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芬
(江蘇 宜興 214221)
紫砂壺工藝鑒賞
黃志芬
(江蘇 宜興 214221)
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jié)合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講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藝之外,還涉及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每一位壺藝愛好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紫砂;裝飾;工藝
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jù)說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古來名壺,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到季漢生創(chuàng)意設計、曹安祥制作的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中華龍壺,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功夫。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jié)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宜興紫砂壺的造型千變?nèi)f化,其造型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鑲接技法制作的,這種成型工藝與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這是宜興歷代藝人根據(jù)紫砂泥料特殊分子結(jié)構和各式產(chǎn)品造型要求所創(chuàng)造的。清末時期有用模制或轤轆成型的工藝。不論圓、腰圓、四方、六面、側(cè)角、高矮曲直都可以隨意制作。同時還為造型的平面變化提供條件,這就形成紫砂結(jié)構嚴謹、口蓋緊密、線條清晰等工藝特點。壺蓋的制作最能顯示出其工藝技術水平。圓形壺蓋能通轉(zhuǎn)而不滯,準合無間隙搖晃,倒茶也沒有落帽憂;六方壺蓋,無論從任何角度蓋上,均能吻合得天衣無縫。所有這些獨特的高難度的成型技法,是其他陶瓷產(chǎn)品無法比擬的。
可塑性好。以紫泥為例,它的液限為33.4%,塑限15.9%,指數(shù)為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制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單獨制成,再粘到壺體上后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藝;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再進行加工。這樣大的工藝容量,就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zhì)保證。干燥收縮率小。紫砂陶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約8%左右,燒成溫度范圍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因此茶壺的口蓋能做到嚴絲合縫,造型輪廓線條規(guī)矩嚴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壺的粗,不怕壺口面失圓,這樣與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與壺身同樣大的大口面茶壺。
正因為紫砂陶有如此優(yōu)良的性能,加上巧奪天工的制作技藝,符合科學的生產(chǎn)技藝,多彩多姿的器物造型,以及它的實用功能,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名陶。紫砂壺的工藝性是指制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yōu)劣的準則。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xié)調(diào),點、線、面的過渡轉(zhuǎn)折交待清楚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泥:紫砂壺獨特之處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yōu)越性。所以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yōu)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質(zhì)。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差異,與其使用的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藉著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艷、質(zhì)不膩”的顯著特性。所以,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功:是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于實用功能的訴求點。這些年來大陸市場逐漸開放,臺商大舉介入紫砂市場,遂使砂壺市場益形蓬勃發(fā)展,砂壺產(chǎn)品屢有新作問世。只是紫砂藝人創(chuàng)新作品,徒講造型的形式美,卻忽視了功能為用的美。蓋有些藝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砂壺功能的發(fā)揮,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過程,有的砂壺已然出現(xiàn)「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xiàn)在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謹及出水流暢四個方面。按臺灣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采用容量350毫升為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手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
形: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樣式。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tài),其間蘊藏了豐富多彩的完美器形,匯集了歷代藝人的創(chuàng)作智慧和心血結(jié)晶,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贊譽。至于選擇何種形狀樣式的壺為佳,則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難論定。不過,因紫砂壺屬于整個茶文化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應屬茶道所追求的“滌凈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壺的造型考量應以能表現(xiàn)古拙氣氛的為優(yōu)選。
款:即壺的款識。紫砂壺的署款,素來非常講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因壺藝的韻致格調(diào)和書法繪畫藝術同傳,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鑒賞紫砂壺款有兩個意義:一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一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jié)合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講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藝之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每一位壺藝愛好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1]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壺藝鑒賞[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7.
[3]韓其樓.紫砂壺全書[M].北京:華齡出版社,1980.
[4]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92.
J527
A
1005-5312(2015)11-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