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信詐騙
1.發(fā)送“老婆的開房視頻”實施詐騙。
近日,浙江省衢州柯城人陳某收到一條陌生短信,短信內(nèi)容顯示為一條鏈接,并附有文字說明:“這是你老婆與別人的開房視頻?!标惸骋魂囇灒⒓袋c擊了鏈接,可結(jié)果并未看到所謂的其老婆與他人的開房視頻!可是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陳某總是感覺手機使用不正常。于是他將手機進行了刷機,刷機后,陳某的手機收到了很多6位數(shù)的驗證碼短信,陳某查詢了手機銀行卡的交易情況,發(fā)現(xiàn)銀行卡里的近五萬元現(xiàn)金被盜刷了!
警方在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犯罪分子通過短信的方式,將存有木馬病毒的鏈接發(fā)送至受害人手機,附加說明誘導(dǎo)其點擊,之后利用病毒竊取其支付軟件的賬號和密碼,同時還屏蔽了驗證碼,以此洗劫了受害人的賬戶內(nèi)資金。
提醒:千萬不要點擊來歷不明的陌生鏈接,不要安裝陌生人發(fā)來的不明軟件,并要在手機上安裝安全軟件,不然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2.利用二維碼詐騙。當你通過手機網(wǎng)購時,騙子以商品為誘餌,許諾給你返利,并發(fā)送商品二維碼,要求你掃一下二維碼,實則這個二維碼藏有木馬病毒。一旦掃碼,木馬就會盜取你的應(yīng)用賬號、密碼等其他個人隱私信息。
提醒:手機不要隨便掃碼,不要貪小便宜,否則可能吃大虧。
3.盜號詐騙。與盜用QQ號詐騙類似,騙子盜取你的微信身份,冒充你的好友跟你聯(lián)系,并以各種理由向你借錢。
提醒:與微信好友電話聯(lián)系,核對真假。
4.點贊詐騙。這種詐騙方法更多,主要分兩種情形:一是集滿多少個贊就可以獲得什么禮品或優(yōu)惠,實際上等你集滿了所要求數(shù)目的“贊”,去兌換禮品或領(lǐng)取免費消費卡時,發(fā)現(xiàn)拿到手的獎勵“縮水”。二是商家發(fā)布“點贊”信息時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體位置,而是留下電話,要求參與者將自己電話和姓名發(fā)到微信平臺,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數(shù)量夠多,這種“皮包”網(wǎng)站會自動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個人真實信息。
提醒:對這種點贊的信息要先查證一下,打個電話咨詢,必要時可把咨詢答復(fù)錄下,防止商家“賴賬”。
二、電話詐騙
1.“中獎、退稅、刷卡”藏騙局。
詐騙犯給手機用戶發(fā)“我是××省公證處的公證員××,恭喜你的電話號碼在××抽獎中中了×等獎,獎品是小轎車一部”之類的短信。
提醒:如果你的手機收到這類短信,請給自己幾秒鐘的思考時間,想想自己是否進行過搖獎或參與過什么活動,如果沒有,刪除它,不要回復(fù),更不要相信
2.利用你的身邊人實施詐騙。
有人打電話稱你的孩子被綁架,并索要贖金,電話中甚至還出現(xiàn)了孩子的哭鬧聲音。
提醒:如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冷靜,先問問對方手中是男孩還是女孩,長什么樣,穿什么樣的衣服。如果對方所陳述的內(nèi)容與孩子相符,盡快報警,以便公安機關(guān)查出事實真相。如果您所問的情況對方回答不上來或有誤,那一定是有詐。
3.謊稱發(fā)生意外實施詐騙。
有人打電話稱你的家人在某地生急病或發(fā)生意外,急需用錢,讓你把錢打到××銀行賬號上。
提醒:接到這類電話時,你一定要核實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話,以免不法之徒利用你對身邊人的感情,實施詐騙。
4. “點歌、充值、退話費”騙你是真。
“你好,你的朋友為你點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達他的思念和祝福,請你撥打×××收聽?!?/p>
提醒:不要回撥電話。在這種情況下,當你撥打收聽時,那你的話費金額一定會直線下降。
5.冒充移動(或聯(lián)通)實施詐騙。
“你好,這里是中國移動(或聯(lián)通)客戶服務(wù)熱線,由于我們的工作失誤,你的電話費這幾個月共多收了×××元,如確認退費請按……”
提醒:類似的電話接到后,您只要認真查看一下來電號碼,就可識破騙局。
6.未知電話行詐騙。
如果你接到未知的電話號碼,或響過兩下就掛斷的電話,一定要當心,不要隨隨便便回復(fù)。
提醒:目前,在一部分0941、0951開頭的號碼中有一類是加值的付費電話,在接到這兩個號碼開頭的電話或陌生來電時,一定要小心核對再行回復(fù)。
7.猜猜我是誰,實施詐騙。
如果你接到不熟悉的電話,對方自稱為你好友,并讓你猜其身份,請不要跟他捉迷藏了,直接問他是誰,如果是你的好友,簡單核對一下就清楚了,你的朋友也不會責(zé)怪的,但卻防止了上當受騙。
三、短信詐騙
1.提供賬號匯款型。
“我手機沒電了,速把款打入×××賬號,某行:×××,戶名×××?!钡仁謾C短信是不法分子采用“全面撒網(wǎng),重點捕魚”的詐騙手法,面對不特定對象大面積群發(fā)詐騙短信,總有個別群眾因不了解詐騙手法或缺少防范意識而上當受騙。
2.高薪招聘型。
發(fā)送“×××飯店招專職員工,性別不限,體健貌端,年齡 18 歲至 45 歲,月薪過萬元。”短信進行詐騙。當一些急于找工作的朋友打電話咨詢時,騙子常以預(yù)收服裝費、面試費、保證金等名義要求打電話者往某賬戶打入一定款項,隨后“人間蒸發(fā)”。此外,還出現(xiàn)以高薪招聘“公關(guān)先生”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試,當受害人到達指定酒店再次撥打電話聯(lián)系時,作案分子并不露面,聲稱受害人已通過面試,向指定賬戶匯入培訓(xùn)、服裝等費用后即可上班。
總之,如今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廣大朋友要格外留神。平時要多看新聞,碰到以上情況時,要做到沉著冷靜、不慌不亂、不貪便宜、拒絕誘惑,努力核查實情、辨別真?zhèn)巍?/p>
(江西 ? 李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