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貓
曾經(jīng)有一則廣告,幾個巴勒斯坦孩子在踢足球,不想球從巴以隔離墻一側飛入以色列控制區(qū)內,砸中一輛越野車,于是引發(fā)一場球賽……
“我要拿回我的球(I want my ball back)”,其實這句話真實地出現(xiàn)在巴以隔離墻上。
巴以隔離墻,與長城、柏林墻并列為世界三大著名隔離墻,但只有它,至今還戒備森嚴,帶著濃濃的戰(zhàn)火氣息。它總長360千米,8米高的水泥墻兩側像鐵桶陣一般被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最外層是帶刺鐵絲網(wǎng),接著是一條4米寬、5米深的壕溝,之后是12米寬的軍事道路和4米寬的土路,墻上還有3米高的電網(wǎng),裝有警報器、監(jiān)視攝像機、探照燈及其他安保設備。
在沒有沖突的日子里,人們把這堅實的水泥墻當做畫布,用涂鴉的方式盡情表達自己的情緒與觀點。一頭犀牛憤怒地沖破隔離墻,透過窟窿,看到一片藍天;有一雙手從墻頂上放下一架樓梯,飛出一顆長了天使翅膀的愛心;人們也會留下一些意味深長的話語,“來杯茶,而不是戰(zhàn)爭(Make tea,Not war)”……無論是情感的宣泄還是對社會政治的表達,這道又長又堅實的水泥墻,已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但沒有人知道這些畫作的作者是誰,他們需要跨越圍欄和城墻之間的“死亡地帶”,神出鬼沒地用畫筆和噴漆賦予這個混凝土建筑以人情味。
站得稍遠一點,在“我要拿回我的球”這幅充滿童真的涂鴉墻位置,可以遠眺到對面的耶路撒冷。風吹動著高高的水泥墻上的鐵絲網(wǎng),突然醒悟,原來只有風才可以自由自在、毫無阻攔地在隔離墻上空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