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澤蕓
這個溫煦的春夏之交,一封只有短短十個字的辭職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打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
十來年前,一位剛剛走出校門,參加工作僅僅半年多的女孩,面對日復一日沒有激情的工作,萌生了去意。
她對父親說:“我想辭掉工作,去遠方,去上海?!?/p>
當了幾十年中學教師的父親反對,父親說:“你這可是鐵飯碗,砸了就再也沒有了。再說上海那么遠,那里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工作,你一個人去舉目無親,怎么生活?”
她給父親寫了封信,她說:您的擔心我能理解,我心里很清楚我在做什么。我知道去遠方,去上海,會有顛沛流離在等我,會有披星戴月在等我,也會有炎涼冷暖在等我,更知道會有命運未卜在等我,但我仍然要選擇去遠方。
感謝開明睿智的父親,他終于同意了她的選擇。
那個秋陽高照的下午,她手里提著一個簡陋的小行李箱,從空氣污濁的長途汽車上下來。她稚氣未脫的臉上寫著疲憊、緊張和迷茫。女孩找了個小旅館安頓下來,就開始了艱難的找工作之旅。
轉(zhuǎn)眼十來天過去了,工作還沒有一絲著落。寄出去的簡歷,一律如泥牛入海,沒有一絲絲回音。
一天,她在《人才市場報》上看到,展覽中心舉行大型秋季人才交流會,她毫不猶豫直奔展覽中心,一進人才交流市場,她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數(shù)千平方米的展覽大廳,人頭烏泱烏泱的。她也擠了進去。她看到旁邊求職者制作精美的一大本簡歷,再看看自己只有一張A4紙的簡歷。后來,她看到人家簡歷封面上都是什么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她想完蛋了,在這個地方,她一絲一毫競爭力也沒有。
那一天,她什么收獲都沒有。
她甚至開始有點隱隱后悔自己辭了老家的工作。然而開弓已無回頭箭。她咬咬牙,又鉆進人潮之中??吹缴晕⒖奎c邊的職位,她把簡歷遞上去,對方看了看說,你是學師范的?不對口啊。
她不甘心,第二天又跑到人才交流市場,忙了大半天,還是一點收獲也沒有。
到午飯時間了,交流會上人少了很多,她走到一個臺階的角落處,拿出一瓶水,一塊面包,幾分鐘時間就把午飯解決了。吃完午飯之后,她就在人已不多的求職攤位前仔細看,沒想到還真被她看到了一個。
一家中新合資的文化公司招聘腳本創(chuàng)作人員,要求是具備較強的文字創(chuàng)作功底,有童趣并且想象力豐富。最讓她開心的是,沒有“本科以上文憑”這幾個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的字眼。她把公司地址抄了下來,決定主攻這家公司。
她從行李箱里拿出從前在學校發(fā)表的二十來篇文章的樣報,把那些文章復印了下來,然后把簡歷也有針對地修改了一下。她跑到郵局,用掛號信寄了出去。
回音比她料想得還快,一星期后她接到了筆試通知。筆試后又進行了一次復試,她竟然被錄取了!
就這樣,她開始了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公司包一頓午餐,但不包住宿。她口袋里的錢已所剩無幾,為了省點錢,她在離公司很遠的郊區(qū)租了一間小房子,上班要換三趟公交車。每天晚上回到租住處已經(jīng)很晚了,她覺得在外面吃貴而且吃不到東西,她就買了個小煤油爐自己做點簡單的晚飯吃。
夏天酷熱的時候,下班路上買了點肉,晚上炒熟,想留著第二天再吃一頓。第二天下班回來聞聞,肉壞了,不能吃了,只好倒掉了。
那年,那位一臉稚氣從長途汽車上下來的女孩,就是我。也就是此刻坐在寫字臺旁記錄成長歷程的我。
如今的我,已在上海這個城市工作生活十余個春秋了。我喜歡她充滿生命律動的節(jié)奏,我喜歡她蓬勃向上的朝氣,每一天的黎明都充滿了新的希望,每一天的日落都凝結(jié)著收獲的喜悅。
我已經(jīng)在這個城市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兩個可愛的孩子、自己喜歡的工作、幾位彼此真誠鼓勵的朋友,還有讀書寫作這個業(yè)余愛好以及對于夢想的堅持與守望……這些,都讓我的每一天充滿喜悅、激情、熱望,對生命、對生活,懷著滿溢的感動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