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卿
(內蒙古包頭市第六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的療效觀察
周寶卿
(內蒙古包頭市第六醫(yī)院,內蒙古包頭014040)
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血管病致抑郁癥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51例。A組患者予以氫溴酸西酞普蘭片、米氮平等西藥治療,B組患者在西藥治療的同時加用中藥湯劑口服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和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HISS)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的差異。結果 B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NHISS評分、HAMD評分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減輕抑郁癥狀,值得推廣。
中西醫(yī)結合;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療效
腦血管病致抑郁癥在臨床較為多見,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與患者生理、心理狀況及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嚴重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況和日常生活。為了探討其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分析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血管病致抑郁癥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腦血管病和抑郁癥診斷標準。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51例。A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5.23±11.33)歲;體重45~80kg,平均體重(64.43±10.12)kg;其中腦出血24例,腦梗死27例;中度抑郁23例,重度抑郁28例。B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5.21±11.44)歲;體重42~81kg,平均體重(64.31±10.32)kg;其中腦出血26例,腦梗死25例;中度抑郁24例,重度抑郁2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患者予以西藥治療,口服氫溴酸西酞普蘭片,l0~20 mg/次,1次/d,重度抑郁伴睡眠障礙者加服米氮平,l5 mg/次,1次/晚,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B組患者在西藥治療的同時加用中藥湯劑口服治療。方劑組成為:當歸、柴胡各15 g,川芎12 g,赤芍、熟地、陳皮、香附各10 g,郁金9 g。并根據患者的癥狀進行加減,血虛者加當歸20 g,何首烏15 g,白芍12 g;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各15 g,白術10 g;腎虛者加肉蓯蓉12 g,菟絲子9 g,山茱萸20 g;陰性癥狀明顯者加蒼術15 g,茯苓12 g。上述方劑用水煎煮,3次/d,口服,1劑/d,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和治療前后患者NHISS評分和HAMD評分的差異。NHISS總分45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1]。HAMD評分:<7分無抑郁;≥7分或<17分為可能抑郁;≥17分或<24分為焦慮;≥24分為明顯抑郁。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治療后NHISS評分、HAMD評分降幅大于80%;顯效:治療后NHISS評分、HAMD評分降幅為55%~80%;有效:治療后NHISS評分、HAMD評分降幅為25%~55%;無效:治療后NHISS評分、HAMD評分降幅低于25%[2]。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B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2.2 治療前后NHISS評分、HAMD評分比較
B組NHISS評分、HAMD評分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對比,#P<0.05;與A組干預后對比,*P<0.05
組別 時期 HAMD評分 NHISS評分B組 干預前 63.37±21.72 33.37±5.72干預后 20.18±10.71#* 13.18±4.71#* A組 干預前 65.95±20.16 33.95±5.16干預后 28.43±11.29# 19.43±4.29#
腦血管病和抑郁癥互為因果,密切相關,兩者可互相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研究顯示[3],腦血管疾病病灶部位跟抑郁癥發(fā)病密切相關,左側基底節(jié)和左側額葉病灶者,抑郁癥發(fā)病率較高且程度較嚴重,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較高。西醫(yī)上多采用氫溴酸西酞普蘭片和米氮平等藥物進行治療,前者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后者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等精神障礙[4]。
從中醫(yī)角度看,腦血管病致抑郁癥與患者心肝腎脾等臟器損傷相關,為膽怯心虛、陰陽失調、氣血不暢、肝氣郁滯所致,中醫(yī)治療以疏肝解郁為主。本研究中藥口服湯劑中,柴胡可升散輕清;當歸可補血行血;赤芍可行血行氣;柴胡、郁金和香附均可疏肝解郁;熟地可養(yǎng)血滋陰,諸藥合用,可共奏氣血暢通、疏肝解郁和活血化瘀之功。并根據患者癥狀辯證施治,加蒼術以健脾化濕;加菟絲子以補腎益氣;加首烏以補血;加黨參以養(yǎng)陰,提升患者療效[5]。
本研究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減輕抑郁癥狀,值得推廣。
[1] 梁文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臨床效果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2,27(6):1204-1205.
[2] 司 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1):251.
[3] 陳全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臨床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25):3355-3356.
[4] 張敏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24(38):371-372.
[5] 黃廷耀.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致抑郁癥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2):81-82.
本文編輯:李淑雁
Observe the effect 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aused by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ZHOU Bao-qing
(Inner Mongolia Baotou Sixth Hospital,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40,China)
R743.3;749.1
B
ISSN.2095-6681.2015.21.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