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爍男
出去旅游3天,一回家,我和爸爸、媽媽都覺得非常口渴。我趕忙到廚房給他們倒水,隨手拎起灌得不怎么滿的一瓶,倒出來的是溫水。于是,我又拿起灌得滿滿的那瓶,水應(yīng)該比較熱吧?誰知倒出來的竟是冷水。灌滿水的那個熱水瓶壞了嗎?不對,那可是爸爸前些天新買的。難道灌滿水的熱水瓶保溫性能差?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當(dāng)即就表揚我善于思考??稍鯓域炞C我的猜想呢?爸爸提出和我一起做一個模擬實驗的想法:用試管模擬熱水瓶,一支裝滿開水,另一支裝1/3的開水,定時測量水溫,看兩者溫度下降的趨勢。我們準備的材料有:試管2支(模擬熱水瓶)、試管架1個、橡膠塞2個(模擬瓶塞)、溫度計1支、打孔器1個。
探究過程:
首先,我用打孔器在2個橡膠塞上各打1個孔,孔徑略小于溫度計的粗細;再將溫度計蘸水后(減小摩擦力)旋轉(zhuǎn)插入橡膠塞。然后,1支試管中加滿開水,另1支試管中加入1/3的開水,分別用橡膠塞塞住,放入試管架中,熱水瓶模型就完成了。
爸爸用手機幫我計時,我們共同測量記錄了20分鐘內(nèi)2個“熱水瓶”中熱水溫度的變化。
實驗結(jié)果:
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灌滿開水的“熱水瓶”初始溫度為58℃,最終溫度為39℃,溫度總體下降了19℃。而未灌滿的“熱水瓶”的初始溫度為55℃,最終溫度為38℃,溫度總體下降了17℃。
可見,未灌滿開水的那“瓶”保溫性能較好。為什么會這樣呢?爸爸讓我再仔細觀察實驗裝置——2個“熱水瓶”無非就是一個水多、空氣少,另一個水少、空氣多。難道與空氣有關(guān)?
經(jīng)過網(wǎng)絡(luò)搜索后,我發(fā)現(xiàn)的確如此??諝馐菬岬牟涣紝?dǎo)體,傳熱系數(shù)僅為水的1/4。熱水瓶中的水裝得過滿,熱量就容易以水為媒介傳到瓶外。若瓶內(nèi)保留3厘米的空氣柱,熱量散發(fā)就慢很多,比開水灌至瓶口可多保溫5~7小時??磥恚媸巧钐幪幱锌茖W(xué)。大家記得喲,以后灌開水一定要留有余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