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淑丹
摘 要:學習詩歌不僅能為學生帶來美的意境和美的享受,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個人氣質。然而在高中生心中,學習詩歌、探索詩歌的美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而是需要去死記硬背從而在高考中提高分數(shù)的艱巨任務。隨著新課改的到來,高中語文詩歌的教學也需要進行改革。本文主要闡述欣賞詩歌的必要性、探索目前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課堂的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對該問題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詩歌審美性;高中語文;教學弊端;解決對策
目前,許多學校開設了關于語文詩歌審美性的教學課程,然而在這樣的課堂中人們只看到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講著關于學好詩歌提高分數(shù)的格式答案,學生拼命抄寫教師所講的欣賞詩歌的格式為高考做準備。詩歌是用來欣賞與學習的,如今卻變成用生硬公式來剖析詩歌,這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一、欣賞詩歌的必要性
詩歌是凝練語言、表達作者自我情感的一種文學形式,正是詩歌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才讓人們去學習和探索其中的美麗,尤其是古詩。我國古代詩人給華夏子孫留下了很多的詩歌,這些詩歌有如下幾點美學方面的特征:一是充沛而真摯的情感。詩歌往往帶著作者的個人情感,如李白的詩往往透露著自信和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李煜和李清照的詩大多消極、多愁善感等。二是豐富的想象與無與倫比的意境。一般寫詩的詩人的文學功底都非常好且天賦異常,這些詩人的世界充滿了想象,當他們用詩歌這種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想,我們會看到其中浩大的想象力與無與倫比的意境。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三是精煉的語言。詩歌一般是短小精悍,特別是古詩,而作者要向把自己的全部情感淋漓盡致表達出來就需要濃縮精華,因此他們的語言非常的凝練優(yōu)美。四是內容與表達方式多樣化。詩人寫詩的內容題材豐富,如《詩經(jīng)》有戀詩、閨怨詩與對社會的諷刺詩,其表達技巧也呈現(xiàn)多樣化,采用夸張、對偶、擬人等手段。
總體來說,詩歌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美學特征,這些美的東西值得人們去欣賞與學習,因此在高中課程中才會開設關于語文詩歌鑒賞的課程。
二、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
1.教師教學過程公式化
詩歌欣賞課堂本來是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索詩歌的交流場所,然而在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詩歌欣賞課上往往是教師拿出一首古詩,然后用公式般的語言對該詩歌進行剖析,如李白的《將進酒》,教師就會先講解作者的社會地位、寫作背景、詩歌的名句賞析、哪些字詞的點睛之處。教師講的話學生都賣力抄記筆記,課后學生覺得該詩是美的,但自己好像又體會不到美的所在,因為課堂上忙著抄筆記而沒有時間領會。
2.枯燥乏味的詩歌鑒賞練習
目前的詩歌鑒賞課堂,教師通常會拿出很多關于詩歌賞析的試卷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美名為詩歌審美性研究,然而學生在一道道的問題中早就忘記了自己是在欣賞詩歌還是在考試答卷。
3.無享受的詩歌教學課堂
在詩歌鑒賞課堂里沒有學生與教師的語言交流,沒有視頻與音樂的帶動,更沒有教師引領學生走進詩人所描繪的優(yōu)美的意境,這樣的詩歌教學只是干巴巴冷冰冰,與欣賞詩歌的美毫無關聯(lián)。
三、針對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課堂弊端的解決對策
1.針對教育界的改革
高中學生學習詩歌課堂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這與教育界的文化教育方向是離不開的。高中語文的詩歌欣賞課堂出現(xiàn)以上的不良問題的矛盾點在于高考。高考擬題者把詩歌鑒賞作為高考的一部分,不外乎引起人們對詩歌的關注,但是教育不應該以名利為目的,因此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高考擬題者可以把詩歌賞析的分數(shù)降低一些以及提倡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改變教學方式。
2.針對教師的改革
(1)摒棄傳統(tǒng)課堂,開創(chuàng)新式課堂。比如,在詩歌鑒賞課上,教師可以請學生分別進行朗讀、表演小品、分小組搜集資料自主講課而教師進行一定補充等。
(2)開創(chuàng)自由課堂。在語文詩歌鑒賞課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去體會詩歌的魅力所在,鼓勵學生發(fā)言,讓學生表達自我心聲。
(3)改變陳舊觀念。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緊跟時代潮流,改變分數(shù)至上、死板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科技,利用多媒體等進行教學。
3.針對學生的改革
詩歌鑒賞課上學生也應該做出一些改革。首先,學生應該腳踏實地學習詩歌、欣賞詩歌,要多背詩多讀詩,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讀多了,感覺就出來了;其次,學生可以多看一些關于詩歌鑒賞的書籍,如《唐詩鑒賞》《宋詞鑒賞》,這邊都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成熟的看法,欣賞詩歌的角度更貼切;最后,學生要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查資料了解詩歌的一些信息,這樣才不會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地位。
總之,詩歌鑒賞課堂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發(fā)現(xiàn)詩歌魅力、學習詩歌的互動活動,因此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需要多主體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成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40).
[2]王益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J].新課程(下),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