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蠶分為中秋蠶和晚秋蠶。8月中旬收蟻的蠶為中秋蠶,9月上旬收蟻的蠶為晚秋蠶。秋蠶飼養(yǎng)的好壞,主要決定于葉質、氣候條件和桑蠶病蟲害,其次是蠶品種、技術設備條件等,因此,養(yǎng)好秋蠶,必須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葉質和桑蠶病蟲害等的發(fā)生特點,抓住關鍵,掌握時機,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做好各項技術處理,奪取秋蠶穩(wěn)產高產。
一、秋蠶的飼養(yǎng)特點
1.氣候的特點
9月份,立秋已過,氣溫逐漸降低,但溫度日變幅很大,日中炎熱,還有長短不等的“秋老虎”時期,有時出現(xiàn)特殊的干旱或多雨。因此,在飼育期要注意對可能出現(xiàn)的高溫干燥、高溫多濕等環(huán)境,做好調節(jié)工作。而9—10月份,氣溫顯著下降,而且是一陣秋雨、一陣涼。一般情況下,白天氣溫在蠶的適溫范圍內,早晚低于適溫,特別是大蠶后期,加之大棚飼養(yǎng)的,常處于低溫干燥或低溫多濕環(huán)境中,要注意保溫補濕或升溫排濕。
2.葉質的特點
中秋時節(jié)因氣溫高,桑樹生長發(fā)育快、蒸發(fā)水分多,桑葉含水量少,老嫩相差大,葉質粗硬,營養(yǎng)價值下降。因此,應加強桑園的及時灌水抗旱,肥培管理,以獲得優(yōu)質的飼料,保證蠶作安全。晚秋期,一般用桑條中上部新長的桑葉,如水肥充足、除草及時,晚秋葉質良好。
3.病蟲害的特點
近幾年秋蠶期桑螟、桑毛蟲、桑尺蠖、紅蜘蛛大量發(fā)生,這些害蟲的尸體與蠶發(fā)生交叉感染,而且嚴重影響葉質,因此必須加強防治。另外,大量使用細菌農藥,桑園治蟲殘效期未過就摘葉喂蠶造成中毒,或引起微量中毒,以致發(fā)生不結繭蠶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因此,必須加強消毒防病,桑樹治蟲,做好防蠅、防蟻、防農藥中毒等工作。
二、技術要點
1.嚴格消毒防病。秋蠶的消毒防病,要從嚴要求。做到:蠶前消毒八個字,中間消毒八件事,回山消毒三徹底。把消毒防病貫穿到全蠶期。蠶前消毒八個字是:掃(認真打掃清潔)、洗(沖洗蠶室、洗刷蠶具)、換(室內換土)、澆(地面澆石灰漿)、粉(四壁粉刷)、消(嚴格消毒)、煮(煮消蠶網等小蠶具)、曬(蠶具日曬)。中間消毒八件事:一是每次眠網除下后,煮沸消毒一次;二是三眠以后,把小蠶用過的蠶具再進行全面消毒一次;三是每天撒一次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消毒;四是細菌、農藥污染過的桑葉和蟲口葉等,再用0.3%的漂白粉液進行消毒,儲桑室和儲桑用具每天消毒一次;五是每次除沙后進行地面消毒;六是蠶沙不亂倒,及時清理送走,裝桑葉的用具不直接放在地上;七是發(fā)現(xiàn)蠶病嚴格隔離;八是換鞋入室,洗手給桑。另外,還要使用氯霉素添食和“來蠶蠅”添食或體噴?;厣较咀龅饺龔氐祝杭磳πQ室、蠶具進行全面消毒,徹底處理桑渣蠶糞,對蔟具進行徹底消毒,這對預防蠶病可起很大作用。
2.良桑飽食:一是采、運、儲。采露水葉,利用早、晚時間采葉,輕裝快運,防變質,干儲濕喂。二是精選小蠶用葉。收蟻用葉黃綠略皺為宜,1齡轉綠、伸平為宜,2齡正綠為宜。三是稀放飽食,巧吃水葉。要勤擴座,趨前擴座,做到“三稀”,即蠶架稀、蠶箔稀、蠶頭稀。在日中,氣候干燥,壯蠶期、盛食期多吃水葉,葉質硬時多吃水葉。三是做好眠起處理。嚴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蠶,適時餉食,防饑餓。四是做好防蠅、防蟻、防中毒工作。
3.控制不良氣候環(huán)境:由于養(yǎng)蠶布局的調整,適養(yǎng)中秋蠶,大養(yǎng)晚秋蠶。中秋蠶收蟻一般在8月中旬,剛好是處暑季節(jié),防高溫干燥或高溫多濕,要做好降溫排濕、通風換氣、搭涼棚、吹風扇、外墻刷白石灰、屋頂蓋草、早晨屋面及外墻噴井水、中午室內地面用井水補濕等工作。遇高溫多濕時,要排濕防悶,室內通風換氣,禁吃水葉,要增加給桑次數(shù),減少每次給桑量。隨著晚秋蠶飼養(yǎng)數(shù)量的增加,大蠶期大棚飼養(yǎng)的較多,9月底,氣溫已明顯下降,要做好升溫排濕或升溫補濕等各項技術工作,確保秋蠶豐產豐收。
(江蘇省射陽縣蠶桑站 尹雪群 ?郵編:2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