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萌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88)
《諾斯托羅莫》是波蘭裔英國作家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康拉德撰寫了許多關于小人物被迫卷入歐洲政治生活的作品,著重描寫了小人物的心理及命運。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沙俄專制的憎恨以及對西方殖民侵略行為的不滿。雖然《諾斯托羅莫》在我國的知名度不如康拉德的另一部小說——《黑暗的心》,但它仍然憑借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大批讀者的贊賞。這部作品涉及的人物眾多,場面恢弘,具有史詩的特質,康拉德將其形容為“最大的一張畫布”。
這部小說講述的故事皆為虛構,但在史實中又有跡可循,小說與西班牙十五、十六世紀的殖民史相互呼應;康拉德對小說中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相當成功,反諷藝術通過人物描寫清楚地折射出來,本文將選取其中的兩個角色,來探討《諾斯托羅莫》中的反諷藝術。
首先是諾斯托羅莫,按照我們平常的思維方式,多半認為“諾斯托羅莫”這個人物是與眾不同、擁有主角光環(huán)的;實際上,這個人物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主角。小說對諾斯托羅莫初次登場的描寫讓讀者大跌眼鏡:這個人物很平凡,也并未經歷過多么精彩的人生。但隨著閱讀的深入,諾斯托羅莫的形象在讀者眼中漸漸清晰,大家才驀然發(fā)現他其實只是一個可悲的政治工具。
忠誠和虛榮是這個人物的標志,但他的忠誠是愚昧的,虛榮是極致的;他竭盡所能地為柯國殖民主義者效忠,也不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他在乎的是這樣做能夠獲得來自柯國殖民主義者的贊美。他將流浪漢變成了武工小分隊,援救了總統(tǒng),將銀錠順利轉移……他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英雄夢想,也認為做這些事情能使他成為英雄,因而不計回報的付出。對此,老喬治的妻子在臨終前毫不掩飾地怒罵諾斯托羅莫:“從那些絲毫也不關心你的人嘴里討上幾句漂亮話當做報酬。”但諾斯托羅莫仍然無動于衷;他也無法理解那些復雜的政治、經濟上的糾葛,他只是在追求他的英雄夢。然而,讓人感到諷刺的是,在遭遇了一系列變故后,諾斯托羅莫最終沒有抵制住金錢的誘惑,偷挖銀錠,被人誤殺身亡。這與他的夢想是截然相反的,他不僅成了一個竊賊,還無法與自己深愛的女子廝守,最終死在追逐貪婪之上,結局與他的英雄夢天差地別。
此外還有另一個人物高爾德。高爾德是一位采礦工程師,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認為開發(fā)銀礦可以實現“給當地帶來繁榮和穩(wěn)定”的夢想。而實際上,銀礦開發(fā)并沒能給下層人民造福,而是誘發(fā)了帝國主義列強和當地少數軍閥、官僚間的權力斗爭。高爾德的理想是崇高的,但他的手段卻是卑劣的;他原想控制銀子,卻被銀子所控制;高尚的理想被物質思想滲透,最終離高爾德越來越遠。高爾德被迫卷入紛爭前,其父曾告誡他要遠離柯國的官僚政客、軍人土匪,但是他在獲得資金后偏偏又前往柯國大展拳腳。他曾經獲得成功,成為“薩拉科王”,但也難逃遭遇不幸婚姻生活的命運,也未能給當地人民帶來理想中的穩(wěn)定與繁榮。
高爾德認為當地缺乏法制、信仰、秩序與安全感,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作為改變這一現狀。但他從未考慮過,這里的人是否真的需要,他強行改變這里的原貌,無論適合與否。其實高爾德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他把銀礦看作許多事物的本源,這樣錯誤的認識與價值定義使他逐漸步入歧路。他的理想看起來崇高,但是這樣的理想主義是建立在踐踏薩拉科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上的之。故事之初的高爾德想用自己認為的美好來改造薩拉科,建立真正文明、有秩序的社會,但“過度的神圣比魔更惡質”,他的精神活在過于理想化的世界里,看不清現實生活的本質,因此他的理想給很多人都帶來了災難,包括他自己。最終,他淪為帝國主義列強操控薩拉科的一枚棋子,他所謂的理想也化為笑談。
雖然《諾斯托羅莫》并沒有塑造出我們想象中的英雄,但是每一個形象都有血有肉,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一部在史實上虛構的小說,人物的缺陷更能反映出生活的真實,即:人無完人。作者對每一個角色幾乎都運用了反諷的寫作手法,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被看似美好的理想主義摧毀,借此充分而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與價值觀。整部小說悲觀的基調就是對帝國主義所作所為赤裸裸的批判:從奧斯曼帝國切斷商路,迫使新航路開辟開始,資本主義就利用殖民統(tǒng)治給亞洲、美洲等國家?guī)砹顺镣吹臑碾y。在“崇高理想”的名義下,強行改變這些國家,而《諾斯托羅莫》就是這些歷史事件的一個縮影,是作者對這些行為的強烈諷刺。
[1]吳嵐.《諾斯托羅莫》中反諷藝術研究[J].戲劇之家,2014,(17):313-314.
[2]賈彥艷.論《諾斯托羅莫》對帝國主義道德理想的反諷[J].焦作大學學報,2015,(02):66-68.
[3]劉軍艷,蔣晶.論《諾斯特羅莫》中的道德內涵[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7):49-51.