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平
【摘要】 目的 探究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護理方式。 方法 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經(jīng)腸梗阻導管治療的80例單純性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經(jīng)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 結果 干預組治愈率為90.0%,對照組治愈率為67.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經(jīng)腸梗阻導管治療腸梗阻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療效顯著,護理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腸梗阻;導管;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560-01
在臨床外科中腸梗阻是較常見的急癥,可導致腸道解剖功能變化,機體酸堿平衡紊亂[1] ,病情嚴重者,會威脅患者的生命。臨床上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腸梗阻導管進行治療,使得腸腔壓力減小,可有效緩解非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且有效改善手術治療患者的病情,提高手術成功率[2] 。本研究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腸梗阻導管治療腸梗阻中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80例經(jīng)腸梗阻導管治療的腸梗阻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齡50~77歲,平均61.4歲。其中粘連性腸梗阻18例,直腸癌腸梗阻19例,乙狀結腸癌21例,降結腸癌22例。患者入院時均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嘔吐、排氣困難等癥狀。隨機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首先給予胃腸減壓,常規(guī)禁食,腸外營養(yǎng)支持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均使用CLINY經(jīng)肛插入型腸梗阻導管行導管治療。具體為:腸鏡下置入導絲,順導絲置入鉗道擴張器,經(jīng)狹窄部位順擴張器插入導管,直到氣囊部位通過狹窄部位,然后將導管與擴張器拔出,在氣囊中注入約40 ml的無菌蒸餾水,氣囊處于擴張狀態(tài)后,進一步確認氣囊將狹窄處擴張。在減壓導管接口處連接Y腔接頭單腔,并在Y腔接頭進口注入350 ml生理鹽水,并在引流端連接負壓吸引器,最終使得膨脹腸管減壓?;颊呋夭》亢?,采用生理鹽水和甲硝唑經(jīng)灌腸袋灌洗腸腔,并滴入沖洗液后關閉引流端5~10 min后開放,促進腸內(nèi)容物排出。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自主遵從治療與相關護理。干預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實施相關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3.1 心理護理 腸梗阻患者具有一定的痛苦,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極易產(chǎn)生焦慮、恐懼、抑郁的不良情緒,消除患者的內(nèi)心焦慮,使患者積極配合置管治療,降低置管危險,提高其成功率。
1.3.2 基礎護理 患者置管治療成功后,護理人員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呼吸以及血壓等。
1.3.3 體位與活動 定時對患者行常規(guī)身體評估與生命體征監(jiān)測。對于狀態(tài)較差者應指導其進行床上活動,且時常改變體位,做適當床上活動。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腹部按摩。狀態(tài)良好者可指導其下床活動,有效促進腸蠕動,進而使導管經(jīng)前端重力通過梗阻部位。
1.3.4 導管護理 護理人員應認真觀察導管外露肛門部位并進行標記,以防導管脫出或深入。同時還應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導管知識,使導管得到一定保護,嚴禁強行牽拉,在改變體位時還應保障緩慢,盡量保持右側臥位或斜坡臥位,控制壓迫氣囊,以防導管扭曲。
1.3.5 沖洗護理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沖洗時,應隨時詢問患者感覺,嚴密觀察引流液變化,并注意是否出血。若隨著天數(shù)的增加引流量不斷增加,則表明患者腸腔較為通暢,腸梗阻得到一定緩解。因此沖洗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有效性。
1.3.6 并發(fā)癥護理 患者行腸梗阻導管治療過程中,常會伴有腸穿孔、腸出血、腹腔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行沖洗時,需測量患者腹圍,聽診患者腸鳴音,嚴密觀察引流液狀態(tài)。每次行護理作業(yè)時都要與患者交談此時的感覺,尤其對于腹脹患者,若出現(xiàn)不適應立即通知醫(yī)生,早些診斷,以防出現(xiàn)并發(fā)癥。
2 結果
干預組治愈率為90.0%,對照組治愈率為6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6例無效患者,均轉入外科治療,給予腸粘連松解術。
干預組服務態(tài)度、健康宣教以及心理舒適滿意度分別為97.5%、95.0%、95.0%,對照組分別為72.5%、50.0%、62.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腸梗阻導管治療腸梗阻效果良好,由于此種方式屬于微創(chuàng),操作簡便,可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康復。對患者治療的同時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綜合提高療效[9] 。經(jīng)心理護理,可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經(jīng)基礎護理,可減輕患者不良癥狀;經(jīng)體位與活動護理,可促進患者恢復;經(jīng)導管護理,可保障導管良好狀態(tài);經(jīng)沖洗護理,可有效緩解腸梗阻;經(jīng)并發(fā)癥護理,可有效控制并發(fā)癥發(fā)生。同時經(jīng)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增加活動量,促進腸蠕動,使得腸導管進入,更快到達梗阻處以緩解腸梗阻。
此外,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護患關系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臨床護理屬于一項特殊服務,需對個體和社會團體進行自我?guī)椭?。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準確評估。因此應將家屬宣教列入干預計劃中,提高護理干預效果,此外家屬陪伴還能協(xié)助護理人員監(jiān)督患者,促進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給予腸梗阻導管治療的腸梗阻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預防發(fā)生并發(fā)癥,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沙如拉,李霞.急性低位腸梗阻病人應用腸梗阻導管的護理[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13,24(14):153-154.
[2] 鄧柳,葉弘,汪普丹.3例導管置入術治療結腸癌性梗阻的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12,14(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