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欣超等
摘要結合鄂爾多斯市耕地數量與利用現狀,分析影響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主要因素,確定影響因子,構建影響模型,劃分影響因子重要性,得出提高耕地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1-304-02
中國耕地質量總體偏低,中等、低等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2/3以上。受人口持續(xù)增長、消費結構升級、資源環(huán)境約束趨緊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供求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一方面是提高耕地數量,另一方面是提高耕地質量。但目前,我國耕地數量的增加量遠遠不能抵消耕地數量的減少量。鄂爾多斯市作為資源型城市,其生態(tài)脆弱、耕地質量較低。因此通過分析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影響因素,確定影響因子,構建影響模型,劃分影響因子重要性,可為提高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提供依據。
1區(qū)域概況
1.1自然條件
鄂爾多斯市屬我國農牧交錯帶西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南部。鄂爾多斯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間為2 700~3 200 h,年平均氣溫為5.3~8.7 ℃,東部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300~400 mm,西部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190~350 mm,全市東西年平均降水量相差200 mm左右,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年蒸發(fā)量達2 000~3 000 mm。鄂爾多斯市西高東低,地貌類型由北部黃河沖積平原區(qū)、東部丘陵溝壑區(qū)、西部坡狀高原區(qū)及中部庫布其、毛烏素沙區(qū)4個部分構成。土壤以風沙土為主,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在1%左右,全氮含量0.05%,速效磷含量12 mg/kg,速效鉀含量228 mg/kg??砷_發(fā)利用水資源總量為21.49×108 m3/a,以地下水為主,約占69%,地表水(黃河水)次之,約占31%。
1.2耕地農田基本建設條件
耕地質量的高低不僅取決于耕地的自然條件,同時也受到農田基本建設因素的影響[1]。自然條件完全相同的耕地由于生產經營者投入和經營管理水平不同其生產能力不同,因而造成農田的灌溉保證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不同[2]。鄂爾多斯市經濟發(fā)展較快,農田改造投入增多,并結合國家土地整治及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的實施與推廣,耕地基本工程建設灌排條件的改善對耕地質量影響顯著。
1.3耕地利用現狀
鄂爾多斯市耕地面積總計408.08 km2,水澆地面積282.65 km2,占耕地面積的69.26%,主要集中在達拉特旗;旱地面積125.43 km2,占耕地面積的3074%,主要集中在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市耕地總體地勢平坦,平地面積326.49 km2,占耕地面積的80.01%;其余為大于2°的坡地。但受自然因素及社會利用因素條件限制,鄂爾多斯市總體耕地質量較差,耕地等級為12~15等,其中15等級占將近一半耕地面積。
2耕地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2.1因素選取
影響耕地質量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因素和社會經濟條件因素。自然條件因素包括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和土壤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因素包括土地集約化程度、灌溉條件和排水條件,某些因素可分解為多個因子,構成因素體系。
根據鄂爾多斯市耕地及利用條件選取坡度、降水、有效土層厚度、表層質地、有機質含量、鹽漬化程度和距障礙層深度7個自然因素,灌溉保證率、田面積水時間和土地利用系數3個社會經濟條件因素作為評價影響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因子。
2.2影響方式分析
通過對調查樣點因子及耕地質量的模擬分析發(fā)現,不同因子對耕地質量表現出不同的影響方式和作用程度。隨不同地區(qū)降水量及土地集約化程度變化,耕地質量也隨之變化,呈正相關關系;當有效土層厚度、有機質含量、距障礙層深度增加及灌溉、排水條件改善,耕地質量也隨之提高,呈正相關關系;但隨地形坡度、鹽漬化程度、田面積水時間增加時,耕地質量隨之下降,呈負相關關系(表1)。
2.3單因子影響程度分析
根據鄂爾多斯市耕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并參照農用地分等定級對各因素對耕地質量影響程度進行分析。采用SPSS單因素相關分析,可以得出土地利用系數、地形坡度、表層質地和灌溉保證率對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影響顯著;有效土層厚度、有機質含量、田面積水時間和鹽漬化程度對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影響比較顯著;降水對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影響較弱;距障礙層深度對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無影響,因此剔除此因子(表2)。
2.4多因素相關分析
由于耕地質量是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只對各因素進行單因素相關分析是遠遠不夠的,將耕地質量作為自變量Y,各因素作為因變量X,進行SPSS多因子相關分析,并建立多元回歸模型:
Y=-227.790+0437X1+0.882X2+0.513X3+0.419X4+1.106X5+0.101X6+0.672X7+0.450X8+2.348X9。
最終確定各個因子影響耕地質量的權重及對選取的各因素條件進行打分后的平均值(表3)。
2.5重要性比較
通過比較各個指標重要性(權重大?。┌l(fā)現,X7、X1、X4、X2重要性均高于平均重要性,而X3、X9、X8、X6均低于平均重要性(圖1)。
由原始數據可算得每個指標滿意度平均值,以每個指標重要性程度為縱軸,以每個指標滿意度平均值為橫軸繪制象限圖(圖2)。由圖2可以看出,象限一屬于重要性高指標分值也高的象限,X1(土地利用系數)、X4(表層質地)這2個指標落在該象限上,該象限標志著指標分值與因子的重要性成比例,即鄂爾多斯市因子指標分值與因子的重要程度相符合。對該象限上的2個指標應該繼續(xù)保持。
象限二屬于重要性高但指標分值較低的象限,X8(灌溉保證率)、X2(地形坡度)落在該象限上,表示指標分值低于所評價該因子的合理的重要程度。標志著需要改善這2個指標,所以這2個因子在影響耕地質量方面有待改進。
象限三屬于重要性低指標分值也低的象限,這個象限標志著指標分值與因子的重要性成比例,X6(降水)該指標落在該象限上。該因素是在X7(灌溉保證率)存在的情況下,重要性相對于其他指標因素的重要性及得分較低,但在旱作耕地的評價指標里所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
象限四屬于重要性低指標分值高的象限,X3(有效土層厚度)、X5(有機質含量)、X8(田面積水時間)、X9(鹽漬化程度)4個指標落在該象限上,因素指標值大大超過了因素的重要程度。應該把這些結果的資源轉到其他更重要的方面,如象限二上。
3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總體等級較低,提高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重點是在穩(wěn)步改善土地利用率和土壤表層質地的同時應著力提高耕地的灌溉保證率及田面平整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通過土壤改良、土地平整、修建灌溉與排水等工程,集約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時,改善土壤肥力及田面平整度,完善灌排水措施并配備路、林、電等相應配套設施,形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wěn)產、生態(tài)良好、與現代農業(yè)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3] 。通過整治將影響耕地質量的障礙因子降低到最低限度,耕地質量平均提高一個等級。因此,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提高鄂爾多斯市耕地質量、保證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和戰(zhàn)略要求。
參考文獻
[1] 牛海鵬,李明秋.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672-677.
[2] 陶崇鑫,劉新平,吳貴亮.阿勒泰市耕地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農業(yè)科學,2012(7):1353-1359.
[3] 吳海洋,巴特爾,鄭偉元,等.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