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揭秘3D電影
“3D”中的“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開頭字母,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靠的是兩只眼睛的差距。我們兩只眼睛相隔的距離大約是5~6厘米,兩只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比如,我們只睜開左眼,去抓前方的一根電線,那么有可能往右偏就抓空了,相反如果是睜開右眼,那么就是往左偏抓空了。當兩只眼都睜開時,這根電線在視網膜成像時,左右兩邊的印象就融合起來,能夠準確地判斷出電線的遠近距離,從而產生一種立體感。引起這種立體感覺的效應叫做“視覺位移”。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可以分辨出事物的高度、寬度、表面顏色和明暗程度,而且還可以判斷出物體離我們的遠近程度和物體之間的相隔距離。
在放映立體電影時,會有兩臺放映機同時運轉,并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一起,而觀眾觀看時必須戴上特制的3D眼鏡。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后,就產生了這樣一種無法言傳的奇妙之感。
3D電影易致視疲勞
一部電影近放映3個小時,劇情緊張精彩不斷,加上動作片特技效果多。觀眾眨眼頻率少,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隨著畫面不斷變化,眼睛的聚焦也不斷變化,這會造成眼睛高度疲勞。這在醫(yī)學上叫做用眼疲勞造成的“視頻終端綜合征”,就是因近距離長時間視物而引起的眼部及相關部位不適。除了頭暈腦脹外,用眼疲勞還可能造成病人會感覺眼睛干澀,影響視力。
3D電影誘發(fā)青光眼
人在興奮時,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看球賽的球迷,過于興奮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fā)生的案例。而3D電影逼真的圖像和無比震撼的場面,輕而易舉就能讓人精神興奮。那些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淺前房、窄房角”),相對來說,更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再加上3D畫面更耗眼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的發(fā)作。
3D電影讓人頭暈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jié)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并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并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fā)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fā)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tài),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癥狀。
3D電影誘發(fā)癲癇發(fā)作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還可能導致癲癇發(fā)作。
3D電影這樣看就對了!
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觀看3D電影呢?專家建議:
1觀看3D電影時,選擇靠后的位置,可以緩解不適癥狀。
2每隔15~20分鐘摘掉眼鏡,閉眼休息一下,如果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惡心,應立即停止觀看。
3近視、遠視、散光的人一定要戴矯正眼鏡看。
4另外,干眼癥嚴重、有眼疾的人,以及8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看3D電影。
哪些人不適合觀看3D電影
13歲以下的兒童,立體視覺尚未發(fā)育好,感覺不出明顯的立體效果。
2青光眼病人或有患青光眼危險的人。比如,醫(yī)生檢查發(fā)現眼睛前房淺、房角窄、眼壓較高的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中有青光眼患者;老年性白內障膨脹期的患者等。
3嚴重干眼癥患者。
4有紅眼病等傳染性眼病患者。
5雙眼立體視覺功能差的患者:如斜視或隱斜視患者、屈光參差患者(即兩眼近視或遠視的度數相差較大,超過250度以上)、兩眼視力相差很大的人等。
6由于畫面逼真,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哪怕眼睛沒什么大毛病,也不宜看情節(jié)太過刺激的3D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