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中醫(yī)醫(yī)院養(yǎng)生康復科,山東 青島 266400)
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血栓形成偏癱患者的臨床研究
王彩霞
(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中醫(yī)醫(yī)院養(yǎng)生康復科,山東青島266400)
目的 探討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血栓形成偏癱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給予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選取同期使用頭針治療的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努力(Barthel)評分。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臨床治療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時,應首選頭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方法對患者實施治療,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提高患者的Barthel評分,值得推廣應用。
腦血栓;偏癱;頭針;康復治療;療效
選取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和同期使用頭針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進行對比,探討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血栓形成偏癱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較為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給予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7.38±4.23)歲;病程12~70天,平均病程(37.92±5.17)天。選取同期使用頭針治療的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8.52±5.59)歲;病程12~70天,平均病程(38.21±5.54)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頭針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
1.2.1頭針治療方法
取百會至曲鬢、前神聰至懸厘,依序沿著此線透刺三針,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使用0.3×40 mm的毫針,針尖和頭皮呈30°左右夾角,快速刺入頭皮,針尖到達帽狀腱膜下層,針和頭皮保持豎直,刺入20~30 mm,然后快速捻轉,保持220次/min左右,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決定捻針的角度,每次留針半小時。隔天進行1次,6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2.2康復治療
根據現(xiàn)代康復醫(yī)學療法來治療肢體功能,采用運動再學習、Brunnstrom、Bobath等結合進行,主要包括Barthel訓練、平衡治療、四肢關節(jié)的活動等。醫(yī)生指導患者治療2次/d,30~50 min/次,治療過程中,適當調整治療的強度和操作程序[1]。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和Barthel。治療前后,對患者上肢肩關節(jié)肌力、手肌力、下肢能力、步行能力進行神經功缺損評分。使用Barthel指數評分法評估患者的Barthel,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Barthel評分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50.33±6.1375.29±12.24 14.83±3.87 8.95±0.67觀察組 30 49.44±5.8788.67±9.19 16.34±3.89 5.99±0.53
頭針是中醫(yī)針灸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頭部某個特定區(qū)域以針刺形式進行刺激來治療疾病。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頭針聯(lián)合現(xiàn)代康復訓練的治療模式已經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成為腦血栓形成偏癱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患者身上所有的關節(jié)和肌肉可以向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達皮膚受到的感覺和肢體運動,從而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盡早恢復[3]。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頭針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的療效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提高患者的Barthel評分,值得推廣應用。
[1] 黃國付,張紅星,張?zhí)品?頭針結合康復治療對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8,08:573-575.
[2] 馬玉姍,勞玉琳,鄧綺玲.頭針結合康復治療對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30:267.
[3] 徐遠紅,王俊華,李海峰,楊鳳翔.頭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痙攣期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02:120-121.
本文編輯:吳玲麗
R246.6
B
ISSN.2095-6681.2015.21.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