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摘 要】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讓外語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對于有些人來說,接受和掌握這樣一種語言始終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厭學、怕學的情緒在當代大學生,尤其是民辦院校的大學生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提升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幸福感?這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外語學習 ? ? 幸福感 ? ? 民辦院校 ? ? ? 厭學 ? ? ?怕學
一、引言
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讓外語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外語教學與研究(主要是英語)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問題總是存在,而且不斷翻新。
2012年7月,本人參加了外研社在杭州舉辦的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在會上,不少來自民辦本科院校的老師抱怨,學生的英語底子太差,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很難調(diào)動,厭學怕學的情緒極為普遍。事實上,有著類似煩惱的老師不僅僅是民辦院校的老師,還有些甚至來自重點公辦本科院校(主要是理工和藝術(shù)類專業(yè))。
擔憂和抱怨不僅僅來自高校的教師,我們的學生也一樣痛苦。
一方面,學生對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滿意度不高。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所做的多次調(diào)查顯示,我國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滿意度較低。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復(fù)旦大學外文學院蔡基剛教授在2008年曾對全國五個省市的6所大學進行過問卷調(diào)查,對象是在大學期間至少已經(jīng)學習兩個學期的學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認為自己進入大學后英語水平?jīng)]有提高和甚至有所下降的占到64.5%(其中有些下降的占37.7%),對大學英語教學勉強滿意和不滿意的占54.5%。
另一方面,學生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快樂也不多。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直言:學英語純粹是為了過四六級或出國,學習的樂趣無從談起。更多的同學(民辦院校尤為明顯)因為英語基礎(chǔ)不好,學習方法不得力,簡直視英語為洪水猛獸,厭學怕學的情緒嚴重。一個學生曾親口對筆者說,看(英語)書看不進去,出去玩又覺得內(nèi)疚,心情真的很矛盾。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幸福,學習過程也應(yīng)該是幸福的??涩F(xiàn)在,教的不滿,學的痛苦,脫離了高考的指揮棒,原本應(yīng)該充實快樂的大學生活都去哪兒了?
二、什么是幸福?學生的幸福感來自哪里?
從古至今,人們追求“幸?!钡哪繕耸冀K如一。何謂幸福?東漢許慎的《說文》有云:幸,吉而免兇也;福,佑也。根據(jù)中國的民俗學,財產(chǎn)富足、身體健康、道德高尚和寧靜平安的生活,以及死而無憂的結(jié)局都可稱之為“幸?!?。人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保ā渡袝ず榉丁罚?/p>
這樣的幸福顯然滿足不了現(xiàn)代人的追求。人們在貧窮、動亂和太平、安康的時候所追求的是不一樣的東西,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今天,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成了人們的主要追求。什么才是幸福?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教授說,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和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關(guān)于“大學階段怎樣才叫幸福?”筆者曾在所教的大學生中做過一個非正式調(diào)查,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不掛科就是幸?!?有的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相愛的人就是幸?!?但更多的學生認為,“學好自己的專業(yè),畢業(yè)能找個好工作”,“獲得學業(yè)上的成就,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就是幸福。
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業(yè)相關(guān),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個層次:
1.能通過所有課程考試,俗稱“不掛科”;
2.所有課程考試成績優(yōu)良,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最好能因此得獎學金;
3.對所學課程感興趣,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它,并因此而獲得相應(yīng)成就。
馬丁·塞利格曼教授把“幸福”劃分為三個維度——快樂、投入、意義。每個維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將淺層次的快樂轉(zhuǎn)化為深遠的滿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處更大的事情。
筆者認為,在如今功利主義盛行,抑郁癥、狂躁癥患者越來越多,且患者年齡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培養(yǎng)大學生們學習的幸福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三、民辦院校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幸福指數(shù)——以廣東白云學院為例
外語教學在中國不過百年的歷史,但它確實改變了人們的觀念,也因此成了大中小學的必修課。對此,有人歡喜有人愁。
模仿福代斯的幸福測試,筆者編制了一個簡單的外語學習幸福感測試:
你覺得學習外語有多幸?;蚨嗖恍腋?,下面哪一項最符合你大多數(shù)時候的狀態(tài):
10. 非常幸福(覺得狂喜)
9. 很幸福(覺得心曠神怡)
8. 幸福(情緒高昂,感覺良好)
7. 中度幸福(覺得還不錯,愉悅)
6. 有一點幸福(比一般人幸福一點)
5. 持平(不特別幸福也不特別不幸福)
