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揚
摘 要:低滲油藏發(fā)育有自然裂縫和人工裂縫,影響了注入水的推進規(guī)律,使得在裂縫不同部位的油水井呈現出不同的注水開發(fā)特征,產生了不同的開發(fā)效果。通過早期注水,掌握合理的注采比及不穩(wěn)定注水、高壓注水等工藝,提高油藏的產量和采收率,收到較好的開發(fā)效果。
關鍵詞:油田;低滲透油藏;裂縫;注水;對策
前 言
油田經過幾十年的開發(fā),地下矛盾日益激化,原油自然遞減幅度加大,產量一度呈現大幅度下滑趨勢。研究表明,低滲油藏開發(fā)特征與常規(guī)油田不同,通過總結低滲油氣藏開發(fā)的經驗,結合區(qū)塊含水上升和地層能量不足、油層平面和層間矛盾突出、注入水的方向性強、見水后含水上升快、穩(wěn)產期短等特點,實施注水井網研究和開發(fā)調整,提高了注水效率。
1 注采井網
根據經驗公式測算,低滲透油田注采井間的距離應在180m ~200m之間。根據原有井網基礎和滾動開發(fā)特點,實施調整和滾動布井,通過加密井網提高采油速度,采油速度提高了0.5%,采收率提高9個百分點,加密井網調整是可以較大幅度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終采收率,并且在經濟上是有效益的。對不規(guī)則面積注水油田,注水初期都見效,但隨著注水量的增加,部分井在注水一月左右就出現水淹,另一部分井因注水波及體積下降而出現低能低產。究其原因,除地層非均質性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井距過小。這些井區(qū)油水井井距在300米左右,而注水井裂縫長約200~400m左右,注水沿裂縫推進后掃油面積過小。由于油田油層薄,油層單一,油水井形成注水水竄通道,剩余油難以采出。采用中井距布井,有利于避免暴性水淹,水驅效果較好。
2 注水時機
研究表明,低滲透性油藏除實施必要的整體壓裂措施外,及時注水補充能量也很關鍵。因為隨著低滲透油層的開發(fā),人工裂縫和天然微裂縫將隨地層壓力的下降而閉合,而這種裂縫的閉合可能是永久性的,油井產量下降后難以復產。對低滲透油藏一般都先鉆注水井,先排液,或者不排液同步投產、投注,把地層壓力下降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使油井生產能力可以保持在原始水平的80%左右。針對部分油藏邊水不活躍,天然能量補給不足,每采出1%地質儲量,地層壓力下降的情況,整體開發(fā)過程中,基本上保證了注水井與采油井同步進行。
3 注水壓力
低滲透油層一般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層中黏土礦物遇水膨脹和注入水的水質與油層不配伍等因素導致的油層傷害,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壓區(qū)。以某塊為例,儲層巖性以巖屑長石細砂巖為主,屬低滲透構造巖性油藏。該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欠注水井多,影響區(qū)塊整體供液。水井中有2口水井注不進,3口水井有不同程度的欠注,導致對應的油井供液不足,影響產量。二是水井分注測調難度大,影響正常注水,為區(qū)塊的控水穩(wěn)油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
4 注水方式
低滲油藏注水開發(fā)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存在啟動壓力梯度,注水井啟動壓力高,注水井周圍極易形成高壓區(qū),致使注水壓力迅速上升,甚至達到極限,其后果是水注不進,油采不出。為解決這一矛盾從一開始就強化了注水工作,通過措施改善地層吸水能力,提高注水壓力,實施高壓或超高壓增注措施(低于破裂壓力),提高注水強度。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1)保持合理的注采比低滲透油藏由于一部分水未參加有效驅動,要用比中、高滲透油田高得多的注采比才能保持油田穩(wěn)產,國內外開發(fā)經驗表明初期用1.3~1.6注采比,中后期用1.2注采比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當井組內油井見效見水后,為避免注采強度過大導致油井暴性水淹,適時調整了注采比。(2)高壓、超高壓注水。對于微裂縫不發(fā)育的油層單元,在不超過油層破裂壓力的前提下,通過提高水井注水壓力,增加地層吸水能力來改善和提高開發(fā)效果。如**井組,注水井在系統注水壓力下不吸水,通過對該井壓裂增注并裝增壓泵后,注水壓力由16 MPa提高到30 MPa,注水量提高到60m3/d,三個月后,對應油井見效顯著,產液由39.1t/d上升到67.3t/d,產油由30.5t/d上升到57.6t/d。實施高壓注水8井次,確保了地層能量穩(wěn)定。如**井在難注的情況下將壓力提高使對應的物性較差的油井由壓裂投產時初期產量2t/d提高到目前的5t/d左右。
5 壓裂時機
低滲透油藏自然產能較低,一般達不到工業(yè)油流標準,必須進行壓裂改造才能進行有效的工業(yè)開發(fā)。目前張琪等提出的“整體壓裂”優(yōu)化設計技術是世界近期水力壓裂工藝的一個重要發(fā)展,它已不再是一般單井增產增注方法,而是油田總體開發(fā)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區(qū)塊在投產或投注之前不壓裂,注水井由于滲透率低使得能量傳播慢,造成局部地層壓力過高而注不進水,而生產井由于得不到能量補充,造成井點周圍地層壓力過低而產不出油。因此開發(fā)井在投產或投注之前必須壓裂。
6 結 論
低滲透油田開發(fā)合理的注采井網應該是不等井距線狀注水井網,其注水井井距一般應大于油井井距,也應大于注水井與油井之間的排距。其具體的井排距大小應在壓裂優(yōu)化設計的基礎上,根據裂縫與基質滲透率差異的大小確定。水平井、多底水平井為低滲透油田開發(fā)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但其合理的注采井網部署尚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低滲透油田開發(fā)往往與裂縫有關(天然的或人工壓裂的),在低滲透油藏的開發(fā)中適當縮小注采井距可以提高驅替壓力梯度。早期注水,投產投注之前進行復合技術壓裂,對低滲油藏的開發(fā)效果明顯??傊?,合理的注采井網、早期注水和合理的注采比是低滲油藏保持注水開發(fā)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李道品.論低滲透油藏開發(fā)的主要矛盾和改善途徑[J].世界石油工業(yè),1998,5(10):44-48.
[2] 季靜.高溫高壓低滲透油藏高效開發(fā)的一個實列.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4,23(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