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黑麥 文|顧玥 編輯|趙立 魯韻子 攝影|劉云志
比起睫毛和酒窩現場演出是更好的宣傳
采訪|黑麥 文|顧玥 編輯|趙立 魯韻子 攝影|劉云志
吉他是非常美妙的樂器,然而,能了解其中奧妙者,則寥寥無幾?!娌?/p>
古典吉他演奏家米洛什·卡拉達格利奇(Milos Karadaglic)先生征服粉絲的武器是他的睫毛和酒窩,以及一把澳大利亞造琴大師Greg Smallman制作的吉他。樂迷喜歡將他俊朗的外表與精湛的琴技相提并論,加拿大廣播音樂頻道將2014年年度“最佳著裝古典音樂家”獎頒給了他,稱他具有“難以置信的瀟灑”。聊起自己的帥,米洛什非常靦腆。吉他男神只在記者弄混弗拉門戈吉他與古典吉他時才嚴肅地較起真來。
“吉他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它們都起源于古典吉他,也就是我彈的這種吉他?!惫诺浼蚨ㄐ陀诠诺渲髁x時期而得名,演奏技法嚴謹,音色多變,能駕馭豐富的多聲部和聲演奏,詮釋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而弗拉門戈吉他更具西班牙民間音樂風格和即興演奏特點,多用來表達激烈的情緒,“你彈出很多音符,但是當你用這些音符噪起來時,就像是把整個音樂世界撕裂開來一樣?!泵茁迨舱Z速明顯加快,顯然對這種演奏方法的不完整性頗有異議,“這在古典吉他看來很不雅,但在弗拉門戈吉他那里就被認為是音樂?!?/p>
采訪中,米洛什經常用到“親密性”這個詞—古典吉他讓演奏者與旋律更親密,親密又帶來豐富的層次,“就像能畫出很多色彩的畫家”。樂評人王紀宴同樣指出古典吉他作為最具有“親密性”的樂器,有抒情、親切、詩意、憂郁、冥想的特點,“很多音樂,我們只能聽吉他的演奏,比如《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愛的羅曼斯》、《〈魔笛〉主題變奏曲》這樣的作品,是高度‘吉他化’的,是世間任何其他樂器,不管它有多豐富的表現力,都不可能媲美和代替的?!?/p>
這種細膩而精致的“親密性”將古典吉他置于一個微妙的處境。就其“天性”而言,吉他音量不大,雖然音色獨特,但不適合在現代的動輒兩三千座位的宏敞音樂廳里演奏。樂評人蘇立華認為古典吉他的親密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商業(yè)化,對于演奏家而言錄制唱片可能比開音樂會更有市場。米洛什自己則感到了“與主流音樂世界的雙重隔離”—“古典”與大眾流行音樂隔了一層,“吉他”在古典樂器中又很邊緣化。在大劇院里聽吉他演奏,好像不太搭調,畢竟如今大家更容易將吉他與宋冬野而不是帕格尼尼聯系在一起。王紀宴認為這種處境緣于人們一直以來對吉他的誤解與無知,要使這美妙的樂器進一步走近大眾,只是需要像倫敦威格莫爾音樂廳那樣更小一些的、適合吉他及室內樂演出的場所而已。
米洛什16歲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獎學金,進修吉他專業(yè),吉他是他唯一掌握的樂器,“你彈吉他時必須留著長指甲,這就意味著你不能演奏其他樂器了,”吉他男神苦笑一聲,“而且還會嚇著人。”
米洛什認為吉他是“人民的樂器”,因為隨便問一個人怎樣制造音樂,TA會首先想到唱歌,其次就是彈吉他?!拔覐椀氖羌?,吉他不會嚇到別人。”有人害怕指甲,沒人害怕吉他。古典吉他讓米洛什更容易與毫無古典音樂背景的人溝通。鋼琴的大塊頭可能會令人生畏,吉他卻可擁入懷中,遠觀近賞兩相宜。
指揮大師卡拉揚對徒弟小澤征爾說過,從事指揮的人一次也沒指揮過歌劇就離開人世,和沒聽過瓦格納就死去同樣遺憾。同樣,在王紀宴看來,熱愛音樂尤其是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如果直到離開這個世界都沒享受到那些最美的吉他音樂也是巨大的遺憾。2011年,米洛什為DG錄制首張專輯《地中海情深》,名聲大噪。蘇立華說:“吹得再厲害,一切見于臺上。”比起睫毛和酒窩,CD和現場演出是更好的宣傳。
米洛什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場獨奏會,在西班牙作曲家德·法雅的3首作品、華金·羅德里戈的《祈禱與舞蹈》以及格拉納多斯的《東方舞曲》等旋律火熱的曲目之外,以巴赫的“恰空”作為壓軸。這首十多分鐘時長的曲目原本是為無伴奏小提琴所作,后來改編為古典吉他獨奏作品。蘇立華認為,這首作品“小提琴演奏得扣人心弦已經很難,要在吉他上演奏精彩更是難”。這一選擇充分體現了米洛什的野心與自信。他說自己從不演奏不喜歡的音樂,而只選擇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心意相通的作品。如果硬要選一個,巴赫是他最愛的作曲家,“在巴赫的作品里,你能永遠發(fā)現新東西,以不同的視角享受音樂?!?/p>
有人認為古典吉他的每一次流行都伴隨著經濟衰退,兩年前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米洛什對此有個很有趣的闡釋:“當經濟不怎么好的時候,我們重新開始反省自身,試圖回歸并挖掘靈魂深處的本質。對于古典吉他這樣一種如此親密、脆弱、獨特的樂器而言,我想它的聲音此時能更輕易地喚起人們對它的認同和關聯感?!笨纯慈缃窦葑嗉业娜粘?,從老一輩大師約翰·威廉斯、佩佩·羅梅羅,新星米洛什·卡拉達格利奇,到中國演奏家楊雪菲,他們都十分繁忙。也許對于古典吉他來說,好時代正在來臨。
想看男神彈吉他?掃這里→
男神的利器
米洛什深以為傲的自用吉他來自大師Greg Smallman。后者每年僅制作數把吉他,工藝特殊,購買不易,音色又極適合古典音樂演奏,因此被米洛什稱為“吉他中的法拉利”。
“咚咚響”的背板
米洛什先將手中吉他翻了個個兒,讓我們欣賞由一整塊馬達加斯加玫瑰木制成、紋理精美的背板。與一般吉他平而薄的背板不同,這塊背板呈流線般的拱形,以指叩之響聲沉悶,可見質地相當厚重。這樣的設計不僅美觀,且能使音色渾厚悠遠,更適合表現古典曲目。
“如紙般”的面板
與背板的厚重相比,米洛什的吉他的面板非常輕薄,由耐腐的北美喬柏制成,對音響震動非常敏感。琴弦發(fā)出的音色,通過薄面板與厚背板組成的共鳴箱后變得既明朗又溫柔,沉郁也悠揚,“環(huán)繞”效果顯著。
大有乾坤的內部
在吉他的琴體內部,便是著名的Smallman式菱格狀碳纖維+輕木支撐結構。相對于一般吉他扇狀的內部結構,這樣的設計支撐性更強,共鳴也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