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鵬 舒晴 譚永港 劉俊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深圳518035)
恩替卡韋在肝硬化臨床治療中應用價值觀察
劉秀鵬舒晴譚永港劉俊#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深圳518035)
目的:研究恩替卡韋治療肝硬化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接診的肝硬化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治療后觀察組Child-Pugh評分、HBV-DNA定量分別為(8.53±1.48)分、(932.47±178.49)copies/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51、9.32;P均<0.05);且觀察組ALT復常率、HBeAg陰轉(zhuǎn)率分別為86.84%、71.0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53、9.36;P均<0.05);觀察組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87;P>0.05)。結(jié)論:恩替卡韋輔助治療肝硬化的效果確切,可改善患者預后,促進HBeAg陰轉(zhuǎn),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肝硬化;恩替卡韋;臨床療效
慢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的幾率較大,此類患者的預后較差,可出現(xiàn)肝腎器官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共《局委熓悄壳翱刂聘斡不∏檫M展的主要手段,部分臨床研究顯示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后有很大幾率維持病情穩(wěn)定,延緩病情進展與惡化。目前應用核苷酸類似物對肝硬化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已成為臨床共識,恩替卡韋治療慢性肝炎的效果已在多項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但其對于肝硬化的臨床療效研究相對短缺。鑒于此,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試驗,分析恩替卡韋在肝硬化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肝硬化患者76例,作為本研究的觀察對象,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硬化診斷標準[1],無誤診病例。排除標準[2]:合并酒精肝或藥物性肝炎等其他肝臟器質(zhì)性病變患者;合并肝癌、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入組前2周內(nèi)有抗病毒治療史者。按照完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入選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2.39± 4.08)歲,HBeAg陰性9例,HBeAg陽性29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54~70歲,平均年齡(61.33±4.57)歲,HBeAg陰性8例,HBeAg陽性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nèi)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入組,符合倫理學要求。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保肝、降門脈壓、退黃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片(國藥準字H20052237,規(guī)格:0.5 mg)治療,即口服恩替卡韋0.5 mg/次,1次/d。治療1年后評定療效。
1.3觀察指標[3~4]使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測定血清中HBV-DNA含量,試劑盒檢測下限為1.0×103copies/ml,若檢測結(jié)果無法顯示則記為0。記錄兩組ALT復常率、HBeAg陰轉(zhuǎn)率與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HBV標志物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并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ALT進行檢測。同時使用Child-Pugh評分對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分級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肝功能越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構(gòu)成比(%)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均未出現(xiàn)肝性腦病或肝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無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2.1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評分和HBV-DNA定量比較兩組治療前Child-Pugh評分、HBV-DNA定量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均>0.05);治療后觀察組Child-Pugh評分、HBV-DNA定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評分和HBV-DNA定量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hild-Pugh評分和HBV-DNA定量比較(±s)
組別nChild-Pugh評分(分)治療前治療后HBV-DNA定量(copies/ml)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P 38 38 11.27±3.10 11.86±4.32 0.78>0.05 8.53±1.48 10.15±2.33 8.51<0.05 1 534.29±274.30 1 621.83±231.58 0.47>0.05 932.47±178.491 279.50±205.44 9.32<0.05
2.2兩組ALT復常率、HBeAg陰轉(zhuǎn)率及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比較觀察組ALT復常率、HBeAg陰轉(zhuǎn)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ALT復常率、HBeAg陰轉(zhuǎn)率及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比較[例(%)]
到目前為止,已有多位學者在臨床研究中指出,肝硬化的病情進展及預后與患者血清中的HBV-DNA載量密切相關[5]。由于病毒的持續(xù)性復制,將會進一步加重肝臟炎癥,使肝纖維化加重而導致肝硬化,故而臨床上始終將抗炎治療以及抑制病毒復制作為控制肝炎病情進展的重點,對于肝硬化的預后改善也有積極意義。肝硬化的長期治療目標是盡可能地抑制HBV-DNA的復制或消除病毒基因,使肝細胞的纖維化進程得到控制,以便將肝癌的發(fā)生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為患者的預后改善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恩替卡韋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其抑制肝炎病毒的作用已得到證實,傳統(tǒng)藥物拉米夫定雖說與恩替卡韋均為核苷類似物,但若長時間治療則會引起耐藥性,甚至可能出現(xiàn)反彈或復發(fā)現(xiàn)象,不利于患者恢復正常生活。而大量的動物模型與臨床研究證實恩替卡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耐藥性的幾率低[6]。恩替卡韋在進入機體后可發(fā)生磷酸化反應生成活性物質(zhì)三磷酸鹽,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可與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發(fā)生競爭性作用,抑制HBV病毒逆轉(zhuǎn)錄酶的所有活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另外,藥代動力學顯示恩替卡韋的血藥有效時間為15~17 h,給藥1次/d即可,很好地避免了多次用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風險,安全性高,應用價值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接受恩替卡韋輔助治療后,其Child-Pugh評分、HBV-DNA定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ALT復常率、HBeAg陰轉(zhuǎn)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與馮繼紅[7]的研究結(jié)論具有一致性,表明恩替卡韋輔助治療肝硬化效果確切,可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病情進展,還具有良好的肝功能保護作用,且不會加大引起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風險,安全可靠。
[1]尤紅,吳曉寧,王倩怡,等.恩替卡韋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的2年抗病毒療效比較[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1(5):563-565
[2]徐嚴,王江濱,徐杰,等.恩替卡韋治療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周的療效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2):109-112
[3]葉素素,張新雷,徐偉.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聯(lián)用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2): 65-67
[4]朱剛劍,蘇傳真,王健,等.恩替卡韋治療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過程中血清甲狀腺激素的變化[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3):461-463
[5]吳剛,何鴻雁,李燁,等.復方鱉甲軟肝片聯(lián)合恩替卡韋對HBV相關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8): 604-608
[6]楊兆輝,劉麗萍,于建武,等.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44(6):583-586
[7]馮繼紅.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2011,32(4):29-30
R575.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12.014
2015-08-20)
劉俊,E-mail:liujunwenw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