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媛
(長春市綠園區(qū)少年宮 吉林 長春 20100)
提高小學生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韓淑媛
(長春市綠園區(qū)少年宮 吉林 長春 20100)
提升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是現(xiàn)在教學標準的主要工作。因此,本文從授課過程的本質、特性等方面著手,對小學教學授課中存在的問題闡述有關觀點,以期與廣大小學教師分享。
小學;課堂教學;效果
過去的授課觀念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傳遞知識是整個過程的重點。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壓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學習主動性,抹殺了學生的活躍思維,妨礙其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新教學不只是重視能力的提升,還重視教學是實際的、最適合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對知識本身選取、加工、再造,進而達到教學、教育與提升這三個目標,同時給予學生創(chuàng)建知識系統(tǒng)與實際結合的機會。新數(shù)學課程標準“知識和能力”的目標在于讓學生“體驗把實際情況與數(shù)學知識聯(lián)合”“體驗研究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與變換的過程”“體驗發(fā)現(xiàn)不足、搜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過程”,這有助于學生深入認識、主動獲取知識并且收到最佳效果。
知識講授是師生之間的內(nèi)心交流、生命溝通、彼此了解并通過互動進而達到進度增大、“一同進步”的活動。了解和互動是時代的特點,知識授課是人類生命發(fā)展的主要內(nèi)容,課堂活動假如是教師單方面的講授,缺少了溝通和互動,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在教師講的內(nèi)容上,便沒法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在活動開展、鼓勵創(chuàng)造和提升教育效果的方面來說,師生間的溝通活動,需要遵守下列守則:
(一)互相尊重,互相關愛:授課過程中,師生之間一定要彼此尊重,彼此關心,努力營造美好、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保證教師完成目標任務,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開放時空,自主參與:在課堂和課余時間上確保學生完全主動的進行學習,將學習的主導權留給他們。
(三)資源共享,多向互動:學生不但是學習的主人、主角,還是教學資源的核心組成與形成者。教師要擅長搜集與挖掘學生的潛質,達到提高自己的見識和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標。
(四)差異互動,差異發(fā)展:學生的接受水平與性格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并且不同學生學習的近期提升空間與學習目標也存在差異。因此,師生間的交流需要因人而異,重視差別,應分別設置互動活動,完成學生的最終目標。
學生的認知行為、交流行為與體驗科學知識的探究行為和學生的情商是息息相關的。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學習本身就包括認知與情感兩個方面?!币虼耍暾氖谡n活動可以說是情感引發(fā)、保持和進步的活動。要想完善和加快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就必須要增強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學。以下是筆者的建議:
(一)創(chuàng)建民主課堂,關心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心理安全”“心理放松”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和接受能力尚處于發(fā)育階段,這一階段他們還不明白需要認真聽講進行學習,他們只是知道接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趣的課堂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師要多留意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并將其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加減法的教學中,可以用學生喜歡的玩具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也能進行學習,不但滿足了學生游戲的心理,同時教師也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喜歡上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讓其對課堂產(chǎn)生恐懼心理,要讓上課成為對學生來說是輕松的事情。在進入課堂狀態(tài)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進行知識學習,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采用情感化的教學方法。教學加入新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其產(chǎn)生好奇;新問題的引入要生動、有趣;講授新知識時,盡量設置有趣的題目;總結知識時,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收獲的快樂,讓學生在整個課堂時間充滿熱情。例如,“有余數(shù)除法”講授時,在“溫舊”的同時,教師可以營造下面場景:大屏幕上展示5個生動形象的小動物,依次為大象、小馬、熊貓、猴子、小狗,學生從1-10任意說出數(shù)字,教師均能夠十分正確的說出學生數(shù)到的動物是什么。學生非常驚訝,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師怎樣才能說的如此準確且快速。此時,教師就可引領學生探究有余數(shù)除法的運算方式與其特性,然后講解運用此方法猜動物的技巧。接下來,打亂動物的次序和數(shù)量,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猜動物游戲,并且解釋猜的方式,下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教學活動中充滿著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對新知識的興趣渴望,有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成果,從而能最好地完成教學活動。
總的來說,教學活動一定要以學生的主動探求、渴求創(chuàng)新、交流互動、激起興趣為主,師生相互作用的方式開展,學生為主角,教師進行引導,書本為參考范本,達到教學、進步、教育三者齊頭并進的目標。此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溫故知新、認識到理解、理解到運用、個體到整合”的進步過程,以及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思想變化過程。如此一來,教學活動就會是任務開展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才有希望從根本上達到教學活動的完善。
G622
A
1007-0125(2015)12-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