4. 有一點不幸福(比持平低一點)
3. 中度不幸福(心情低落)
2. 不幸福(心情不好,提不起勁)
1. 很不幸福(抑郁、沉悶)
0. 非常不幸福(非常抑郁,心情跌入谷底)
通過對隨機所選的196名廣東白云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我們悲哀地發(fā)現(xiàn):60%以上的學生選擇的是5分以下(包含5分),個別學生居然選了0分,選擇10分和9分的沒有。
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幸福指數(shù)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經(jīng)過與一些學生進行面對面地聊天,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不幸福主要源自厭學和怕學這兩種心理狀態(tài)。
(一)厭學的理由
筆者曾對教過的2011級和正在教的2013級幾個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班做過一次相關(guān)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不愿學習英語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
1.沒興趣;
2.上課內(nèi)容與實際脫節(jié),能力培養(yǎng)不夠;
3.就自己所學專業(yè)而言,畢業(yè)之后用英語的機會不多,中小學的那點就夠用,不用學什么大學英語;
4.教材陳舊,教學模式過于傳統(tǒng);
5.老師的人格魅力有限。
(二)怕學的理由
調(diào)查中,不少學生承認外語有用,也很想學好,產(chǎn)生怕學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1.不友好的師生關(guān)系,或教師的關(guān)注度不夠;
2.平時表現(xiàn)不佳,考試成績較差,看不到學習的成果;
3.學習的專注力不夠,理解能力有限;
4.缺乏自信,容易失望;
5.沒有毅力,做不到持之以恒;
6.自控能力較弱,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以上這些狀況能否得到改善?換句話說,教育者能否通過一些策略和技巧來矯正這些學生的消極學習態(tài)度,使他們不再把外語學習視為洪水猛獸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四、如何改善和提升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幸福感
下面本文將就厭學和怕學這兩種現(xiàn)象分別進行論述。
(一)厭學心理的矯正
對于那些討厭學習外語的大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嘗試“有為”與“無為”相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采取以下措施來改變其外語學習的態(tài)度:
1.打造良好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有意無意地渲染外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進大學之前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大學生,他們對英語的好惡態(tài)度早已形成,簡單正面直接地說服效用不大,弄不好還會起反作用。教師們可以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做些文章,例如選些學生感興趣的,與現(xiàn)實社會相關(guān)的,或與學生的專業(yè)方向相關(guān)的材料作為切入口,找到共同的話題,以此為基礎(chǔ)的師生關(guān)系才能深入,教學才有保障。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一味地取悅學生,降低教學要求。學生不是傻瓜,過低的要求打造不出真實的自尊。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校園活動或課外活動平臺,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邀請名家和成功人士來校談外語學習體會和語言文化的魅力;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與英語相關(guān)的課外活動和競賽;定期展示優(yōu)秀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類外語學習成果;通過各種渠道創(chuàng)造外語實踐機會,讓外語學習更接地氣。
2.不以考試分數(shù)論英雄,注重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會考試的學生不一定是能力強的,外語能力的表現(xiàn)有很多種渠道”,一定要在學生入學時讓他們明白這一點??荚嚦煽兊母叩陀珊芏嘁蛩貨Q定,沒有考好還可通過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如課堂活動的參與度、預(yù)習復(fù)習的效率、競賽和外語實踐活動的表現(xiàn)等等。
3.善用獎勵與懲罰
有的教師為了學生評教的分數(shù)高些,常常通過毫無原則地降低教學目標的難度和輕率的鼓勵來迎合學生,這樣做的后果,極有可能是造成學生盲目的樂觀,自信心過度膨脹,一旦受到打擊則很容易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這種廉價的鼓勵并不可取。
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會善用獎勵和懲罰相當必要?;旧?,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會這么做:獎勵優(yōu)秀和進步,懲罰壞的習慣而不是壞的成績。但同時也要記?。邯剟钜皶r、適度,懲罰要慎重、公正;獎勵可以是物質(zhì)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懲罰要注意場合,講究方式方法,決不可打罵。
厭學的矯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教育者的智慧,更多時候是在考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耐心和恒心。
(二)怕學心理的矯正
在目前經(jīng)濟一體化的社會形勢下,相對于厭學者來說,大學,尤其是民辦大學里害怕學英語的學生要更多些。對外語存在先天或后天的懼怕心理是外語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因此,能否解決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成了檢驗民辦高校外語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馬丁·塞利格曼發(fā)現(xiàn)并證明了“習得性無助”心理的存在之后,這一概念被運用到各個領(lǐng)域。事實上,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們也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是天生就害怕學習外語的,那么,對于那些外語學習的“習得性無助者”來說,怎樣才能有效改變他們的無助心理,提升他們外語學習的幸福感呢?
