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芬 吳心池
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江陰醫(yī)院 1)藥學部 2)內分泌科 江陰 2144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具有發(fā)病率高,進展緩慢,隱匿性強及晚期病變不可逆等特點,是糖尿病足潰瘍、感染和壞疽的重要危險因素,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為探討提高患者預后的最佳治療方案,我們對比了單用硫辛酸及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05—2014-09診斷為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60.22±9.10)歲,糖尿病病程(11.09±5.58)a,糖化血紅蛋白(9.32±2.51)%。所有患者均符合:(1)WHO有關糖尿病診斷標準及分型;(2)HbA1c>7.0%;(3)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5分;(4)停用對癥治療藥物超過2周。排除:(1)妊娠及哺乳期婦女;(2)非糖尿病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3)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者;(4)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5)2周內發(fā)生過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或嚴重感染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采用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量表(TCSS)[2]進行診斷評價,從癥狀、深腱反射及腳趾觸覺三方面進行診斷,各方面分別計6、8、5分,共19分,其中0~5分認為不存在DPN,6~8分為輕度DPN,9~11分則為中度DPN,12~19分則為重度DPN。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飲食并給予胰島素降糖治療,保持患者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餐后2h血糖低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0%。對照組單獨給予硫辛酸600mg/d靜滴,觀察組則在硫辛酸600mg/d靜滴基礎上給予前列地爾10μg/d靜滴。
1.4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記錄2組治療前后多倫多臨床系統(tǒng)評分(TCSS)及神經病變自覺癥狀問卷評分(TSS);并于治療后行陽性癥狀視覺量表(VAS)評分。在行此操作時囑患者在一根10cm 長的直線上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標出所處的程度,其中該直線左側起點或下端視為完全正常,記0分,表示患者感覺強度為零;右側末或上端為最劇烈程度,記10分,表示患者感覺強度最大,示意患者通過數(shù)字對感受的強烈程度進行標記;TCSS評分、TSS評分療效以差值和變化率進行評價,差值=用藥后評分-用藥前評分;變化率=差值絕對值/用藥前評分×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TCSS評分及TSS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TCSS評分及TSS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TCSS及TS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相比對照組,觀察組降低更明顯,差值及變化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TCSS評分及TSS評分比較 (ˉx±s,分)
2.2 2組治療后陽性癥狀VAS評分比較 VAS評分主要評價患者的疼痛燒灼、麻木、感覺減退等癥狀,相比對照組,觀察組經治療后VAS 評分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陽性癥狀VAS評分比較 (ˉx±s,分)
2.3 2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顏面潮紅3例,胃腸道反應2例,頭痛3例;對照組顏面潮紅2例,胃腸道反應3例,頭痛2例。2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DPN 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其中以感覺神經受累最早出現(xiàn),亦可同時累及運動及植物神經[3]。患者癥狀表現(xiàn)多樣,包括疼痛、燒灼感、麻木及感覺減退等陽性癥狀及痛覺、溫覺、觸覺、振動覺及腱反射喪失等陰性癥狀,同時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障礙的發(fā)生,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6]。糖尿病神經病變病理改變廣泛,主要可累及周圍神經、自主神經、顱神經,腦及脊髓也可受累。早期表現(xiàn)為神經纖維脫髓鞘和軸突變性,隨著病程進展,表現(xiàn)為軸突變性和髓鞘纖維消失,在髓鞘纖維變性的同時有再生叢的產生,再生叢密度降低,提示為一種不恰當修復,此種現(xiàn)象尤其在2型糖尿病中常見。微血管受累的表現(xiàn)主要是內皮細胞增生肥大,血管壁增厚、管腔變窄、透明變性,毛細血管數(shù)目減少,嚴重者可發(fā)生小血管閉塞。腦部病變主要累及腦血管,易發(fā)生中風,尤其是腦梗死,有些可發(fā)生腦萎縮和腦硬化。目前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同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所致的微血管病變有關,并且神經生長因子的降低、氧化壓力的升高、自由基的生成及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等亦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既往有研究對硫辛酸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報道,認為其主要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強神經營養(yǎng)血管血流量,提高神經鈉鉀泵的活性,起到保護血管內皮的作用,其可直接通過減少超氧化物的生成而改善神經傳導速度,達到治療的目的;而前列地爾則有擴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免疫復合物形成的作用,亦有增強鈉鉀泵活性,提高神經系統(tǒng)肌醇含量及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間接起到改善神經營養(yǎng)及提高運動神經傳導速度的作用[7]。兩種藥物合用可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最大程度實現(xiàn)周圍神經病變的改善,且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硫辛酸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相比單獨應用硫辛酸好,且使用安全,故在考慮本病時可以將此治療方案作為首選,值得推廣應用。
[1] 張吉平,徐寧,尹冬,等.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5):385-387.
[2] 閆潤香.不同評分量表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4):402-404.
[3] 韓亞娟,高方,薛耀明,等.α-硫辛酸注射液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1,32(18):2 464-2 466.
[4] 謝寶強,周青美.甲鈷胺與法舒地爾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949-950.
[5] 施君,張文川.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2(1):116-119.
[6] 張吉平,徐寧,尹冬,等.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5):385-387.
[7] 張繼剛,臧義獻.硫辛酸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