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設計”出來的
最近,我經(jīng)歷兩件與文明有關的事,一件失敗,一件成功。先說失敗的事。
前些時連續(xù)下雨,某寫字樓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雨具,主動在大廳服務臺放置一些某品牌的傘,規(guī)定凡借用者均收10元的押金。結果實施后,幾乎所有的傘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我到幾家超市了解后得知,這種品牌傘的最低市場價為24元一把,人們借用時支付的押金一半都不到。管理層為啥收取低于市場價的押金呢?相關負責人給予的解釋是:“要充分地相信借用者。我們文明待之,對方也理應會投桃報李地給予回報的。”對此善意,我卻持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押金與押物在價值上要對等,把押金提得稍高一些,這樣的話,借用者才會考慮有借有還。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借用品的價值大大超過押金,僅僅靠信譽的約束就顯得乏力,人們心底的趨利本能會占上風。我覺得首先應該責怪設計借傘措施的人,他釋放了人們潛藏于心底的私欲,從而讓他們撕去了文明的遮羞布。
再說成功的事。我經(jīng)常乘坐飛機出行,每次登機,進入機艙之后,通道上經(jīng)常擁堵,由于行李笨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將行李擱置穩(wěn)妥。就在此間,站立的乘客必然擋住后面登機乘客的道。這時的機艙內比較混亂。
最近去夏威夷旅游,看見檀香山機場經(jīng)濟艙的登機方式合情合理:機場按登機卡的排號座序,被叫到號的乘客才能登機。他們從最后一排的乘客叫起,依次往前,一排一排地叫。這樣一來,最后一排的乘客優(yōu)先登機入艙,他們放好行李之后安靜落座。接著,后面的乘客按照座位順序再入艙。這樣登機還產(chǎn)生另一個好處,乘客擱置在行李架上的物品也是有序的,而不是“見縫插針”塞進附近行李架。
有句叫做“先小人后君子”的老話,這用在措施設計上頗為需要。設計者務必像“小人”一樣換位思考,甚至斤斤計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動機效果的統(tǒng)一。人的文明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有關措施的設計,直接關系到文明的質量與抵達的進程。
(文/王建國 據(jù)《羊城晚報》)
□本欄編輯/鄒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