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玩什么
本期嘉賓:曹潔
資深心理治療師,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師。創(chuàng)辦兒童教育機構(gòu),致力于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兒童心智測評、親子關系等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長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嬰兒觀察、育兒沙龍、親子講座和夫妻共同成長工作坊。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在玩耍中探索世界,不斷成長。不過,很多家長給孩子挑選玩具時都很隨意,甚至把手機給孩子當玩具。為什么不能讓孩子玩手機?孩子又該玩什么呢?
春節(jié)假期期間,我和家人去大理小住。我走訪了當?shù)氐囊恍W校和村寨,想了解這里的孩子在玩些什么,和大城市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大理是個風景氣候都很不錯的地方,但是洱海邊放風箏、玩滑板的居然都是外地來度假的孩子。因為他們原本生活的地方?jīng)]法如此無所顧忌地接近自然,所以更珍惜在戶外玩耍的機會。
有個家庭飯館給我印象深刻。父母忙得很,3個孩子也穿梭在客人和后廚之間,大孩子十幾歲,小的不過兩三歲,人多的時候,他們打打下手,休息的時候,3個孩子每人拿個手機在玩,彼此沒什么話。
有個現(xiàn)象我留意觀察了很長時間,很多孩子在與人交流時,眼神都很飄忽,不能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這一路上,我只遇到一個可以自然地與我有目光接觸的孩子,是給游客牽牦牛的小孩兒,他的眼神里有屬于孩子的純真。
以前有家長來咨詢,說孩子不好好說話。比如,吃飯的時候說:“你坐哪一方?”見面的時候問:“你插什么旗?”他停留在電子游戲的世界里,而且想用此與現(xiàn)實對接,他不知道怎樣正常交往。
手機、平板電腦正在成為孩子的玩具,很多家長也樂得如此,因為把這些東西塞給孩子,“他就能安靜一些”。電子產(chǎn)品通過畫面和聲音進行高頻率刺激,讓孩子興奮、沉迷、上癮,它讓人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無法真正地放松。
節(jié)后上班,我接到一個家庭的咨詢。是結(jié)婚一年多的小兩口,妻子因為情緒壓力太大,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應激性的不適反應,吐得厲害。
問題的根源是來自丈夫的冷暴力:在家的時間他幾乎專注于玩手機或電腦,不與妻子溝通和交流,家里氣氛冷冰冰的。
這位丈夫很委屈,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盡可能地對妻子好了,甚至每天送她去上班。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對于手機的熱情遠遠超過了對妻子的關注。
我深入地了解了這位丈夫的成長背景,他父親在家時就很沉默,很少和家人交流,買了電腦后,每天都沉浸在網(wǎng)絡中。為此,他母親甚至砸過家里兩臺電腦。孩子很多時候都在復制父母的行為,作為孩子,他小時候耳濡目染了父母的相處方式,同時對電腦和手機接觸得早,手機很快就取代了玩具和玩伴,成為他的依賴。
被手機征服的一代,已經(jīng)失去了和親近的人交流的欲望和能力,這真的很可怕。
電子時代,各種屏幕正在成為屏障,他們沒空去擁抱大自然,也沒法與小伙伴深入交流。他們縮在屋子里,動動手指和眼睛,感知一個并不完整和準確的虛擬世界,結(jié)果視力受損、交往出現(xiàn)障礙,思維也得不到全面發(fā)展。
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正在讓人變得冷漠,人和人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對語言的發(fā)育影響很大,語言是思維表達的最高形式,人在說話時,用眼神、語言,甚至肢體在表達,同時和別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有數(shù)據(jù)顯示,自閉癥患兒一直呈現(xiàn)高增長趨勢,美國自閉癥兒童比例甚至達到5%,所以千萬別讓孩子悶在家里玩手機。
那么,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玩些什么?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有強烈的好奇,應該允許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和身體去探索自然、認識世界,尋找伙伴,同時獲得快樂、找到興趣。
舉例來說,孩子在只能躺著玩的階段,正是訓練聽覺和視覺的好時期,與此相關的玩具最合適。到了“七坐八爬”時,他視線的角度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活動范圍更廣,那就允許他到處摸,甚至舔,要確保接觸到的玩具和環(huán)境是安全的,比如橡膠洋娃娃、橡皮熊等。
幼兒階段的孩子要多接觸其他小伙伴,發(fā)聲、發(fā)光、耐摔,且富創(chuàng)造性的玩具更適合他們。3~5歲的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且開始想象和思考,因此動腦的玩具最適合他們,如捏黏土、拼圖等。小學階段的兒童,好奇心和模仿力強,10歲前孩子多是具象性思維,多給他圖像類的游戲和玩具,具有時間及數(shù)字概念的玩具最好在10歲后給孩子玩。
此外,還應該多讓孩子到自然中去,給他們足夠的探索和體驗外界的時間,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并允許他們吵架、搶東西,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與別人相處。
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先讓他玩得盡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