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鋼墻 張安國
【摘要】目的對晚期血吸蟲病患者的救治情況進行分析,為加強晚期血吸蟲醫(yī)療救治工作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在我縣血吸蟲病救治定點醫(yī)院地方病醫(yī)院收治的68例晚期血吸蟲病患進行分型治療,腹水型晚血病患者以護肝、利尿、營養(yǎng)支持療法為主;巨脾型晚血病患者以改善臨床癥狀為主;結腸增殖型患者對癥治療。結果68例患者中腹水型治愈率占13.5%,巨脾型10.5%,結腸增殖型33.3%;總治愈率為16.2%。結論加強血吸蟲疫水區(qū)的綜合、科學管理,降低感染,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晚期血吸蟲病;腹水型;巨脾型;預防;管理
【中圖分類號】R722.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5)01-0488-01
血吸蟲病在我國的流行歷史由來已久,血吸蟲分布于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個熱帶、亞熱帶的國家和地區(qū),它寄生于人體或動物的靜脈中。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蟲病,全世界流行區(qū)人口達6億受血吸蟲病的威脅,約2億人感染,每年死亡患者達百萬之多。血吸蟲病分為慢性血吸蟲病、急性血吸蟲病、晚期血吸蟲病和異位血吸蟲病四種,現(xiàn)將針對晚期血吸蟲病的救治體會進行如下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5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縣地方病醫(yī)院住院治療的68例晚血病患者的資料并進行研究分析。其中男53例,女15例,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13歲,平均年齡(36.8±4.7)歲,其中50歲以上的患者35例。所有患者中,腹水型37例,巨脾型19例,結腸增殖型12例。
1.2晚期血吸蟲病的診斷標準①反復接觸疫水或有明確的血吸蟲病史;②有門脈高壓癥狀、體征或有侏儒或結腸肉芽腫表現(xiàn);③糞檢查到蟲卵或毛蚴,直腸活檢查到蟲卵(無治療史者)或活卵、近期變性蟲卵(有治療史者);④血清學診斷陽性,參見慢性血吸蟲病診斷標準。具備①、②為疑似病例;具備①、②、③為確診病例;具備①、②、④可作臨床診斷。
1.3方法按照《湖北省晚期血吸蟲病人救治管理方案》進行分型治療。腹水型晚血病患者以護肝、利尿、營養(yǎng)支持療法為主,同時記錄患者每天的腹圍、體重及尿量信息;巨脾型晚血病患者以改善臨床癥狀為主,為行切脾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結腸增殖型患者一般經病原治療后輕度病變均會好轉,若治療后無明顯效果,應盡早手術。
2.結果
按照《晚期血吸蟲病人臨床治愈標準》對患者做出療效評定[1],68例晚血病患者中腹水型37例治愈5例,治愈率占13.5%,巨脾型19例治愈2例,占10.5%,結腸增殖型12例治愈4例,占33.3%;總治愈率為16.2%(11/68)。
3.討論
血吸蟲寄生于人或哺乳動物的腸系膜靜脈血管中,為蟲卵時隨血流進入肝臟,或隨糞便排出。蟲卵在水中短時間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鉆入釘螺體內,發(fā)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從螺體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動物即鉆入皮膚變?yōu)橥x,以后進入靜脈或淋巴管,移行至腸系膜靜脈中,直至發(fā)育為成蟲,再產卵,整個發(fā)育過程約100天。血吸蟲尾蚴、幼蟲、成蟲、蟲卵對宿主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應,蟲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應的主要因素。蟲卵成熟后通過卵殼釋放出可溶性蟲卵抗原,刺激致敏T細胞產生各種淋巴因子、嗜酸性粒細胞刺激素,成纖維細胞刺激因子等,形成肉芽腫。隨著病程發(fā)展,卵內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消失,壞死物質被吸收,蟲卵破裂或鈣化,最后類上皮細胞變?yōu)槔w維細胞,并產生膠原纖維,肉芽腫逐漸纖維化,形成疤痕組織。
晚血病患者的治療以抗吸血蟲藥物為主,吡喹酮是治療血吸蟲病的首選藥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輕、療程短等優(yōu)點,能殺滅幼蟲、童蟲和成蟲。晚血病患者主要是根治病原改善癥狀,控制和防治并發(fā)癥,一般給吡喹酮總量60mg/kg,1~2d內3~6次口服,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高度腹水和肝昏迷患者除外。治療并發(fā)癥可采用中西醫(yī)、內外科結合的綜合療法。晚血病患者中腹水型居多,病情嚴重,病程長,患者年齡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復。晚血病患者常見并發(fā)癥有常見貧血、肝功異常等。有的患者經過對癥治療病情有所好轉,但是在3~6個月隨訪復查時又出現(xiàn)反復,晚血病患者數(shù)量居高不下,晚血病臨床治愈率低,僅為16.2%,復治患者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加強基層血防醫(yī)務人員的醫(yī)務水平勢在必行,如定期進行業(yè)務培訓,提升醫(yī)療水平。對晚血病患者的救治工作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方案執(zhí)行,認真組織篩查,秉承安全有效的原則,在患者自愿的基礎上優(yōu)先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未接受過救治的患者以及預期治療效果比較好,能恢復生產生活能力的患者。積極協(xié)調內、外科協(xié)作進行晚血病患者的救治,改善其臨床癥狀,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質量。
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嚴重、區(qū)域廣泛,是由于患者在疫水區(qū)生活、生產、玩耍戲水、摸魚捉蝦感染的,自己不知情導致漏查漏治,待發(fā)現(xiàn)病情時已發(fā)展至晚期。因此要加強疫水區(qū)的綜合治理,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群防群治,因地制宜,科學防護。①加強對病人及感染動物的檢查,消滅傳染源:病人確診需要糞檢,隨著血防工作的逐漸深入,糞檢蟲卵的難度也逐漸增加。耕牛是重要的動物宿主,在防治工作中要加強重視。②晚期血吸蟲病治愈率不高,患者生活質量低,因此,血吸蟲病的治療關鍵是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防止向晚期血吸蟲病發(fā)展。③加強對釘螺的控制和消滅工作:毛蚴的寄生場所是釘螺,要結合生產加強湖沼地區(qū)的水位控制,找到其易感地帶,改變釘螺的孽生環(huán)境,減少釘螺至消滅。④加強人畜糞便管理,防止水體污染,做好防護工作:晚血病人畜糞便中含蟲卵,因此要注意加強管理,如建造無害化糞池、沼氣池。易感地帶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節(jié)加強個人防護。⑤加強疫水區(qū)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衛(wèi)生管理:疫水區(qū)的防治措施嚴格,由于比鄰的城區(qū)屬非疫區(qū),容易成為血防工作的盲點。城鄉(xiāng)人員流動頻繁,其中時有感染血吸蟲病的患者,為避免延誤診斷、治療,要加強結合部的衛(wèi)生管理工作,加強健康教育,增強個人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楊世芳.20例晚期血吸蟲病內科治療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