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玉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三明第一醫(yī)院兒科,福建 三明 365000)
PCT與CRP聯(lián)合測定在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陳青玉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三明第一醫(yī)院兒科,福建 三明 365000)
目的 探討前降鈣素(PCT)、C反應蛋白(CRP)聯(lián)合測定在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意義。方法 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和免疫熒光干式定量法測定82例發(fā)生細菌感染的新生兒(感染組)、72例非感染病癥新生兒(未感染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結果 感染組PCT、CRP均明顯高于非感染組(P<0.01),感染組PCT明顯高于CRP(P<0.01)。結論 血清PCT與CRP聯(lián)合測定可作為診斷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的指標。PCT比CRP能夠更早、準確、靈敏地反應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
前降鈣素(PCT);C反應蛋白;細菌感染;新生兒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兒中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感染易導致死亡,而新生兒感染常無特征性表現(xiàn),因此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常需要白細胞升高或微生物檢測陽性來支持,常用的手段是用各種分泌物如:痰、膿性分泌物、尿、糞及血、腦脊液的標本進行細菌分離、培養(yǎng)及涂片檢查,但這些檢查結果陽性率低下,耗時長,并且有些標本采集會給患兒帶來一定痛苦,因而尋找炎癥早期標志物如PCT、CRP的檢測,對患兒做出快速診斷是非常必要的。
1.1研究對象:選擇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的足月患兒154例,其中發(fā)生細菌感染的82例作為感染組;另外沒有遭到細菌感染的72例作為未感染組,日齡均<7 d。所有患兒入院后即取靜脈血做血PCT、CRP、血常規(guī)、血培養(yǎng)、局部分泌物培養(yǎng)(如痰培養(yǎng)、臍分泌物培養(yǎng))檢查。感染組:全身感染42例,為敗血癥;局部感染40例,為肺炎、腸炎、上呼吸道感染、臍炎、膿皰疹。入院后經(jīng)細菌學檢測均獲得陽性菌株,即: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非感染組:新生兒窒息28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4例,羊水咽下綜合征20例。所有患兒經(jīng)血、全血計數(shù)、血清病毒學檢查、咽拭子、大小便常規(guī)、痰培養(yǎng)還有胸片等各種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沒有被感染,經(jīng)確診為非感染疾病。
1.2檢測方法:先抽血測定PCT(血清)和CRP(全血),然后再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PCT測定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儀器為日本三凌;CPR測定采用免疫熒光干式定量法,儀器為韓國免疫熒光分析儀。
1.3統(tǒng)計學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以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血清PCT、CRP檢測結果比較、細菌感染組與非感染組PCT和CRP診斷結果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感染組PCT、CRP均明顯高于非感染組(P<0.01),感染組PCT明顯高于CRP(P<0.01)。
2.1兩組新生兒入院后的血清PCT、CRP水平比較:見表1。感染組PCT的平均值為3.51 ng/mL,CRP的平均值為15.8 mg/L,都高于正常值。非感染組的平均值在正常范圍內。
2.2細菌感染組與非感染組PCT和CRP診斷結果比較:見表1。以PCT>0.5 ng/mL,CRP>10 mg/L為臨界值,PCT與CRP診斷細菌細菌感染的敏感度分別為91.46%(75/82),71.95%(59/82)。PCT、CRP的特異度分別為88.89%(64/72)、62.5%(45/72)。檢測細菌感染的敏感度中PCT與CRP結果的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CT的特異度與CRP特異度相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對細菌感染的診斷PCT比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
治療的基礎是需要早期診斷新生兒感染,而治愈的關鍵則是及時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一直以來白細胞的升高在輔助診斷兒童細菌與非細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部分細菌感染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變化不明顯。白細胞在全身感染時既可升高也可降低,導致這種指標對細菌感染的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近些年研究認為,炎性標志物的表達與細菌感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能作為判斷是否細菌感染的指標[1]。PCT、CRP作為炎癥早期標志物,檢測方便快速,正是目前臨床輔助診斷新生兒感染的常用檢測指標。CRP已經(jīng)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它被認為是感染急性期的反應物,受炎性細胞的浸潤,受到刺激,形成受影響于肝細胞,是一種經(jīng)典急性時相蛋白。在新生兒早期,CRP不適合作為估算細菌感染程度的指標,因為它受細菌的影響較大,還容易受到如應激反應、非感染性炎性反應、組織損傷等的影響。CRP升高與臨床預后無關,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連續(xù)測CRP數(shù)值,根據(jù)其動態(tài)變化,可以較好的了解細菌感染情況,利于治療[2]。
1993年,法國兒科學家ASSICOT等[3]首先提出前降鈣素(PCT)可以作為細菌感染的血清標志物。由于正常情況下,所有的PCT都是被降解的,根本不會釋放到血液中,所以健康人PCT的含量很低(<0.5 ng/mL),當嚴重感染時,PCT水平明顯升高,這時大部分由甲狀腺以外的組織產生并釋放入血。本組資料也顯示感染組患兒較非感染組患兒早期PCT明顯升高,感染組PCT明顯高于CRP,PCT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與文獻報道相一致[4]。而CRP,其變化相對于PCT滯后,其評估治療后疾病轉歸的敏感性較低[5],PCT的測定不僅能早期反應機體的全身性感染,而且與嚴重感染程度有關,早期葛文傳等[6]。研究發(fā)現(xiàn)PCT≥10 ng/dL的患兒病死率為75%,而<10 ng/dL的患兒病死率為11%。李新梅[7]等研究發(fā)現(xiàn)動態(tài)檢測PCT值與感染嚴重程度、預后有關,動態(tài)變化早于CRP。有文獻報道,臨床抗菌藥物治療時,PCT可以作為其療效指標,根據(jù)PCT的濃度或升或降,來判斷炎性反應的或加重或消失[8],因此PCT不僅可作為炎癥早期細菌感染的指標也可作為感染嚴重程度的指標。
本研究認為前降鈣素(PCT)和CRP水平同時升高可作為診斷細菌感染的指標,而PCT的效果比CRP的更好。PCT可以提供更準確有效的診斷依據(jù),更便于細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診斷。當PCT與CRP聯(lián)合應用時,會更利于病情的準確及時治療,極大地提高治療早期新生兒感染細菌疾病的康復率。
表1 兩組患兒血清PCT、CRP檢測結果比較、細菌感染組與非感染組PCT和CRP診斷結果比較
[1]鄧建華,陳平,諸蘭艷,等.降鈣素原在細菌性肺炎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5):48-49.
[2]聶翠華.86例新生兒敗血癥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的水平研究[J].檢驗醫(yī)學臨床,2009,6(12):979-980.
[3]石玉玲,廖揚,曾珠,等.血清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診斷與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44-46.
[4]陳其琪,是俊鳳,呂婕,等.PCT結合其他生化指標在ICU血流感染患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0):7-9.
[5]李新梅,勞永光,黃慶,等.動態(tài)檢測降鈣素原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義及評估預后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3):2147-2148.
[6]葛文傳,糜麗珍,樓紀明.血前降鈣素在新生兒敗血癥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新生兒科雜志,2004,19(5):197.
[7]李新梅,勞永光,黃慶,等.動態(tài)檢測降鈣素原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義及評估預后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3):2147-2148.
[8]Marc E,Menager C,Moulin F,et al.Procalcitonin and viralmeningitis:reduction of unnecessary antibiotics by measurement during an out-break[J].Arch Pediatr,2002,9(4):358-364.
R722.1
B
1671-8194(2015)23-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