外語教師可嘗試以下策略:
1.幫助學生了解并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
在語言學習方面,有的人善用聽覺,有的善用視覺,有的喜歡視聽結(jié)合;有的學生早上起來腦袋清醒,記憶力好,有的孩子則習慣晚上作業(yè),因為這時的他/她思維順暢;有的學生視野廣、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強,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更加感性,口語表達能力強……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沒有好壞之分,所以學生們沒必要因此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善用自己的優(yōu)勢,趨利避害是高情商者的一大表現(xiàn)?!罢嬲男腋碓从谀銓ψ陨硭鶕碛械膬?yōu)勢的辨別和運用,來源于你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保R丁·塞利格曼,2010)教師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明白這一點。
2.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都會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學習能力。
有個著名的實驗:給一群隨機抽取的學生標上“高智商”的標簽,讓不知情的優(yōu)秀老師教一年。結(jié)果一年后這些學生的表現(xiàn)比其他學生要好得多。
這個實驗說明了兩點: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既然認為這些孩子是“高智商”的學生,那么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對這些孩子勢必與其他孩子不同;二、學生得到老師的重視或特別對待,自信心會增強。
心理暗示分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兩種,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前者來源于自己,后者主要來自于教師。
一次考試失敗,悲觀的學習者也許會認為自己“我就不是學英語的料”,“我真笨”,而樂觀的學習者則會認為,“這次沒考好是因為最近忙別的事去了,沒好好復(fù)習”,“只要我花功夫,下次一定會考好”,“這次考試失敗并不能說明我英語差,事實上,上周我還拿了學校英語寫作大賽的二等獎呢”。
掌握積極的心理暗示技巧也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必備的技能。
例如,對于一個不愛寫英語作文的學生,教師可以說,“上次你寫的那篇作文不錯哦,尤其是那個......句子,很形象(很有哲理,很特別等),要是層次感再強點,字數(shù)再多點就好了?!?/p>
教師切忌用普遍或概括性的話去批評學生,如“你聽力太差了”,“你總是犯一些低級的語法錯誤”,“你寫的作文從來沒有邏輯”……批評應(yīng)該就當前的事說事,比如,“你這次的作文沒寫好,我記得上次的作文你寫得很精彩?!?/p>
積極心理學的諸多實驗表明,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能,教師們可以在這方面花點功夫。
3.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自信來源于成就感。成就感來源于很多方面,考試成績好、競賽獲獎、教師和同學的夸獎、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等等。
養(yǎng)成了外語學習的好習慣,就如同學會了釣魚的技能,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沒魚吃了。外語學習的好習慣主要有及時地復(fù)習預(yù)習,定期地聽、讀、看、寫等。
雖然“習慣成自然”,但壞習慣的戒掉和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需要時間。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fù)會形成習慣; 90天的重復(fù)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
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在這一階段,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改變的過程會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繼續(xù)重復(fù),但你已經(jīng)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小心,你還會回復(fù)到從前,所以你需要毅力和恒心,刻意提醒自己堅持下去。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不經(jīng)意、自然,這就是習慣了。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的穩(wěn)定期”。一旦跨入這個階段,你就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經(jīng)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另外,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要注意:一段固定的時間內(nèi)專心培養(yǎng)1-2個好習慣,不要太多,因為太多不容易做到。
4.給自己適當?shù)木彌_期或恢復(fù)期
Permission to be human,人不是機器,累了需要休息是一種本能。對于大學生來說,學會分配和管理自己的精力是大學里非常重要的一課。學習需要耗費腦力和體力,一個人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神經(jīng)緊繃,或做了件極其耗費精力的事后,他需要做點喜歡的事情,或者說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來放松自己,以達到生理和心理的一個平衡。
五、結(jié)語
民辦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一直以來都是專家們關(guān)注的重點。因為生源的關(guān)系,民辦院校學生的外語水平總體偏低,大多數(shù)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也有待提升。秉承中醫(yī)學上“治標先治本”的原則,筆者認為,通過對外語學習者厭學和怕學情緒的矯正,培養(yǎng)他們的外語學習能力,提升他們外語學習的幸福感,是實施民辦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美)洛爾. 付濤譯. 精力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范基公.教育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無為”教育[J].中小學管理,2000(12).
[3]饒尚寬譯注.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沈春松.教育的“無言之美”[J].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007(7).
[5](美) 馬丁·塞利格曼. Learned Optimism(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M].沈陽: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剑瘓F)股份有限公司, 2010.
[6](美) 馬丁·塞利格曼 Authentic Happiness(真實的幸福) [M].沈 陽: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剑瘓F)股份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