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右銘是“行成于思,毀于隨”,這是唐朝韓愈《進學解》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做事成功于思考,失敗于隨意、不經(jīng)心。
那么,我為什么要以這句話為座右銘呢?這還得從我小學四年級時的一件事說起。
那天的第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楊老師早早地布置了那天的家庭作業(yè),其中有一道很難的找規(guī)律填空題:“1、2、3、2、1、()、()”
當時沒有人能解出來。后來最先想出答案的是我們的數(shù)學科代表,也是年級數(shù)學第一的陳瀚森。第三節(jié)課一下,他便在那兒公布答案,先跟班長說:“哎,班長,你聽我說,今天那道很難的找規(guī)律題其實很簡單的,那后面的兩個空分別是‘1和‘2?!薄罢娴膯??”班長半信半疑地問道?!皼Q不騙你,我敢保證!”陳瀚森拍著胸脯說。由于陳瀚森在班上是數(shù)學“權威”,所以這個答案便傳開了,連隔壁2班都有兩個人知道了。
那天下午同桌彭卓勤對我說:“那道很難的數(shù)學題的答案分別是‘1和‘2,陳瀚森說的?!碑敃r我也沒有多想,便填了上去。過了一會兒,我覺得有點疑惑:這么做有道理嗎?于是,我便思考起來:假設那一題的數(shù)字分別為a、b、c、d、e、f,那么d=a+c-b,e=b+d-c,f=c+e-d。也就是說,這兩個空分別填“2”和“3”,那么,他們的答案就是錯的!我對著兩種答案猶豫了片刻,還是覺得自己的答案更有依據(jù),便按自己的答案重新填了。
第二天上數(shù)學課時,楊老師點了十幾個男生的名字,讓他們站起來。老師面帶怒色地說:“你們這些人,做題不思考,那一道找規(guī)律題答案全部一樣,還都是錯的,連2班兩個人的答案都跟你們一樣,你們這十幾個人里面還包括兩個科代表和一個班長。你們動腦了嗎?是不是相互抄襲的???”老師一邊說著,一邊掃視著他們,這十幾個人都低下了頭。
接著,楊老師又別有意味地說:“當然,也有一些同學是獨立思考做出來的。現(xiàn)在,請莊思睿同學來跟我們說一下他的做法!”于是,我便講了答題的經(jīng)過。老師聽后點頭說:“不錯,你懂得獨立思考,并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很好!古人常說‘行成于思,毀于隨,大家要牢牢記住這句話?!?/p>
這件事讓我初步意識到了“行成于思,毀于隨”的道理,并把它當作我的座右銘來指導我的行動。
五年級時,我和宋浩銘代表班級參加了“3D虛擬機器人”比賽。比賽前,我發(fā)現(xiàn)宋浩銘的程序有點問題,對他說:“浩銘,你這程序好像有點兒問題哦,你這速度不應為70,至少要低于50,不然‘學生會被撞死的,這個我已經(jīng)反復思考并試驗過了,一旦超過50,‘巴士便剎不住了,‘學生就會被撞死?!薄笆菃幔坎豢赡馨?,書上都這樣說的。”浩銘睜大眼看著我。我說:“是的,我試驗過。還有,你這兒只裝了一個傳感器,‘巴士會亂跑的,這個我也試過!這樣編程你思考過嗎?”宋浩銘笑了笑說:“書上是這么說的,難道有錯嗎?難道你是對的?”說罷,揚長而去。看著他走出電腦室,我愣在了那里。心想,書上說的程序一定符合我們這次做的機器人嗎?難道實驗不是最好的檢驗標準嗎?我還是堅信自己的思考,堅持把速度定在了40。
結果,比賽結束時宋浩銘的成績一塌糊涂,而我獲得了三等獎。
從此,我更相信“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話了,它像伙伴一樣伴隨著我。每當遇到疑難問題時,“行成于思”便會冒出來說:“喂,你思考一下吧!”于是,我靜下心來思考。而當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時,感覺心里簡直比喝了蜜還甜!
(指導老師 王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