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要:在了解探究式教學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初中探究式教學研究的必然性,并從八個方面闡述了當前初中探究式教學面臨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分別從強化意識,樹立信心、嚴謹設計教學過程、靈活應對,積極引導、及時總結、評價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初中探究式教學的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探究式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0017502
1 探究式教學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將需要教授的知識和內容以問題或實例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學生通過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思考、收集、處理或者與其他同學交流、合作等形式,主動發(fā)現(xiàn)相應的原理和結論并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習者主動的學習習慣和探索性的學習精神,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結合??茖W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2 初中探究式教學研究的必然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以教師的主動講授和學生的被動反應為主要特征,不僅教學方式單一,教師還習慣搞“一言堂”,使得教學過程比較死板僵化,學生很難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喪失了素質教育的功能,還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很難滿足社會對素質人才的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尋找新的教學模式成為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成為教學改革中的熱點。
3 初中探究式教學面臨的問題
3.1 探究內容存在泛化的傾向
在探究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出現(xiàn)了走極端的一面,沒有很好的聯(lián)系實際,對教學內容把握不夠準確。教師固執(zhí)地認為,既然探究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教學內容,那么所有的知識點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學生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體驗和知識。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探究教學過程一般需要花費的時間較多,如果所有知識的學習都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對同學來講,都是一種很不科學很不經(jīng)濟的行為。
3.2 探究概念的理解不準確
在探究式教學的摸索過程中,一些老師認為“探究”就是“實驗”。不可否認,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獲得知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探究學習的過程都需要通過實驗來進行,如概念、規(guī)律等知識的學習,學生通過抽象思維的判斷、理解即可獲得,無需也無法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3.3 探究指導過于繁瑣
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實時指導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畢竟學生的知識量和理解能力還非常有限,還不具備獨立完成整個探究過程的能力,所以老師的作用非常關鍵。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老師為了顯示自己的知識,本來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卻往往左右繞圈,和學生玩起“捉迷藏”的游戲。導致學生把大把時間浪費在老師提出的問題上,而忽略了真正的“探究”。
3.4 探究環(huán)節(jié)缺乏靈活
科學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研究、不斷發(fā)展的過程。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教師思想狹隘,按部就班,嚴格按課標中給出的“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八個探究要素一步一步進行,使得整個探究過程非常僵化,嚴重阻礙了探究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現(xiàn),脫離了探究式教學的本質。
3.5 只注重探究能力,忽略知識的教授
在了解探究式教學的種種好處之后,許多老師形成了這樣一種想法,即相對于學習知識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更為重要。在如今,為了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探究能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目標和任務。但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沒有必要的知識作為基礎,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很難培養(yǎng)成功的。
3.6 過于強調動手能力,忽略思維培養(yǎng)
理論是實踐的方向,實踐是理論的源泉,二者關系密切,不可分割。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上,而忽略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在老師的眼里,動手能力是探究式教學最應該培養(yǎng)的內容,結果導致部分學生群體探究思維弱化,創(chuàng)新意識淡化。長期下去,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為探究思維才是探究行為的方向。
3.7 過于強調合作形式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鄙厦孢@兩個都是合作的例子,但卻是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告訴我們在探究式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采取合作的形式。教師應該打破這種所有問題都需合作的觀念。有時候個體就能完成的任務,非要采取合作的形式,不僅會降低效率,還浪費時間。
3.8 探究目的偏離的傾向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實驗性的教學,不應該將其神圣化。有的老師認為,探究式教學就一定要讓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由于初中生本來知識就有限,老師們不應該要求學生一定要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探究目的背離了探究式教學的初衷。其實,探究性教學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創(chuàng)新的能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進行了思考、研究就已經(jīng)夠了。也就是說,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和配合才是重中之重,探究結果并不是根本。
4 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應對策略
4.1 強化意識,樹立信心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包括學生課堂上的時間和課堂開始之前的準備時間都比以往要多的多。為此,有很多教師產生了遲疑,除了怕浪費太多的時間,最怕的是花了時間,學生分數(shù)沒增反降;對學生方來講,也開始擔心自己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影響自己對知識的獲得。探究式教學是培養(yǎng)社會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求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師生應該強化意識,樹立信心,大膽開展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4.2 嚴謹設計教學過程
首先,提出問題設計。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同時明確探究的目標。教師需要設置適當?shù)膯栴}為學生制造一種疑難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與興趣。其次,猜想與假設設計。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要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涉,但在必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分析,提出合乎邏輯的猜想與假設。再次,設計方案,驗證假設。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心智技能的培養(yǎng),即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過程教師可以進行必要的提醒,但不能急于干涉。最后,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要提醒學生注意到彼此間的不一致,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實驗現(xiàn)象,并嘗試歸納出本質與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
4.3 靈活應對,積極引導
探究式教學是個注重創(chuàng)新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靈活。課本知識是基礎,是上課應該圍繞的中心,但這并不意味著上課內容要照本宣科,一成不變。教師應該在教學之前,研究好課本內容的重點、難點,然后結合學生及課堂設施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教學,而不能被課本牽著鼻子走。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因為理解能力有限,或者是知識量不足等原因而遇到困難,這時教師應當積極給予引導,適當指點,幫學生渡過難關。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樹立學生的探究信心,盡可能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探究環(huán)節(jié),最終收獲成果。
4.4 及時總結、評價
及時總結對于探究式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教師找出問題,得出經(jīng)驗,摸索出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可用于指導下一次的教學??偨Y不是為了看學生完成的怎么樣,而是為了深入了解探究過程中的教學情況,正確認識教學過程的優(yōu)缺點,明確下一次教學的目標方向,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及時總結也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經(jīng)之路。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但教師一定要注意評價方法,一定要客觀積極。因為教師的積極評價不僅有助于學生客觀了解自己,還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加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熱情。
總之,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yǎng)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任何事務都具有兩面性,探究式教學也不例外,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探究式教學不適合大班教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陸紅霞.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問題檢視與對策簡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5,(2):7578.
[4]溫鮑姆.探究式教學實踐指導[M].鄭丹丹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