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生
教育事業(yè)想得到大的發(fā)展空間,就必須創(chuàng)新;想要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也必須創(chuàng)新。物理學科的專業(yè)性強,學習難度會逐漸增大,因此,課堂的教學效率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至關重要。高效課堂是指優(yōu)質的教學,其主要表現是教師能夠輕松教學,學生能夠愉快學習。
一、完善高效課堂結構設計
想要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首先要做的便是從整體出發(fā),把握全局框架,完善高效課堂的結構設計,從學生未來的物理學習與發(fā)展立足。課堂結構設計是否完善、是否合適、是否優(yōu)化,將直接影響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與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初中物理教學的課堂結構是變化多段的,因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方式等因素而改變,因此,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結構也會隨之進行適應性的調整。
按照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的目標而進行,可以將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分為以下幾個程序,如下圖所示:
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可針對本節(jié)課內容提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來學習,如此就能了解到這個問題產生的緣由并思考出解決辦法,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通過教案、練案來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與練習訓練,將不明白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索或請教教師等方式來加以解決。對于學生不清楚、不明白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及時進行點撥。
二、以小組形式促進學習效率
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是新穎的教學方式。小組形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機會,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也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
合作良好有助于反饋力度的提升。即使是一位經驗豐富、優(yōu)秀的初中物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上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使學生存在僥幸心理。但是,以小組為單位,任命有責任心的學生擔當小組長,監(jiān)督學生完成布置下來的任務,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把注意集中到教學上,從而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性。
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教材中,除了上課的規(guī)定理論知識之外,還要求學生動手做的實驗。對于實驗,如果由學生單獨完成,由于學生的能力都不一樣,所做的實驗也難以同步進行,這樣就會浪費許多時間。小組合作不僅能減少實驗環(huán)節(jié)所占據的時間,還能使學生取長補短,不斷改善自己。
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可以以6人小組為單位,針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進行思考與探討,再通過大家合作動手做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為了證明自身觀點的正確性,小組成員就會熱烈地參與討論之中,并做出相應的實驗方案。這樣的競爭不但能拉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帶動學生思考,活躍課堂的氣氛,有助于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
三、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物理除了具有專業(yè)性,還具有趣味性。初中物理常常描繪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和規(guī)律。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簡單的教材來展示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舉一反三,以增加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電荷與靜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冬天脫毛衣時的靜電現象,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再加以引導,這樣會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更加期待。
再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內容時,初中生難以觀察到日食與月食。教師就可以引用新聞中常常出現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對這種現象進行模擬實驗或者光看日食、月食形成的相關視頻,然后講解該種現象形成的原因。如此,會讓學生留心身邊的生活現象,從而學會更多的物理知識。
總之,傳統(tǒng)模式的物理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而顯得低效。只有掌握初中生的學習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與思維的鍛煉。真正的高效課堂是學習氛圍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教師教學輕松的課堂,這也是教師最需要和最希望的,學生最愿意接受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孟德仙.淺談如何打造中學物理高效課堂的途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3).
[2]王兆杰.對如何打造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認識[J].考試周刊,2015(8).
[3]王亞平.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打造物理高效校課堂[J].陜西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