碰禮物,計1分。兒童手放在桌子上有各種小動作,或眼睛盯著禮物看,但沒觸碰禮物,計2分。兒童離開座位,做各種小動作或唱起歌來等,計3分。兒童安靜坐著,計4分。兒童自言自語,計5分。
3.知覺敏感性實驗
(1)目的:考察兒童在廣泛情境中對微小、低強度刺激的覺察程度。
(2)實驗材料:1輛玩具救火車、攝像機。
(3)實驗過程:在完成抑制控制實驗后,研究者告訴兒童,“我們安靜地休息一會兒,然后做下一個游戲”。與此同時,實驗助手在觀察室按響玩具救火車的音樂鈴(聲音輕)。攝像機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xiàn)。
(4)計分標準:兒童聽到玩具救火車響,計1分。兒童沒有聽到玩具救火車響,計0分。
4.低強度愉悅實驗
(1)目的:考察兒童對低刺激、小運動量的活動的喜好程度。
(2)實驗材料:1支粉筆、攝像機。
(3)實驗過程:研究者用粉筆畫一條1.8米長的直線讓兒童沿著這條直線走。要求兒童先按正常速度走2次,然后盡可能緩慢地走2次。
(4)計分標準:研究者問兒童是否喜歡這個游戲,讓兒童從表情圖中作選擇。非常喜歡計1分,有點喜歡計2分,不確定計3分,有點不喜歡計4分,非常不喜歡計5分。
從表4可以看出,問卷測評結(jié)果與情境實驗結(jié)果呈顯著正相關,表明構(gòu)思效度符合要求。
三、分析與討論
(一)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的信度
問卷總體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67,分半信度為0.817。從表3看,各特質(zhì)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711~0.799,分半信度為0.663~0.795,評分者信度為0.691~0.818,4周后的重測信度為0.802~0.842,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梢哉f,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是比較可靠的心理測量工具。
(二)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的效度
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以Thomas和Chess的九維度兒童氣質(zhì)結(jié)構(gòu)以及Buss和Plomin的三種氣質(zhì)類型為理論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氣質(zhì)是個體反應性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差異表現(xiàn)。其中,反應性是指個體對運動、感覺和情感系統(tǒng)等的喚醒,自我調(diào)節(jié)是對反應過程的調(diào)整,包括注意集中和抑制控制?!?〕
本研究根據(jù)我國國情和我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及水平,在正式施測之前請有關專家對問卷進行了翻譯和回譯,并且還邀請有幼兒園教育經(jīng)驗的幼兒園教師對題目進行了評價,從而使問卷具有良好的內(nèi)容效度。
張雨青使用Thomas和Chess的教師和父母評定問卷,對我國兒童氣質(zhì)結(jié)構(gòu)進行測評,發(fā)現(xiàn)我國兒童的氣質(zhì)具有六因素結(jié)構(gòu),即集中注意力、靈活性和自控能力、負面情緒性、羞怯或社會退縮、活動水平和反應閾限、節(jié)律性?!?〕其中,集中注意力、靈活性和自控能力、活動水平和反應閾限與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的專注、抑制控制、知覺敏感性基本上是一致的?;诮處熢u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中的專注和抑制控制特質(zhì)與劉文、楊麗珠(2005)基于教師評定的3~9歲兒童氣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專注性、社會抑制維度具有一致性。〔9〕
本研究的構(gòu)思效度檢驗采用了問卷測評與情境實驗相結(jié)合的方法,即采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同一特質(zhì)。結(jié)果表明,構(gòu)思效度符合要求。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學前兒童。眾所周知,學前兒童的人格發(fā)展尚不完善,尚不能全面認識、恰當分析、正確評價自己。因此,對學前兒童行為特點的測評宜采用他評方式。本研究之所以選取帶班教師對幼兒的行為特點進行問卷測評,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兒童在進入幼兒園后,與教師的交往時間逐漸增多,并且與教師的關系緊密,教師比較了解兒童。另外,教師一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容易理解問卷題目的含義。第二,與家長相比,教師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對兒童的評價往往更加全面客觀。
本研究通過專家評定、因素分析、情境實驗來檢驗基于教師評定的CBQ-SF努力控制分問卷中文修訂版的內(nèi)容效度、結(jié)構(gòu)效度和構(gòu)思效度,結(jié)果表明,這一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為兒童努力控制發(fā)展水平的測評工具。
參考文獻:
〔1〕PUTNAM S P,ROTHBART M K.Development of short and very short forms of the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6,87(1):103-113.
〔2〕〔3〕〔7〕ROTHBART M K,AHADI S A,HERSHEY K, et al. Investigations of temperament at three to seven years:The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J〕. Child Development,2001,72(5):1394-1408.
〔4〕吳賢華.某銀行員工職業(yè)生涯高原的影響因素結(jié)構(gòu)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6.
〔5〕董光恒.3~5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結(jié)構(gòu)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5.
〔6〕KOCHANSKA G,MURRAY K T,HARLEN E T.Effortful control in early childhood continuity and change,antecedent s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develop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36(2):220-232.
〔8〕張雨青.運用Thomas和Chess家長和教師問卷對我國兒童氣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因素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3):139-143.
〔9〕劉文,楊麗珠.基于教師評定的3~9歲兒童氣質(zhì)結(jié)構(gòu)〔J〕.心理學報,2005,37(1):67-72.
The Revision of Chinese Edition of Effortful Control Subscale of Teacher Rating CBQ-SF
Wang Meie1, Yang Lizhu1, Song Fang2, Wang Suxia1
(1College of Psych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2Liaon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henyang, 110034)
【Abstract】The researchers revised the Chinese edition of the effortful control subscale of teacher rating CBQ-SF, tested subscales contents, item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use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CBQ-SF. Results show that all indices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statistics. Therefore,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e Chinese edition of effortful control subscale of teacher rating CBQ-SF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ffortful control.
【Keywords】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 (CBQ-SF); effortful control; teacher rating; questionnaire re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