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寧夏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寧夏 固原 756000)
賀蘭山巖畫的平面設計視覺語言研究
張 瓊
(寧夏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寧夏 固原 756000)
賀蘭山巖畫作為藝術的一種特殊門類,有著自身的價值,它的產生反映了我國早期的原始先民對其社會生活環(huán)境以巖畫的表達形式述說著自身的思維想象及意識情感,所呈現(xiàn)的藝術效果。
賀蘭山;巖畫;原始藝術
由于沒有形成語言文字,而巖畫成為原始先民用來彼此表達情感或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自西班牙的史前洞穴中發(fā)現(xiàn)巖畫以后,人們對巖畫的研究進入一個狂熱階段,發(fā)現(xiàn)了諸多的原始巖畫藝術品。中國的巖畫主要以北方體系為主,大多分布在內蒙、寧夏、甘肅一帶,內容以社會生活題材為主,主要以北方先民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來表達其生活的環(huán)境,在一定意義上,表達了該時期先民的思想情感和對美的初步認識。
人類社會生活早期用視覺方式表達自己思維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有價值的藝術門類就是巖畫。巖畫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形式感與眾不同,是原始先民彼此之間交流、表達情感的特殊方式。
同時,巖畫也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門類,是人類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它以強烈的表達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它的魅力,并以古樸而優(yōu)美的形式感讓人們可以更全面的去享受這門藝術。然而就任何一件藝術品來說,只有通過特定的藝術造型,這件作品才能得到體現(xiàn)。先者們在最原始的點、線、面元素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這其實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chuàng)造。在我國,巖畫的分布很廣,但主要集中在寧夏一帶,其中以賀蘭山的巖畫具有代表性,主要表達的內容以社會生活為主,分為史前期以及游牧民族時期的藝術作品。兩時期不同的特點,也是由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的,游牧民族是以游牧為主,他們的生活方式離不開草原,所以巖畫大多分布在溝口附近,這也是由生活方式?jīng)Q定的。
賀蘭山巖畫的視覺平面構成特點主要包括從點、線、面這三個方面,以下將詳細說明。
(一)點
圖一
康定斯基說過:“倘若我們掰開漂亮、光潔、如象牙般的罌粟籽皮(它的最后是一個大而圓的點),我們就會在這個溫暖的圓球中發(fā)現(xiàn)集聚成球的冷藍灰色的小點,組成了一個構成的結構,而且這些小點本身具有它們潛在的再生力……”“在所有的藝術作品中都能找到點,而它們的內在力量肯定將越來越多的撞擊藝術家的意識?!蹦敲磸乃囆g的認識角度來說,造型必須要依附于客觀規(guī)律,點是最基礎。我們可以從賀蘭山巖畫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點的形式美已經(jīng)表現(xiàn)的很成熟。
如圖一“太陽神”的形象,它是賀蘭山巖畫藝術寶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個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造型大膽,構圖很夸張,對比強烈,極富有現(xiàn)代設計藝術的基本條件。點在賀蘭山巖畫中多表現(xiàn)為圓形符號,這種圓形符號實質上是點的一種加強形式,如圖中的太陽神,尤其是眼睛被刻畫得極為傳神,我們發(fā)現(xiàn)它就是以圓圈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
還有一些點在畫面中大小不同,這些點形成空間層次,產生節(jié)奏韻律。很多的點排列在十字符號周圍,讓畫面充滿了層次感。
(二)線
圖二
線是由多個點組成的,是依附于點的存在。在幾何學上,線是點的重復移動所導致的物象。線抽象地存在于日常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賀蘭山巖畫正是在點的基礎上,由粗細深淺各異的線條組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正如內森卡伯特黑索說的那樣:“熟練地繪畫和對線的理解是藝術的基石。”羅丹也曾說過:“優(yōu)秀的線條是永恒的。”單一的去描繪線,它是無意義的,沒有造型的能力,沒有形體的表達,如若簡單多樣的塑造,加以思想的創(chuàng)造,那么它可以隨時表達出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
線是有感情的存在,創(chuàng)造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要以線的形態(tài)進行表達。不同的線所呈現(xiàn)出的情感是不同的。英國藝術理論家荷伽茲說過:“曲線,由于會想之間的彎曲程度的長度都不相同,因此具有裝飾性。直線與曲線結合起來,形成復雜的線條,這就使單純的曲線更加多樣化,因此有更大的裝飾性。波狀線,作為一種美的線條,變化更多,由兩種彎曲的、相對照的線條組成,因此更加美,更加吸引人……”他的觀念完全詮釋了線的不同情感效果。在賀蘭山巖畫中,如圖一太陽神,頭部呈放射狀的直線,讓畫面極具動感;如圖二所看到的動物形象,完全展示了線與線的表達;如圖三中的人面像,波狀紋和螺旋紋的靈活運用讓畫面具有裝飾意味和審美情趣。在今天看來,賀蘭山巖畫的線條語言很單純,但是在表現(xiàn)不同對象和物體時,創(chuàng)作者又通過對線條進行各種微妙的變化,使其產生了獨具個性的形式語言,利用巖畫形式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三)面
圖三
先者們運用一定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點和線組合成面,成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圖形。賀蘭山巖畫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用了一些簡單的構圖原理——是為了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動物、事件、場景的關系和位置,在某種程度上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層次感,這可以直接表達出事物的內在感情。其主要原因是巖畫創(chuàng)作中缺少固定的視點。如果固定的視點我們沒有確定,沒有在恰當?shù)狞c去觀察物體,而是根據(jù)視域去判斷,則會對視點有所偏移。將不同立足點上的事物都放進自己的畫面上來,這種想象就叫做散點透視觀察法。這種透視方法在賀蘭山巖畫中運用的比較多,其中以中衛(wèi)大麥地的一副狩獵圖最為典型。
畫面中間有人張開弓箭射向動物,周圍有一些人像是在吶喊助威,獵狗撲上去,其他被追捕的動物四下逃散。這幅巖畫的構圖很巧妙,盡管人物、動物、射獵的場景很復雜,但是構圖依然是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內容和形式達到了統(tǒng)一。雖然賀蘭山巖畫表現(xiàn)的內容有很多是相同的,但是完全相同的構圖卻十分罕見,這也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在形象組合、圖像安排以及空間組織方面的用心。
點、線、面的使用,是巖畫藝術一種所追求的藝術表達方式,這種形式美感具有一定的魅力,與之相應的作品也與我們社會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圖形創(chuàng)作形形色色、千姿百態(tài),有簡單的圖形表達,也有比較繁瑣的生活描述,內容豐富多樣,變化萬千,大多以具象的表達為主,但也有少部分的抽象形式,最為震撼的是在諸多的巖畫造型中都是以各種形式、內容描述的場景。先者們再創(chuàng)造圖形的時候,完全是他們對自身生活場景的一種感受。在對物象的描繪中,巖畫藝術保留它原有的魅力,以高度的的線性為主,提煉出這些表現(xiàn)對象的特點,手法概括、簡練,創(chuàng)作出了自然和諧的圖飾。
[1]周著葆.絲綢之路巖畫藝術[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2]蓋山林.中國巖畫學[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
J526
A
1007-0125(2015)11-0143-02
張 瓊(1984-),女,山東菏澤,碩士研究生,助教,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nxsfyb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